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1)
- 2023(8871)
- 2022(7353)
- 2021(6823)
- 2020(5212)
- 2019(12149)
- 2018(12327)
- 2017(20951)
- 2016(12788)
- 2015(14551)
- 2014(15093)
- 2013(14130)
- 2012(13693)
- 2011(12671)
- 2010(13230)
- 2009(11737)
- 2008(11860)
- 2007(11049)
- 2006(10164)
- 2005(9697)
- 学科
- 济(48179)
- 经济(48121)
- 管理(27237)
- 业(25837)
- 中国(22719)
- 教育(21305)
- 企(18868)
- 企业(18868)
- 地方(18220)
- 农(15149)
- 业经(12437)
- 理论(12089)
- 学(11957)
- 发(11845)
- 方法(11323)
- 农业(10466)
- 财(10203)
- 地方经济(10123)
- 银(10100)
- 融(10091)
- 金融(10090)
- 银行(10085)
- 行(9840)
- 制(9466)
- 发展(9371)
- 贸(9247)
- 展(9243)
- 贸易(9233)
- 教学(9030)
- 易(8842)
- 机构
- 学院(173794)
- 大学(173645)
- 研究(67652)
- 济(62373)
- 经济(60539)
- 管理(53430)
- 中国(47289)
- 理学(43212)
- 理学院(42493)
- 管理学(41561)
- 管理学院(41196)
- 京(40703)
- 科学(40008)
- 范(35818)
- 师范(35554)
- 所(35336)
- 教育(33296)
- 江(31503)
- 研究所(31316)
- 财(31253)
- 中心(29608)
- 师范大学(28649)
- 北京(27694)
- 农(26890)
- 州(25671)
- 技术(24613)
- 院(24369)
- 财经(22951)
- 职业(22182)
- 业大(21552)
- 基金
- 项目(98813)
- 研究(83911)
- 科学(76629)
- 基金(62784)
- 家(53056)
- 国家(52312)
- 社会(48114)
- 教育(45558)
- 社会科(45081)
- 社会科学(45074)
- 科学基金(42707)
- 省(42342)
- 编号(38713)
- 划(36409)
- 成果(35549)
- 课题(31478)
- 基金项目(31474)
- 发(28689)
- 年(26853)
- 资助(25832)
- 重点(23985)
- 发展(23763)
- 自然(23321)
- 展(23274)
- 规划(22791)
- 自然科(22676)
- 自然科学(22674)
- 性(22653)
- 项目编号(22494)
- 自然科学基金(22215)
- 期刊
- 济(84903)
- 经济(84903)
- 研究(67836)
- 教育(58169)
- 中国(52816)
- 农(26532)
- 财(24237)
- 学报(23737)
- 管理(21581)
- 科学(21383)
- 技术(19831)
- 大学(19121)
- 融(19051)
- 金融(19051)
- 农业(18245)
- 学学(15886)
- 业经(15306)
- 职业(15141)
- 经济研究(12638)
- 图书(11402)
- 坛(11348)
- 论坛(11348)
- 财经(11100)
- 问题(10540)
- 技术教育(10007)
- 职业技术(10007)
- 职业技术教育(10007)
- 发(9991)
- 经(9734)
- 业(9597)
共检索到303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饶舒琪
自由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康德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尔身处的动荡时代激发了其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则奠定了其历史人文主义的思想底色。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试图在历史人文主义(传统)与进步主义(现代)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康德尔可被称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康德尔之所以在美国教育史上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因为他的自由教育思想迥异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进步化"和"科学化"潮流。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学界系统地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王正青
康德尔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形成有其坚实的理论渊源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在分析了当时比较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康德尔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思想。他认为,民族主义、民族特性和国际主义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因素和力量分析是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切入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对理解当前比较教育中的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康德尔 比较教育 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
康德 中国 近代教育思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本文认为,康德尔的比较教育研究体现了以下几种范式,即西方中心主义——民族、国家一体化理论、文化历史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制度分析主义——民族性国家教育制度、问题主义——教育中的个人和国家关系,在这些范式中包含了民族主义的国家与教育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知识基础和观念基础之上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勇强 刘文霞
康德批判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学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魅力。在康德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在对康德的自由与意志思想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教育提出了教育应引导人们认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教育应引导人们从纪律中寻找自由、教育应引导人们自律的观点,以期引起人们对自由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自由 意志 教育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康德从其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从而为其教育思想体系 ,也为德国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根基。
