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97)
- 2023(22197)
- 2022(18802)
- 2021(17854)
- 2020(14745)
- 2019(34020)
- 2018(33816)
- 2017(64515)
- 2016(35637)
- 2015(40134)
- 2014(40468)
- 2013(39589)
- 2012(36647)
- 2011(33338)
- 2010(33670)
- 2009(31470)
- 2008(31218)
- 2007(28250)
- 2006(25569)
- 2005(23694)
- 学科
- 济(139427)
- 经济(139244)
- 管理(102608)
- 业(95066)
- 企(78239)
- 企业(78239)
- 方法(57067)
- 数学(48805)
- 数学方法(48145)
- 中国(44221)
- 农(41057)
- 财(39673)
- 制(34308)
- 业经(32540)
- 学(30099)
- 贸(28124)
- 贸易(28103)
- 易(27380)
- 地方(26629)
- 银(26516)
- 银行(26454)
- 农业(26197)
- 行(25375)
- 融(24542)
- 金融(24537)
- 理论(24156)
- 体(23045)
- 务(22734)
- 财务(22637)
- 财务管理(22569)
- 机构
- 大学(504878)
- 学院(502067)
- 济(205473)
- 经济(200887)
- 管理(187514)
- 研究(178707)
- 理学(158856)
- 理学院(157018)
- 管理学(154207)
- 管理学院(153284)
- 中国(139776)
- 京(110727)
- 科学(106808)
- 财(102291)
- 所(91747)
- 农(83380)
- 研究所(82144)
- 中心(80550)
- 江(78607)
- 财经(78518)
- 北京(71593)
- 业大(71585)
- 经(71219)
- 范(68172)
- 师范(67494)
- 农业(64960)
- 院(64632)
- 经济学(62704)
- 州(62616)
- 财经大学(57984)
- 基金
- 项目(321171)
- 科学(250972)
- 研究(238774)
- 基金(230782)
- 家(201674)
- 国家(199944)
- 科学基金(169187)
- 社会(148914)
- 社会科(140861)
- 社会科学(140821)
- 省(123389)
- 基金项目(119877)
- 教育(110940)
- 自然(107880)
- 自然科(105299)
- 自然科学(105270)
- 划(104879)
- 自然科学基金(103383)
- 编号(98307)
- 资助(96378)
- 成果(83826)
- 重点(72903)
- 部(71800)
- 课题(69782)
- 发(69055)
- 创(65829)
- 教育部(61506)
- 创新(61502)
- 国家社会(61200)
- 科研(60803)
- 期刊
- 济(239267)
- 经济(239267)
- 研究(163195)
- 中国(111079)
- 学报(79582)
- 财(79557)
- 农(77129)
- 管理(73976)
- 科学(72492)
- 教育(66151)
- 大学(60857)
- 学学(56391)
- 融(54862)
- 金融(54862)
- 农业(52140)
- 技术(44230)
- 财经(39746)
- 经济研究(38374)
- 业经(37664)
- 经(34223)
- 问题(31186)
- 业(27935)
- 图书(27703)
- 贸(27466)
- 理论(25108)
- 国际(24570)
- 技术经济(23732)
- 版(23508)
- 世界(22950)
- 现代(22640)
共检索到794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鹏 李霜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支持和收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逐步显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价格支持和政府收储为核心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效能正趋于弱化,且政策对市场的强烈介入导致市场价格信号被人为扭曲,市场机制对粮价的调节作用难以发挥,不断提高的粮食托市收购价格产生的误导资源配置的风险不断上升,造成社会资源和效率的巨大损失。深化粮食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目标价格制度 转型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吴雪平
一、粮食购销与价格的放开并不等于粮食价格的市场化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维护多方利益的同时,逐步实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供求决定粮食价格的机制,以促进粮食经济的稳步发展。但目前流通中的粮食价格的放开,并不等于粮食价格的市场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文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维持粮食价格和粮食供应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现实需求。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梳理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因素,进而提出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稳定粮食价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影响因素 全球化 市场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振宇 李朝鲜 李陈华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日益逆市场化,并最终固化为以政府定价为核心。这种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短期内增强粮食产能和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中长期内导致中国粮食生产、流通、进口、库存、加工、消费的全面扭曲。文章着重从观念和体制角度,探讨了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的内在逻辑:观念的局限主要在于不信任市场,对粮食供求形势过分紧张,过度强调粮食总产量,而静态化思维、历史记忆、惯性判断及前期经验又强化了以上观念;体制的制约主要在于独大且难以监控的单一政府储备主体与叠床架屋的涉粮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源于落伍的观念与体制的制约之间的相互强化,因而,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王雅鹏
该文通过比较市场化改革前后中国粮食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差异后发现,改革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但粮食价格波动更加剧烈,产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和价格对产量变化的反应都更加敏感。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得到加强,粮食流通对其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价格因素在市场中被放大了。所以,应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立以期货市场为先导的粮食市场体系和现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机制。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粮食生产 价格波动 比较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柳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粮食价格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日益显著,给我国粮食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粮食支持政策角度出发,通过阐述国内外粮食价格现状,分析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的传递效应,提出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粮食价格 传递效应 粮食支持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普蓂喆 钟钰
