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1)
2023(7088)
2022(5773)
2021(5462)
2020(4102)
2019(9312)
2018(9199)
2017(15705)
2016(8741)
2015(9528)
2014(9704)
2013(8941)
2012(7998)
2011(7090)
2010(7318)
2009(6457)
2008(6301)
2007(6085)
2006(5300)
2005(4595)
作者
(22679)
(18923)
(18678)
(17785)
(11932)
(9076)
(8427)
(7167)
(7063)
(6963)
(6366)
(6248)
(6159)
(5894)
(5830)
(5647)
(5590)
(5491)
(5483)
(5343)
(4739)
(4630)
(4614)
(4466)
(4345)
(4258)
(4244)
(4169)
(3852)
(3801)
学科
管理(30794)
(30027)
(26687)
企业(26687)
(24444)
经济(24418)
技术(15219)
技术管理(11410)
中国(10359)
(9466)
业经(9094)
理论(9027)
教育(8204)
教学(8001)
(7287)
方法(6863)
(6627)
农业(6529)
地方(6133)
(5632)
银行(5621)
学法(5446)
教学法(5446)
(5364)
(5334)
(4775)
(4711)
(4707)
财务(4697)
(4686)
机构
学院(114945)
大学(108695)
管理(42755)
(39045)
经济(37854)
理学(35953)
理学院(35575)
管理学(34984)
管理学院(34749)
研究(33750)
中国(25470)
(22513)
(20520)
科学(20228)
(19544)
技术(17540)
(17061)
师范(16909)
(16697)
中心(16304)
职业(16232)
(15913)
财经(14791)
(14578)
业大(14378)
北京(14294)
研究所(13994)
(13200)
(13037)
师范大学(12729)
基金
项目(72860)
研究(61459)
科学(57425)
基金(47099)
(39593)
国家(39103)
社会(36044)
科学基金(34221)
社会科(33939)
社会科学(33932)
(33630)
教育(30964)
编号(27569)
(26512)
基金项目(25064)
成果(22774)
(22472)
课题(21117)
自然(19767)
创新(19698)
自然科(19333)
自然科学(19331)
自然科学基金(18996)
(18365)
资助(16945)
(16915)
重点(16851)
项目编号(16799)
规划(16286)
(15631)
期刊
(50172)
经济(50172)
研究(35463)
中国(32743)
教育(29172)
管理(19434)
(16533)
技术(15164)
(14557)
学报(13733)
科学(13480)
大学(11131)
职业(10451)
业经(10300)
(9976)
金融(9976)
学学(9855)
农业(9812)
科技(8909)
(7866)
论坛(7866)
图书(7136)
经济研究(6905)
财经(6709)
技术教育(6599)
职业技术(6599)
职业技术教育(6599)
技术经济(6404)
(5936)
财会(5616)
共检索到182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海民  史宁中  
自主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新世纪的新挑战,使得创新人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全球竞争、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变得十分关键。国家之所以如此强调科技创新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曾明  徐晨  
教学方式方法僵化死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顽疾,非得花大力气改革不可。深圳大学作为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和实验大学,近年来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提升,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一、实行新生学习导师制和教师接访时间制,为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打开突破口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江峰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国优计划”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科学教师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基,体现出填补科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缺位,优化教师教育政策的结构体系;突破传统师范类教育体系的路径依赖,推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共建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直面基础教育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人才培养优势等政策理性。浙江大学立足于“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传统优势,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发力打造一流的卓越科学教师培养基地,探索“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培养方案,实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的卓越科学教师自主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绍芬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真正以育人为本,加强改革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既让我们明确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又使我们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会议和《纲要》精神,立足国情校情,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绍芬  
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生于上海,现任"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物理班首席教授。除了专业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外,作为中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物理学科召集人,他一直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主动思考、参与实践。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实现"中国梦"的热烈期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令人瞩目。如何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拔尖创新人才在中国高校的土壤中孕育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菁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并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这种模式的确立已使教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芳  
拟以上海为视角,通过对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内涵的界定及基于上海区域特点的需求解读,关注到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两种可行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期望能够给予职业教育改革以启示,以期待在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中有不断实践的可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飞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勇  
大学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导与关键因素,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先具有创新性。毋庸置疑,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不过百年的历史,其模仿性较强,现代性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中又有许多历史的断层。发展断断续续,由此导致我国大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的偏低、偏弱,其创新性也明显不足。努力打造和培育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各大学面临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太年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为美国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以美国表现突出的7所科技特色高中为例,分析比较这类学校如何通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发现,"共同基础的低平"和"选择领域的精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支持了学生的广度学习和在兴趣/特长领域的深度学习;充分注重学生的研究、研讨、设计,采用问题解决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创新,支持了学生科技创新关键能力的发展。此外,适切的评价系统、课程教学决策的情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系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邢莉娜  赵海军  刘奇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它把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和追求的基本目标,把教育过程变为创新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优良的心理品质,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要为更好地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国丽  
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两个困境,它们影响了人才的价值实现。本文从困境出发,探索人力资本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禧  邓良基  
地方农林高校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必须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要进一步突出办学优势特色,创新教育观念;实施质量工程,夯实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基础;丰富实践教学,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