关键词:
康德 教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人是教育的对象和目的。马克思和康德都对人的教育问题做出过深刻阐述,且有本质上的差异,其根源是理解教育问题的思想路径不一致。康德以理性人为假设,把道德教化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马克思坚持人是现实社会主体的理论立场,断言人是在现实社会历史中生活、成长与发展的,人的生长、发展具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因而人的教育也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由此避免了对实践教育、自由教育等教育基本问题做出形而上的解释。以此为认识基础与思想前提来解读马克思与康德关于人的教育思想的异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当前马克思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远清
近来到基层,听听学校的声音,感到在教育的某些领域有思想不太一致,甚至有些看法明显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或者说不太符合教育规律。这使我联想起跨世纪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1992年全国第四次高教会以后,一场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我国逐步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康永久
将道德规范看成一种外在于个体生活本身的绝对命令,虽然有其哲学与社会学背景,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理论上,这种道德理论否定了道德规范的社会建构性质,割裂了道德与生活、幸福、权利等价值的关系,否定了道德实践中人与情境的价值,将道德实践过程理解成了一种依法则行事的理性或强制过程。在实践中,它导致我们片面强化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忽视儿童自身的需要、权利和意愿,以不道德的方式强加道德说教与道德惩戒,甚至使道德成为某些人控制其他人的精神枷锁,引发激烈的道德冲突和社会震荡。事实上,道德规范始终是情境依赖而不是情境独立的,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始终不能没有善念,而且始终不能放弃在道德规范面前的自主性。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卉
赫尔巴特晚年曾自称是个"康德派",然而在知识论上,他与康德显示出差异。由此赫尔巴特并非严格意义的"康德主义者"。与康德一样,赫尔巴特在知识论上也试图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不过,调和的结果却是康德知识哲学整体仍偏向了"先验论",而赫尔巴特在延续康德"先验论"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对"经验论"的关注。康德哲学以"三大批判"为核心,集中体现为对"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以及"反思性判断力"的讨论。"审美理性"是康德整个"反思性判断力"的核心,康德借此实现从"自然"向"自由"的过渡。赫尔巴特试图在他的教育学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小丽 荀渊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实践活动,教育不仅关注人的道德问题,而且始终关注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使人成为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康德与赫尔巴特在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实践哲学以及实践性教育。实践哲学的不同理念决定了实践性教育的不同类型。康德为实践性教育制定的“理想方案”与赫尔巴特对教育进行的“科学设计”被认为是相互背离的两条逻辑,产生了“理想的教育”与“科学的教育”的对立。如果对康德与赫尔巴特的实践哲学与实践性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会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方案只是形式上的对立,其实在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的路径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尤其二人教育思想中对自由、个性的关注对当下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少芳
钟鲁斋的《比较教育》对康德尔《比较教育》的借鉴和超越,体现了中国比较教育学初创期由移植到创生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译介康德尔的学说,钟鲁斋首次以书评的形式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进行了全面、准确的介绍,也在比较范围、编排体例、材料来源三个方面超越了康德尔的研究。他的成功昭示了比较教育学者创新的若干条件:1.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有国外教育的深切体验;2.研读经典,汲取比较教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3.超越经典,勇于成就一家之言;4.立足历史,洞察现实,从本国教育实践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长伟
在一般意义上,自由与强制是难以共存于教育艺术之中的,因为二者是矛盾的。不过,在康德那里,他在界定教育是艺术时,又把"强制"与"自由"同时纳入了教育艺术之中。于是,教育是自由的艺术,同时又是强制的艺术。康德看到了这一难题,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悖论。如若进入到康德的哲学文本和教育学本文中,会发现康德的自由与强制在他的"实践性教育"概念中存在着不可化解的悖论。也就是说,一方面,实践性教育是自由的艺术,但同时实践性教育又是强制的艺术,这实际是一种悖论。这一悖论的产生,与康德对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的反动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实践性教育 强制与自由 教育哲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南星
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十分新颖而又极富争议的康德阐释,批评者们纷纷认为他犯下了可以称作“强制阐释”的错误。但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批评者自身提出的康德阐释却往往也面临同样的指控。海德格尔在承认其阐释之“强制性”的同时,宣称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思想对话”。通过对海德格尔和牟宗三的康德阐释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澄清思想对话与强制阐释之间的区别。思想对话当中蕴含的主观性要素不仅不会造成对文意的曲解,反而能够作为“效果史”的一部分,让经典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
关键词:
康德 海德格尔 卡西尔 牟宗三 强制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