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9)
- 2023(16210)
- 2022(13865)
- 2021(12776)
- 2020(10974)
- 2019(24686)
- 2018(24278)
- 2017(47605)
- 2016(25981)
- 2015(28621)
- 2014(27972)
- 2013(28149)
- 2012(25621)
- 2011(22799)
- 2010(22418)
- 2009(20995)
- 2008(20884)
- 2007(18316)
- 2006(16193)
- 2005(14324)
- 学科
- 济(107710)
- 经济(107588)
- 业(98687)
- 企(88702)
- 企业(88702)
- 管理(87696)
- 方法(52087)
- 数学(42550)
- 数学方法(42208)
- 财(36613)
- 业经(32726)
- 农(32572)
- 务(25233)
- 财务(25174)
- 财务管理(25147)
- 中国(24518)
- 企业财务(23918)
- 农业(23083)
- 税(22082)
- 技术(20739)
- 税收(20619)
- 收(20448)
- 贸(19654)
- 贸易(19648)
- 制(19585)
- 学(19401)
- 和(19334)
- 易(19059)
- 地方(18891)
- 理论(18427)
- 机构
- 学院(371084)
- 大学(367876)
- 管理(151506)
- 济(149897)
- 经济(147038)
- 理学(131887)
- 理学院(130550)
- 管理学(128601)
- 管理学院(127950)
- 研究(117191)
- 中国(88783)
- 京(77185)
- 科学(74014)
- 财(73849)
- 农(66831)
- 所(58975)
- 业大(58930)
- 财经(58684)
- 江(54185)
- 研究所(53518)
- 经(53466)
- 农业(52948)
- 中心(52548)
- 北京(48062)
- 经济学(44755)
- 财经大学(43521)
- 州(43317)
- 范(42866)
- 师范(42347)
- 院(42131)
- 基金
- 项目(253782)
- 科学(199456)
- 基金(185713)
- 研究(181496)
- 家(162974)
- 国家(161574)
- 科学基金(139480)
- 社会(115566)
- 社会科(109726)
- 社会科学(109697)
- 省(99369)
- 基金项目(99309)
- 自然(92580)
- 自然科(90471)
- 自然科学(90445)
- 自然科学基金(88890)
- 划(82981)
- 教育(81456)
- 资助(76263)
- 编号(72917)
- 成果(57065)
- 重点(56144)
- 部(55301)
- 创(54986)
- 发(53359)
- 创新(50779)
- 业(49788)
- 科研(49012)
- 课题(48600)
- 国家社会(47685)
- 期刊
- 济(161064)
- 经济(161064)
- 研究(108728)
- 中国(62132)
- 学报(61549)
- 农(60543)
- 财(58160)
- 管理(57024)
- 科学(54334)
- 大学(45677)
- 学学(43816)
- 农业(41741)
- 教育(30969)
- 技术(30959)
- 融(29249)
- 金融(29249)
- 财经(28448)
- 业经(28409)
- 经济研究(25801)
- 经(24225)
- 业(23844)
- 问题(21305)
- 技术经济(19818)
- 科技(18300)
- 商业(17485)
- 版(17448)
- 现代(17439)
- 务(17255)
- 财会(16963)
- 理论(16760)
共检索到532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牛晓叶 刘宏地 曹志文
以我国2015—2019年需要缴纳排污费的污染企业为样本,结合全国排污费改税背景下各地区环保税税额标准设定差异的情况,采用广义DID方法实证研究了排污费改税对企业环保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费改税力度越大地区的企业环保投入也越高,排污费改税对企业的环保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排污费改税主要通过提高排污费率与增强征管执法两个机制发挥作用;排污费改税政策效应在行政干预力度强的地区、次高污染行业的效果更为明显。研究提供了排污费改税实施效果的微观经验证据,为决策制定者制定有效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海 尹俊雅 李卓
在测算地区排污费征收力度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排污费征收力度与企业TFP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企业TFP产生负向影响,呈现"挤出效应",开征环保税可能不利于企业TFP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影响在小城市及非政策关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地方环境法规出台及公众诉求有助于修正这一负向影响。因此,修正地方政府决策偏离,避免环保工作"一刀切",对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排污费 挤出效应 波特效应 企业TFP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丹丹 上官鸣
201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探讨其实施的微观经济后果,以“排污费改税”为研究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探讨环境税征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排污费改税政策的施行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该效应对实用新型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更加明显;融资约束对排污费改税政策下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越低,环境税征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排污费改税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排污费改税的政策效果以及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光廷 李建军
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3年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彰显了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在这方面,财税政策也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以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推进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谢婷婷 郝翠红
环境成本上升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就业增长?这是评估环境规制政策成本的一个重要层面。本文基于2003年排污费修订的准实验,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排污费修订对企业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成本上升降低了企业就业增长,缴纳排污费的企业的就业创造率下降,就业损失率上升,企业吸纳潜在就业的能力减弱。但是通过计算发现,这种就业影响在样本整体就业规模中的比重很小。从动态趋势来看,在污染治理投资的挤占效应和需求效应的叠加影响下,环境成本上升对就业增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就企业要素密集度而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损失更为明显,环境成本对生产性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更强。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说,环境成本上升对大规模企业的就业扩张产生了更强的抑制作用,小规模企业则面临着更强的就业损失效应。此外,企业创新能够弥补治污可能引致的就业挤出,进而减缓排污费修订带来的负向就业增长。
关键词:
环境成本 就业增长 排污费修订 双重差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孔东民 韦咏曦 季绵绵
企业作为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环保部门的密切关注。基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保费改税政策,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税收政策角度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且通过生产成本、环境监管强度、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三方面进行传导;特别地,该政策对轻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中高污染企业、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影响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环保费改税政策仍需进一步改进,从而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并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美晨 刘晔
