- 年份
- 2024(7839)
- 2023(10736)
- 2022(8771)
- 2021(7938)
- 2020(6619)
- 2019(14620)
- 2018(14701)
- 2017(27524)
- 2016(14978)
- 2015(16619)
- 2014(16818)
- 2013(16492)
- 2012(14999)
- 2011(13353)
- 2010(13980)
- 2009(13311)
- 2008(13665)
- 2007(12769)
- 2006(11509)
- 2005(10514)
- 学科
- 业(82247)
- 企(65926)
- 企业(65926)
- 济(64688)
- 经济(64595)
- 管理(57201)
- 农(45119)
- 农业(30179)
- 业经(28501)
- 方法(24247)
- 财(22330)
- 务(17313)
- 财务(17301)
- 财务管理(17277)
- 企业财务(16308)
- 数学(15845)
- 数学方法(15707)
- 技术(15626)
- 中国(15274)
- 制(15222)
- 理论(15170)
- 策(14464)
- 划(13848)
- 和(13588)
- 学(12578)
- 体(12434)
- 环境(12325)
- 企业经济(10948)
- 贸(10771)
- 贸易(10764)
- 机构
- 学院(226590)
- 大学(214482)
- 济(94256)
- 经济(92425)
- 管理(90163)
- 理学(77132)
- 理学院(76457)
- 管理学(75463)
- 管理学院(75080)
- 研究(67773)
- 中国(56750)
- 农(52567)
- 京(44027)
- 财(43683)
- 科学(41081)
- 农业(39765)
- 江(37702)
- 业大(37002)
- 财经(34197)
- 所(34102)
- 中心(32532)
- 经(30749)
- 研究所(30342)
- 州(29343)
- 经济学(27261)
- 经济管理(27206)
- 北京(26839)
- 范(26689)
- 师范(26431)
- 商学(24716)
- 基金
- 项目(140933)
- 科学(112063)
- 研究(108514)
- 基金(101267)
- 家(86199)
- 国家(85173)
- 科学基金(74876)
- 社会(70144)
- 社会科(65870)
- 社会科学(65854)
- 省(59304)
- 基金项目(54185)
- 教育(47863)
- 编号(46470)
- 自然(46411)
- 划(46011)
- 自然科(45221)
- 自然科学(45209)
- 自然科学基金(44455)
- 资助(38976)
- 成果(35918)
- 业(35123)
- 创(32626)
- 发(31859)
- 重点(30987)
- 课题(30654)
- 部(30452)
- 农(29854)
- 创新(29510)
- 制(29193)
- 期刊
- 济(121885)
- 经济(121885)
- 研究(62412)
- 农(56271)
- 中国(46441)
- 农业(37500)
- 财(37361)
- 管理(34812)
- 学报(31588)
- 科学(31213)
- 业经(27956)
- 大学(25012)
- 学学(24096)
- 融(22150)
- 金融(22150)
- 教育(21591)
- 技术(21255)
- 业(19388)
- 财经(16949)
- 问题(16014)
- 经济研究(15660)
- 经(14728)
- 农村(14144)
- 村(14144)
- 农业经济(13836)
- 技术经济(13263)
- 版(12798)
- 世界(12275)
- 财会(11871)
- 现代(11817)
共检索到344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华启和
马克思农业理论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也是构建和谐乡村的理论基石。在考察马克思农业理论生态转向的历史背景基础上,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农业理论的生态转向:农业发展的技术转向(生态技术)、农业发展的知识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农业发展的制度转向(生态政治)、农业发展的文化转向(生态文明),这些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益于农村生态危机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马克思 农业理论 生态转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人与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然而,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倩 张荣华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阻碍发展的问题,并且用系统完整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中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孔欢
文章从马克思的文本当中梳理出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的主要思想。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包括法哲学观、价值观和生态观。法哲学观是马克思森林立法观的哲学基础,价值观是森林立法的灵魂,生态观是森林立法的根本遵循。法哲学观、价值观和生态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森林立法实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森林立法观 法哲学 价值观 生态观 权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变化,过去,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当下生态现状,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呢,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会发现,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农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后,随之也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了合理的农业发展图景,同时为解决当下问题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农业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兰英 王彦淳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做出的前期论证,其目的在于阐明意识形态从“批判性”到“建设性”的进位实现路径。基于对马克思的意志、阶级意志、等级意志、资本意志和人民意志系列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向度,即共产主义理想所向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为,在基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共产党领导下,显现为实现人民意志集中和思想观念解放的根本指向。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人民意志 共产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飞 程建国
探微索隐力抒新见──荐《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银行理论》郭飞,程建国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银行理论》,是邱兆祥继《经济理论探索集》之后的又一本专著,是我国金融理论园地中的一朵新花,该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青卫
通常人们多将学习视为一种痛苦的活动。这一现象是对学习本质的误解,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学习是人类求知获能,进而创新的基本手段。从学习的终极目的来看,它不仅表现为一种认识世界的认知活动,也体现为人类改造世界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这种具有自发创造性的活动是人与动物相揖别的关键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行精神生产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由于社会再生产领域评价标准存在扭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工具主义的影响,片面的学习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异化的谋生方式。人要走向自由王国、实现学习活动向其"好玩"本质的回归,需要转变学习观念、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打牢学习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及制度基础。
关键词:
学习观 “好玩” 实践 学习兴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华启和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但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经济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挖掘和梳理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维(生态技术)、生态经济发展的知识维(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维(生态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的文化维(生态文明),这些都为我国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思想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家伟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垦体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垦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引领下农垦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明确发展目标,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新时代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垦系统在农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推进农业安全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的中国道路》一书作者是王曙光,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出版。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农垦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提出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体系承担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以及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农垦事业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来看,该书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磊
生态性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呈现出的重要特点,从生态的视角探析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确立和创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生态内涵是其休闲思想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的生态范式转向是休闲发展的现实诉求,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完善并确立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有助于当代生态休闲文化的建设;坚持研究过程中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研究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的审视与观照,促进研究过程中视界的多维度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生态范式转向的切实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 休闲思想 生态维度 范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磊
生态性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呈现出的重要特点,从生态的视角探析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确立和创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生态内涵是其休闲思想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的生态范式转向是休闲发展的现实诉求,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完善并确立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有助于当代生态休闲文化的建设;坚持研究过程中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研究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的审视与观照,促进研究过程中视界的多维度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生态范式转向的切实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 休闲思想 生态维度 范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人类与自然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本质上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史必须从一定的自然前提出发,从一定的自然前提和人类实践活动相结合出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和必然规律。把握和领会马克思人类与自然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 自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泽一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
产权 所有制 生产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义 杨继国
马克思工资运动理论寓于其工资理论之中,但又立足于不同视角,有必要对其单独论述。通过理论探析可知,应从四个维度全面理解马克思工资运动理论:工资量取决于劳动力价值量,等于劳动价格与一定时间限定内劳动量的乘积;资本主义工资运动总是以资本增值需要为转移;工资运动总是伴随着利润运动,且由后者决定;对工资运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都不产生于劳动力市场,而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制度本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