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0)
- 2023(8829)
- 2022(6922)
- 2021(6326)
- 2020(4886)
- 2019(10632)
- 2018(10785)
- 2017(19531)
- 2016(11078)
- 2015(12302)
- 2014(12778)
- 2013(11627)
- 2012(10440)
- 2011(9368)
- 2010(9841)
- 2009(8851)
- 2008(9086)
- 2007(8420)
- 2006(7661)
- 2005(7347)
- 学科
- 济(39445)
- 经济(39336)
- 管理(32309)
- 业(29966)
- 企(24720)
- 企业(24720)
- 农(15434)
- 中国(15188)
- 业经(12669)
- 财(10876)
- 学(10816)
- 方法(10669)
- 环境(10258)
- 农业(10087)
- 理论(9873)
- 制(9711)
- 地方(9068)
- 发(8498)
- 和(7924)
- 划(7766)
- 体(7696)
- 教育(7430)
- 银(7407)
- 银行(7393)
- 融(7231)
- 金融(7230)
- 数学(7109)
- 行(7041)
- 数学方法(6986)
- 务(6888)
- 机构
- 学院(153339)
- 大学(151568)
- 济(56556)
- 经济(55096)
- 管理(53692)
- 研究(53213)
- 理学(44936)
- 理学院(44361)
- 管理学(43498)
- 管理学院(43226)
- 中国(40275)
- 京(33194)
- 科学(32302)
- 财(28682)
- 所(26838)
- 江(25655)
- 中心(24151)
- 研究所(23962)
- 农(23854)
- 范(23851)
- 师范(23669)
- 财经(22079)
- 北京(21313)
- 州(20468)
- 业大(20268)
- 经(19945)
- 院(19531)
- 师范大学(18926)
- 农业(17908)
- 技术(17649)
- 基金
- 项目(95091)
- 研究(74584)
- 科学(74279)
- 基金(66216)
- 家(58098)
- 国家(57136)
- 科学基金(48111)
- 社会(46591)
- 社会科(43767)
- 社会科学(43750)
- 省(37850)
- 教育(34600)
- 基金项目(34516)
- 编号(32110)
- 划(31402)
- 自然(28591)
- 自然科(27739)
- 自然科学(27732)
- 成果(27375)
- 自然科学基金(27230)
- 资助(25220)
- 课题(22785)
- 重点(22180)
- 发(21148)
- 部(20215)
- 创(19491)
- 性(19373)
- 年(19226)
- 国家社会(19113)
- 项目编号(18955)
共检索到244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生态治理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当今社会任何国家和地区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标,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上升到战略高度,相继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发展理念与定位,并将"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这种新的文明形态的时代价值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恢复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正义的时代自觉和责任担当。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孙荣 张旭
【目的/意义】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现政府的生态建设、开发和管理能力,折射出公民社会的生态自觉。海量多元的大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对于提升国家生态治理水平,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方法/过程】在各国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从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梳理大数据时代生态治理转型的挑战和举措。【结果/结论】数据资源为国家生态治理提供了更开放的平台,也使国家生态治理面临更分散的权力和更复杂的关系,成为生态治理体系变革的新引擎。
关键词:
大数据战略 生态治理转型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而乡村生态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短板,基于此,有必要深化乡村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新体系不仅是基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态振兴等现实逻辑,其实践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石,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治理理论、西方乡村生态治理理论中优秀成分的承继与发展,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政策体系设计滞后等困境。基于此,必须实施靶向精准的路径,破解这些问题:一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政策支撑新体系;二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共识凝聚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组织振兴新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玉婷 王可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涵盖丰富、系统完整。这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下,基于我国生态、资源和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婧
新时代来临之际,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化改革全然进入攻坚阶段,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更是大力推动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途径。因此,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深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时发展进度,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对此,笔者将结合刘须宽编著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并客观探索益于加快该实际进程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艺 王宪钊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形势愈发严峻,以往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生态治理现实,多元主体共治正在被学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采纳。生态环境领域的多元主体共治,既能有效破解当前生态治理中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境,也能有效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在生态治理多元主体共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大量环保公益组织成立,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日益强烈,但同时多元主体间权责分离、行动协同力差等问题也依然严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艺 王宪钊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形势愈发严峻,以往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生态治理现实,多元主体共治正在被学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采纳。生态环境领域的多元主体共治,既能有效破解当前生态治理中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境,也能有效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在生态治理多元主体共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大量环保公益组织成立,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日益强烈,但同时多元主体间权责分离、行动协同力差等问题也依然严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书全 王开元
为应对科学研究活动可能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我国建立起以伦理审查委员会为主体的伦理审查制度。由于制度安排及体制机制存在先天不足与运行梗阻,运行中针对审查权缺乏有效监管,伦理审查未能达到预期风险防范效果,反而屡屡曝出有违伦理道德的学术丑闻。分析科技伦理审查的价值以及伦理审查制度安排的不足,最后提出,基于伦理审查较强的公权属性与公益目标价值,应以确立“风险预防”为核心的更加审慎的审查原则,优化审查主体建制模式,强化对伦理审查的监督与制约,以及加快伦理审查统合性立法进程,作为伦理审查制度完善走向,为科技发展扎紧伦理“篱笆”,推动科学技术“向善”良性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艳滨 杨桂华
我们对待自然空间有两种模式:保护区模式和旅游地模式,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们对待自然空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国家公园既不是传统保护区模式的重复,也不是旅游地模式的扩张,它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体系,国家公园试图协调人类游憩利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国家公园的自然空间正义和空间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艳滨 杨桂华
我们对待自然空间有两种模式:保护区模式和旅游地模式,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们对待自然空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国家公园既不是传统保护区模式的重复,也不是旅游地模式的扩张,它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体系,国家公园试图协调人类游憩利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国家公园的自然空间正义和空间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艳滨 杨桂华
我们对待自然空间有两种模式:保护区模式和旅游地模式,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们对待自然空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国家公园既不是传统保护区模式的重复,也不是旅游地模式的扩张,它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体系,国家公园试图协调人类游憩利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国家公园的自然空间正义和空间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彪华 谢莹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本文运用生态分析方法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间的内在联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审计必须适应新环境,因此需要健全完善与履行新职责新使命相适应的审计管理体制。基于对以上双向互动关系的理解,试图诠释我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与思路: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目标;通过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增强审计管理体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的适应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亦铭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既是促进公司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未来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于释放公司法改革红利,促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进而发挥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供给作用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审视域外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清晰推演出其对自由、公平市场环境的依附,灵活自治、效率增进、权责均衡更是功能主义治理结构的应有之义。针对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公司治理的症结,本文认为应在两权分离的基本前提下予以解决,借助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构建来实现突破。配合控股股东义务的强化和各机关权责的均衡配置,在因应公司实际自治需求中实现改革目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的审计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可以促进相关治理制度的建立和优化,并可从决策力、执行力、廉洁性、绩效性等方面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审计应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审计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玉坤 王青松
国家治理区别于国家管理与国家统治,其中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强调政治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即由以往的单向性管理向双向性互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前提,公民的参与度越高,国家民主治理的程度也就越高。文章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对我国的公民参与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当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并以此为依据探索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从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