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0)
- 2023(13567)
- 2022(11229)
- 2021(10385)
- 2020(8453)
- 2019(18952)
- 2018(18719)
- 2017(34327)
- 2016(18754)
- 2015(21370)
- 2014(21495)
- 2013(20972)
- 2012(19958)
- 2011(18319)
- 2010(18758)
- 2009(17437)
- 2008(16616)
- 2007(15030)
- 2006(13592)
- 2005(12818)
- 学科
- 济(79943)
- 经济(79851)
- 管理(47972)
- 业(47285)
- 企(35118)
- 企业(35118)
- 中国(35034)
- 融(27591)
- 金融(27584)
- 银(26325)
- 银行(26298)
- 行(25598)
- 方法(25181)
- 农(24854)
- 地方(23605)
- 数学(21582)
- 数学方法(21414)
- 财(19673)
- 制(19605)
- 业经(18974)
- 农业(17260)
- 贸(17179)
- 贸易(17159)
- 易(16680)
- 学(15284)
- 发(13646)
- 体(13574)
- 理论(13230)
- 环境(12488)
- 地方经济(11939)
- 机构
- 学院(263143)
- 大学(259652)
- 济(114377)
- 经济(111920)
- 研究(100515)
- 管理(90375)
- 中国(84173)
- 理学(74686)
- 理学院(73750)
- 管理学(72570)
- 管理学院(72080)
- 京(57932)
- 科学(57924)
- 财(54392)
- 所(51837)
- 中心(46498)
- 研究所(46384)
- 农(44848)
- 江(42263)
- 财经(41525)
- 北京(37984)
- 经(37668)
- 范(36803)
- 经济学(36554)
- 师范(36389)
- 院(36306)
- 业大(34855)
- 农业(34654)
- 州(34484)
- 经济学院(32803)
- 基金
- 项目(163304)
- 科学(127265)
- 研究(125606)
- 基金(115159)
- 家(100271)
- 国家(99353)
- 科学基金(83219)
- 社会(79188)
- 社会科(75061)
- 社会科学(75048)
- 省(64090)
- 基金项目(59104)
- 教育(57371)
- 划(53733)
- 编号(51912)
- 自然(49244)
- 自然科(48096)
- 自然科学(48080)
- 资助(47875)
- 自然科学基金(47215)
- 成果(44006)
- 发(41489)
- 课题(38338)
- 重点(37695)
- 部(36095)
- 创(34453)
- 发展(34166)
- 展(33610)
- 国家社会(33336)
- 性(32890)
共检索到438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志凌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如何走到目前这一步的呢?变革的驱动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基于对近40年中国金融制度变革动力的深入观察,体会有三:一是经济改革开放需求始终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二是善于从别人的教训(国际金融危机)中把握金融改革的主动性;三是全面了解和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是中国金融改革不容忽视的外部驱动力。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金融改革 金融市场 驱动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宇杰
金融体系型态的演进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量来推动。理论分析表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投融资、信息生产、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比较优势,但二者之间也有互补性。中国银行体系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来提高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并借此推动金融体系型态的演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面临重构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发展路径将围绕几个基本趋势展开随着全球大国之间经济实力的重新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面临重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德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以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为标志,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事业。1932年2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毅
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金融体系,金融行业怎么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如何设置,监管体系如何分工,这些问题目前很难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思考中国金融体系,首先要了解金融体系演变的动因。从西方金融历史来看,16世纪,地中海沿岸商人之间的信贷拆借需求催生了第一家商业银行,英国金匠的放贷和存管业务成为了第一家央行的前身。这主要是自然演变的结果。但有些学者认为,这也和政策制定者的有意引导有关。如主张自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中国银行业经过30年,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取得了非常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使我们成功地应对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又一次非常成功地应对了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场全球性危机,使我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砥砺前行,不断建立并扩大革命根据地,以星星之火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最后武装夺取城市从而取得了全国胜利。新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是先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带着人民银行进城"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新解放区普设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并按照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原有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接收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在华外国银行的特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明珠 高涵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了中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和效率,比较了储蓄支持型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支持型金融体系的差异,并提出了中国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效率指标,研究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直接融资效率与实体经济成正向促进关系,而间接融资效率不及直接融资效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博斯特 孔莹晖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热议。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产品、第三方支付、对等联网借贷(P2P),以及其他更为奇特的投资产品。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传统银行的范畴。尽管与传统金融部门庞大的资金规模相比,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金规模仍相对较小,但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还是引起了银行界的担忧与不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产生了几个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袁志刚 张冰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叠加基本养老体系存在的多元性、持续性危机、区域与城乡的严重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养老资源的碎片化和养老资产总体上低收益的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必须解决的问题。养老金融能够缓解老龄人口收入与支出的缺口问题,提升养老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个人养老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养老体系碎片化和城乡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养老金融还可以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本文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养老模式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两者相互促进的前提是金融机构资源配置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昕 蒋群星
本文就网络金融对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和组织体系的影响展开分析,指出网络金融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传统商业银行支付服务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金融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关键词:
网络金融 金融监管 金融机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军 白钦先
金融规模适度性与金融规模增长是否带来金融发展是金融发展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借助修正的AK模型与SVAR方法,对中国金融体系效率进行直接测算,在此基础上,基于非线性关系,选择有效金融规模指标,对中国金融规模与金融体系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效率仍然偏低,中国金融规模与金融体系效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保持金融规模适度增长与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应成为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关键词:
金融体系 效率测算 金融规模 AK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清华
金融体系通常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两个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将居民的储蓄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金融体系在结构上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相对下降的趋势 ;二是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 ,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资本市场中心论和银行中心论。笔者提出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政策主张 ,并就如何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发表了看法。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莉
我国渐进式的改革路径要求在改革初期保持体制内国有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财政无力向国有经济注资的情况下,国家建立起单一垄断性的金融产权结构,给国有经济以金融资源的支持。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一的国有金融产权格局已不再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制度供给,更适于非国有经济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而且对整个金融体制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金融产权结构 民间金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晓山
中央的三个一号文件对农村建立的金融体系有清晰的描述。我们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是适应和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功能完备,分工合理,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监管有效,竞争适度,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性的完整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普惠性金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