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
- 2023(61)
- 2022(37)
- 2021(28)
- 2020(15)
- 2019(26)
- 2018(12)
- 2017(5)
- 2016(7)
- 2015(11)
- 2014(10)
- 2013(8)
- 2012(7)
- 2011(6)
- 2010(2)
- 2009(3)
- 2008(3)
- 2007(1)
- 2006(1)
- 2005(3)
- 学科
- 济(69)
- 经济(69)
- 中国(50)
- 地方(39)
- 管理(38)
- 业经(28)
- 业(27)
- 地方经济(22)
- 企(20)
- 企业(20)
- 农(19)
- 农业(18)
- 学校(17)
- 融(17)
- 金融(17)
- 农业经济(15)
- 发(15)
- 发展(13)
- 展(13)
- 生(13)
- 行(12)
- 银(12)
- 银行(12)
- 中国金融(11)
- 产业(11)
- 教育(11)
- 信息(9)
- 信息产业(9)
- 卫(9)
- 卫生(9)
- 机构
- 学院(168)
- 大学(150)
- 研究(62)
- 济(61)
- 经济(59)
- 中国(57)
- 职业(51)
- 技术(45)
- 管理(43)
- 职业技术(39)
- 技术学院(35)
- 京(34)
- 科学(33)
- 财(32)
- 院(31)
- 江(30)
- 理学(30)
- 理学院(30)
- 管理学(30)
- 管理学院(30)
- 委(28)
- 中心(26)
- 北京(25)
- 州(24)
- 所(24)
- 教育(24)
- 研究院(24)
- 农(21)
- 经济学(21)
- 研究所(20)
共检索到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的定位,并把它提升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发展观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当代发展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对于指导中国高校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群 严定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充分体现党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对经济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调整的标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九大明确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思考与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了大量矿业城市,这些矿业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矿业资源开采的日渐枯竭,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对于资源型城市,该如何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资源型城市转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茅芯 黄邦夏
<正>近年来,基于我国审计事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以及各级监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研究型审计已成为实现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移动)研究型审计工作组织形式,以及研究型审计在市场领域审计项目中的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基于研究,加快审计组织改革、加速审计人员成长,促进审计价值提升,以高质量审计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小龙 黄贤金
自1992年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新区——浦东新区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开放程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入。特别是2005年以后,在中央政府深化改革开放的号召下,各个地方政府积极通过设立国家级城市新区的方式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引擎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设立11个国家级城市新区,另外还有南京、杭州等诸多城市正在酝酿和申报。可见,国家级城市新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空间的选择,我们可以预见国家级城市新区将在引领未来国家战略实施、区域发展和城市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通常认为,所谓"居住隔离",是指城市居民由于职业、收入、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或者种族、宗教等因素,特征相类似地聚居于特定地区,而不相类似的则彼此分开,产生隔离作用,形成居住空间的分异。我国自1990年代末的住房体制改革以来,商品房已成为住宅市场的主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城市居住空间上,不同阶层的居住隔离现象变得愈加明显。一方面,城市化浪潮下,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关键词:
居住隔离 可持续发展 城市边缘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经过30余年发展,我国的产业园区已经"遍地开花",呈现由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生态经济区等组成的遍及全国各地的发展格局。产业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力地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但与此同时,有些开发区在规划建设时由于产城割裂出现了诸如"空城"、"孤岛"等现象,严重削弱了园区的竞争力;有些开发区则日益暴露出环境污染、配套滞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琦 徐金发
通过对马屿镇清祥片贫困现状及优势资源的分析 ,提出扶贫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进一步制定了扶贫规划 ,指出要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 ,就要结合本区域的优势资源 ,进行产业化扶贫开发
关键词:
扶贫开发 扶贫规划 资源优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文利 范明明
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既面临着全新的内外部环境,也需要承担起新的责任与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职教育应当从高规格人才培养、高水平专业建设、高质量产教融合、高层次国际化办学四个方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产业振兴战略方向、"双高计划"建设、"四个自信"话语体系为基本遵循,通过聚焦"三教"改革、贯彻"四项方针"、保持"五化"同步、落实"类型特色"定位,全面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职教育 新时代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魏子华 徐骏
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由学历补偿向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化、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作为一所区办高校,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必须转型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校。在转型发展进程中,学校努力探索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实施学历非学历教育融通,做强非学历培训的发展策略。文章从学校发展非学历培训的背景出发,梳理了学校不断做强非学历培训的主要路径与推进机制,进而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区办高校 非学历培训 实践与探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世峰
本文在分析城市边缘区集聚与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成果,重点从人口和工业两个层面,剖析了城市边缘区发展的集聚扩散规律,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实证分析,为北京城市边缘区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边缘区 集聚 扩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蔡景庆
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探析了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并最终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按其在生产力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三个层面:现实生产力的承担者、先进生产力的践行者和先进文化科技的推动者。劳动者在这三个层面的聚合性与分裂性,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特性,决定着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基本架构,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从原始社会的“聚合性”,到奴隶社会的“巨大分裂性”,到封建社会的“渐聚性”,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强聚性”,最后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合一性”,生产力这三层面的特征演变,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这为夯实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细化对推动人类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力量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立萍 张洪波 曹怡然 庄波
2018年以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作为中央企业首家在集团层面整体进行混改试点的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主要亲历者和承载者,在顺利完成“混”的任务后,纵深开展“改”的攻坚,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发挥多种所有制资本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着力在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下力气,在完善法人治理和转换经营机制方面求突破,深度转换市场化经营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以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志安 夏宇航 廖信林 邢皓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冲击、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在理论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运用PVAR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重大突发事件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总体来看,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区、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正的空间相关性,重大突发事件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间接地传递给临近地区;(3)从时间维度来看,短期内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长期影响相对微弱。最后,提出通过“冲击共生型”经济系统的构建,提升经济系统的抗冲击能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玉杰 王璐瑶 周姿含 陈劲
当前,面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创新管理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传统创新活动相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创新过程更显著地跨越了企业、行业乃至国家边界,呈现出多类别主体竞合、多范式协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规律框架,从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创新范式的多样化与创新行为的生态化三个维度挖掘创新规律的新特征与新内涵,指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异质性数字主体及其复杂关系构成的系统,并以多层级、多主体、多模式协同共演的机制运行。以期对新形势下的创新政策、创新实践与创新管理研究贡献实践启示与理论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