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2)
2023(6549)
2022(5549)
2021(5255)
2020(4308)
2019(9657)
2018(9765)
2017(17469)
2016(10307)
2015(12109)
2014(12689)
2013(11529)
2012(10595)
2011(9598)
2010(9991)
2009(9345)
2008(9333)
2007(8748)
2006(7799)
2005(7363)
作者
(27281)
(22487)
(22435)
(21643)
(14335)
(10735)
(10478)
(8607)
(8604)
(8548)
(7669)
(7666)
(7497)
(7158)
(7050)
(6990)
(6807)
(6696)
(6632)
(6508)
(5887)
(5517)
(5474)
(5344)
(5320)
(5214)
(5042)
(4972)
(4550)
(4462)
学科
管理(35154)
(31814)
经济(31735)
(28316)
(26912)
企业(26912)
(13675)
(13208)
方法(11513)
中国(11045)
业经(10815)
理论(10735)
教育(10070)
(9091)
(8880)
(8711)
财务(8686)
财务管理(8652)
企业财务(8155)
体制(7624)
(7459)
数学(7394)
教学(7367)
数学方法(7223)
(7158)
银行(7150)
(6760)
(6276)
金融(6273)
(6125)
机构
大学(143352)
学院(140461)
(50882)
经济(49402)
管理(48374)
研究(43908)
理学(40292)
理学院(39779)
管理学(38915)
管理学院(38645)
中国(33479)
(30449)
(30355)
(24752)
科学(24357)
财经(22528)
(21886)
师范(21724)
(21304)
中心(20361)
(20121)
北京(19520)
(19440)
研究所(18298)
(17403)
师范大学(17209)
教育(16887)
业大(16638)
财经大学(16355)
技术(16246)
基金
项目(82982)
研究(68788)
科学(65190)
基金(56767)
(46734)
国家(46213)
社会(42194)
科学基金(40094)
社会科(39465)
社会科学(39457)
教育(35667)
(34084)
编号(30594)
基金项目(29296)
成果(28194)
(28134)
自然(23209)
课题(23123)
资助(22755)
自然科(22616)
自然科学(22612)
自然科学基金(22199)
(22194)
(19686)
(19262)
(19179)
大学(19167)
重点(19015)
项目编号(18970)
(17830)
期刊
(65219)
经济(65219)
研究(50466)
中国(39265)
教育(35213)
(27783)
管理(20373)
学报(18792)
(17142)
大学(16606)
科学(16451)
(14134)
金融(14134)
学学(13722)
技术(13502)
财经(12071)
农业(10972)
业经(10615)
(10390)
职业(9287)
经济研究(9260)
图书(8904)
财会(8459)
问题(7929)
会计(7481)
(7100)
论坛(7100)
(7038)
书馆(6831)
图书馆(6831)
共检索到233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心镜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科学理论体系,规划建构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理论工作者的道德责任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生态动力理论,通过外在的教育和内在的意识转化,建立起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生成机制,使其能够将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大学生是社会生态系统里最具活力的生命主体,又是即将成熟而未成熟的生命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生物性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妍  安彬  
大学法制教育对于预防和制止大学生犯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寻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文章从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特征出发,提出了大学法制教育的相应对策和解决途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秋玲  
本文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的基本表现进行分析,并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视角,论证了这类心理困惑的主要根源在于自我认同危机。围绕走出自我认同危机,本文提出了大学生自我认同建构的策略途径,以有针对性、预防性地开展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任何道德教育必以某种人学观为其依据。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这种关系性存在曾经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现实的形态 ,相应地也有过不同的人学理念。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发生嬗变。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整体性存在 ,人对人依赖关系的肯定与认同是当时人学观的核心 ,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所要维护的是没有个人独立性的整体性。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尚未完全走出整体主义的范式。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定 ,单子式个体是与之相对应的人学观。在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内的相对主义和私人化是其表现特征。进入当代以后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越益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泽文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以技术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注重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肩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多重使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既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切入点,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注重开放融合,着力队伍建设,增加专项投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形成开放与灵活的策略和机制,从而减少转型发展中思维定势的阻抗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真安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了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引起了伦理道德领域的相应变革。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日趋凸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困境,并就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映  
大学生良好恋爱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为前提。在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上,道德认同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教育是关键,道德体验是保障。正确认识大学生恋爱道德形成中知、情、意、念、行的发展过程,可以提高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切实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恋爱道德品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的形成,是当代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和影响的结果。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选择。文化环境开放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有双重作用。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将特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经过主体的个性化整合之后,积淀而成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化自我。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珏  
传统观念一直将政治信仰作为衡量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事实上缺少道德信仰才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信仰方面的危机,并影响着道德领域。要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为标杆,加大失德成本,打造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心灵家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燕萍  
责任是道德伦理的重要规范,责任意识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也是未来职业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构念和个体职业道德的规定性蕴含。结合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从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责任心理机制培育的要素构成,探索责任教育的实践路径,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敏  
构建科学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是提升大学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梳理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加强教育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标准,规范管理体系,创新查处体制,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旭雯  
高职大学生成长评价是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外驱力。如何建立全面、科学、操作性较强的高职大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学生成长评价改革的现实需求,借鉴大学生评价的相关研究,在对高职大学生成长评价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生成长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论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辉  陈奎  
始于上世纪末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这种变革,导致了以校内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纠纷逐渐显化,类型也在不断扩展之中。面对高校学生纠纷的日益显现,高校自身固守管理者姿态的"强硬"回应,抑或步履蹒跚之变革,均难以与校内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相反却促使高校学生校内纠纷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学生长期隐忍下所造成的人格变异;另一则是迈向法庭的公开抗争。显然,此种结果既不利于高校人才之培养,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故而,畅通高校学生维权之途,建构一种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辉  孙继彬  
独立董事制度是大型公司管理权力演化的结果,是两权分离的利益协调机制,各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国际公司治理结构趋同体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积极作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在于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健全和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建立,而董事会与监事会权责边界的重新界定则是独立董事制度融入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