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5)
- 2023(14884)
- 2022(12902)
- 2021(12022)
- 2020(9828)
- 2019(22676)
- 2018(22745)
- 2017(42991)
- 2016(23955)
- 2015(27359)
- 2014(27679)
- 2013(27002)
- 2012(24611)
- 2011(22238)
- 2010(22367)
- 2009(19974)
- 2008(19340)
- 2007(17282)
- 2006(15298)
- 2005(13223)
- 学科
- 济(92474)
- 经济(92373)
- 业(68202)
- 管理(61148)
- 农(51607)
- 企(46440)
- 企业(46440)
- 方法(38720)
- 农业(34285)
- 数学(33387)
- 数学方法(33012)
- 中国(27713)
- 业经(26038)
- 财(21490)
- 地方(20858)
- 学(19551)
- 制(17384)
- 理论(16694)
- 贸(15424)
- 贸易(15415)
- 技术(15259)
- 发(15070)
- 易(14963)
- 教育(14622)
- 环境(13780)
- 和(13369)
- 策(13137)
- 银(12918)
- 银行(12868)
- 农业经济(12844)
- 机构
- 学院(335019)
- 大学(328420)
- 管理(130549)
- 济(126636)
- 经济(123565)
- 理学(113459)
- 理学院(112199)
- 管理学(110158)
- 管理学院(109567)
- 研究(109092)
- 中国(80782)
- 农(72933)
- 科学(69813)
- 京(69771)
- 业大(57478)
- 农业(55846)
- 所(55295)
- 财(55066)
- 江(51540)
- 中心(51119)
- 研究所(50249)
- 范(47175)
- 师范(46773)
- 财经(43833)
- 北京(43303)
- 州(41175)
- 经(39884)
- 技术(39744)
- 院(38749)
- 师范大学(36903)
- 基金
- 项目(229084)
- 科学(179097)
- 研究(173234)
- 基金(161924)
- 家(140282)
- 国家(138915)
- 科学基金(118686)
- 社会(105754)
- 社会科(99578)
- 社会科学(99550)
- 省(93146)
- 基金项目(86955)
- 教育(80719)
- 划(76845)
- 自然(75847)
- 编号(75178)
- 自然科(73967)
- 自然科学(73952)
- 自然科学基金(72605)
- 资助(65080)
- 成果(60198)
- 课题(51735)
- 重点(51123)
- 发(50493)
- 部(49848)
- 创(47385)
- 创新(43988)
- 项目编号(43133)
- 科研(43062)
- 大学(42510)
- 期刊
- 济(146094)
- 经济(146094)
- 研究(93799)
- 农(75058)
- 中国(70791)
- 学报(54977)
- 农业(51115)
- 科学(50104)
- 教育(48059)
- 管理(42915)
- 大学(42279)
- 财(40303)
- 学学(39807)
- 技术(34024)
- 业经(30473)
- 融(27742)
- 金融(27742)
- 业(23593)
- 问题(20220)
- 经济研究(19891)
- 财经(19806)
- 图书(19018)
- 版(18892)
- 经(16847)
- 职业(16743)
- 科技(16558)
- 业大(16136)
- 技术经济(15897)
- 理论(15682)
- 农业经济(15606)
共检索到490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慧莹
农民是乡村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然而关于农民现状及未来趋势的认识,大多数人情感亲切但视角遥远、整体清晰却细节模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民问题,并强调要积极培养、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关于农民群体及其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更加清晰。如2018年一号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同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敏
新时期,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提高、需求提升。面对高素质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在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保障能力等方面探索性提出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 新兴职业农民 培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春霞 袁洁 石伟平
乡村振兴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基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框架的构建,编制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权重。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374位"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水平"基本特征"及"差异检验"等进行现状评估。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量表及权重确立经过信效度检验;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总体呈现为中等略偏高的水平,其中"整体化设计素质"相对较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水平在"学历、经历"等诸多因素方面差异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在研究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基础上,发掘能够全面整合乡村内外生产要素的主体力量。其中身心俱在乡村的“中坚农民”在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研究和重点关注的农民主体力量。在由表及里深入研究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缺失表现的基础上,要以增权赋能为指导思路,重塑“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以内外融合思路保障“中坚农民”发展权益,以上下联结激发“中坚农民”内生动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动力机制建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思瑶 马秀峰
基于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应具备技术文化、技术技能、技术伦理与技术治理等技术能力。而肩负着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则在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价值逻辑具体表现为:文化知识教育赋能技术文化,助推乡风文明现代化转型;技能培训教育赋能技术技能,促进农业农村智慧化发展;生态理念教育赋能技术伦理,加快生态型乡村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教育赋能技术治理,强化乡村治理效率与规范。为更好地促使职业教育切实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应当遵循价值向度、技术向度、场域向度和服务向度的实践理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高素质农民 技术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开芳
按照以往农民培育经验,培育内容单一、资金匮乏、农民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培育模式固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顺利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必须结合过去的培育经验,全方位、多领域突破、创新培育思路,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 创新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亚男 丁珏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地区1568名农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农民是有审美需要的,其审美认知、审美态度及审美行为等审美素质呈现新的特点,农民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对生活中美的需要,与农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审美教育缺乏、审美引导不足、审美载体不足之间可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升农民审美素质有助于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审美素质提升带动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乡村发展。因此,应积极开展乡村美育,将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振兴结合,进行创新发展,构建多维度培育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和外在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审美素质 精神文化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艳红
农民在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专项调研成果,分析了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质量的提升,推动乡村人才和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增活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职业培训 产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刘新志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从顶层设计、做到分类管理与精准培育相结合、改革培育模式和培育内容、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佳希
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培育对象、培育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该通过增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路径进行优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制约因素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飞 刘佳佳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乡村振兴战略新使命、新挑战。人才振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则是振兴人才的重要抓手。其主要涵盖了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方式体系、时间体系、对象体系,是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人才根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需要继续强化基层党建、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内容层次、创新培训方式、增进可持续性、以农民利益为本,凝聚组织、体制、内容、方式、机能、保障,形成持久合力,让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造就高素质农民,推动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高珍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时代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成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在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培育内容、方式不尽合理,保障措施不够健全等问题亟需进一步优化完善,这就需要通过各部门机构分工协作,制定培育目标,完善培育内容,创新培育方式等路径才能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推进,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人才振兴 现实困境 高素质农民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兆明 郑爱翔 刘轩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1158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侧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识强但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培训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还不完善、教育培训主体培育积极性高但教学资源和培训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仍需优化等主要瓶颈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机构绩效评估与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激励并举机制,完善分类分层分模块的多样化培训内容体系,创新适应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等策略。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教育与培训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慧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关键的部分,农业特色产业又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发展乡村农业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但是,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价值尚未充分显现等困难。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省农业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对山西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具体措施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
农业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 内生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月丹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根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关键。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仍面临政治素养不过硬、思想认识不到位、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充足等挑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切实把政治领导放在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最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队伍结构、注重人才培育等方法,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水平,落实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引领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 素质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