2014年以来的收储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带来一些新风险和新问题。"运动式"去库存冲击了市场、打击了加工企业用粮积极性;仓容即将大规模闲置,带来国有资产处置难题;国有收储与市场需求错位,无法对市场优质粮源形成有效补充;轮换机制僵化,增加财政负担与市场风险;企业动态储备机制仍不完善,政府与私人储备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建立;粮食走私打击不力,抵消了改革效果。下一步改革应更注重统筹协调和细节设计,聚焦收储核心功能的市场化,以渐进式去库存、开展跨省异地收储合作、鼓励优质粮源市场化收储、放活轮换机制、鼓励多元主体收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打击粮食走私力度,保护国内市场、强化改革效果。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市场化改革 新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媛媛
当前,我国粮食价格改革正从托市收购政策——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存储收购价格政策向目标价格制度转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旧两种政策体系将同时存在。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明确目标价格制度的优势,审慎应对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才能更好地推进粮食价格政策的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继新
粮食储备制度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难点 ,必须打破传统的静态管理储备粮的思路 ,进行市场化改革。按照我们的设计 ,按合同价和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形成政府粮食储备 ,储备粮的储存和保管实行企业式仓储制度 ,储备粮的轮换、推陈出新等销售行为应在批发市场进行。同时 ,注重制度、法规建设 ,以此实现粮食储备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关键词:
粮食储备 企业式仓储 批发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凤羽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粮食库存压力加大,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进口增多,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和部分品种供求失衡,实行直接价格支持政策面临的困局;分析了当前国家调整和改革粮食流通支持政策,探索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须向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要逐渐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农业是弱质性产业,需要国家不断增强财政支持和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凤羽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粮食库存压力加大,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进口增多,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和部分品种供求失衡,实行直接价格支持政策面临的困局;分析了当前国家调整和改革粮食流通支持政策,探索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须向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要逐渐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农业是弱质性产业,需要国家不断增强财政支持和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蒙红
根据FAO的数据,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据此分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等对策。
关键词:
国际粮食 价格波动 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成 李振 徐瑶
现行粮食收储制度面临一些困境,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价格呈现"三个倒挂"。这一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边界不清晰,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错位,中央与地方责权边界不清晰,粮食生产、收购、加工、消费等环节严重脱节。为此,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进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探索粮食收购新模式。
关键词:
市场化 粮食收储 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赟 钟钰
[目的]分析2015年美国DTB联合公司(DTB Associates,LLP)针对中国粮食(仅包括小麦、大米和玉米)的价格支持力度过度的指控是否合理,并明确我国实际的粮食市场价格支持情况。[方法]文章根据市场价格支持水平的基本计算公式以及我国向WTO的通报文件和公开资料,对2013/2014年度我国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实际市场价格支持水平进行了重新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指控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测算结果表明, 2013/2014年度,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实际市场价格支持水平分别为168亿元、-221亿元和36亿元,远远低于DTB联合公司的公布结果。[结论]美国DTB联合公司对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支持过度的指控不实,主要是指标选取有误和数据选取不合理导致了其对我国粮食价格支持力度过高的判断。为从容应对以后可能面临的国际指控和调查,我国需要在支持手段、支持领域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粮食市场价格支持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加荣 赵芝俊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作用机制,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6类粮食品种价格方程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价格支持政策对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支持政策对政策执行地区和非执行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均能产生明显影响;粮食价格对价格政策因素反应最为灵敏,表明价格支持政策是影响粮食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在改革调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时,需持审慎态度,避免给粮食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