考虑到我国2018年首征的环保税是由原排污费采取"税负平移"方式改制而成,本文以国发[2007]15号文颁布实施后各省级政府陆续调整二氧化硫(SO2)排污费标准为准实验;以2005-2014年深沪股市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了SO2排污费标准提高带来的企业创新效应,并以此探讨对环保税政策的相关启示。研究发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提高总体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然而当环保税税额提高到一定程度,环保税征收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由此对我国环保税改革的启示在于,需进一步提高我国现行环保税税率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外生政策冲击并采用DID模型,相对有效处理了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对由原排污费改制而来的我国环保税的进一步完善具有相应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
排污费 企业创新 波特假说 环保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美晨 刘晔
考虑到我国2018年首征的环保税是由原排污费采取“税负平移”方式改制而成,本文以国发[2007]15号文颁布实施后各省级政府陆续调整二氧化硫(SO2)排污费标准为准实验;以2005-2014年深沪股市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了SO2排污费标准提高带来的企业创新效应,并以此探讨对环保税政策的相关启示。研究发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提高总体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然而当环保税税额提高到一定程度,环保税征收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由此对我国环保税改革的启示在于,需进一步提高我国现行环保税税率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外生政策冲击并采用DID模型,相对有效处理了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对由原排污费改制而来的我国环保税的进一步完善具有相应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
排污费 企业创新 波特假说 环保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司言武 李珺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实行20多年来,没有有效发挥其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目的,这促使了我们对该项制度的反思。本文剖析了排污收费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缺陷,在此基础上思考了费改税的可行性;并借鉴欧盟及OECD在环境税开征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开征环境税和完善旧有税制作了全面的构想。
关键词:
排污费 费改税 环境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向华
本文介绍了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理论基础,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详细评价了该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同时进一步比较了排污费和排污税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表明尽管排污费与排污税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但是通过对比两者在设立程序、审批部门、征收主体、征收对象、资金使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执行力度以及是否无偿等方面的特征,可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排污费在征收对象和资金使用方向上更为明确,而排污税则在征收主体和执行力度方面更占有优势,两者各有所长。最后文章针对排污费改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难题进行阐述,如排污收费的费率与税率的转化、污染排放与税基的联系、税目确定、征收方式的制定、减免税收政策的制定等,并对现行排污费的自我...
关键词:
庇古税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费 排污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建勋 蔡静宜 曹文芳
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环保费改税、贸易约束与绿色创新投入三者内在关联,结果表明:贸易约束会抑制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投入;环保费改税能通过倒逼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环保费改税能显著削弱贸易约束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发现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贸易约束对绿色创新投入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环保费改税对绿色创新投入的倒逼效应更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嘉萌 杨舒宁 冷瑞香
文章以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展开检验,分析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以及环保费改税产生了何种间接外部性。研究发现,环保费改税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增加,但是企业现金持有价值下降,产生了负向的间接外部性。此外,环保费改税增加企业现金持有在重污染企业、东部地区和税负提升幅度大的省份企业中更显著。基于此,为环保税税收制度的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树强 范振鹏
2018年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与排污费征收相比,环保税的征收层次及严谨性进一步提升,意味着环保收费制度更加完善。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重度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实验组样本,以轻度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对照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测量了上述制度改进的绿色创新效果。研究发现:环保收费制度的改进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京津冀地区;大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非国有企业;制度改进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促进作用强于绿色发明专利。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改进环保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祝树金 陈贺
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立法、环境污染费调整的政策背景,本文运用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从银企互动视角考察了环境规制奏效的金融路径。研究表明:环保“费改税”通过增加环境成本影响工业企业还贷能力,进而银行加强信贷融资审核、收紧信贷资金发放,导致企业信贷融资状况从紧。机制分析发现,虽然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的信贷融资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企业仍能通过绿色形象塑造、绿色行为实践等“绿色”应对举措降低这种影响。依据工业企业绿色形象塑造与实际绿色行为间的偏差,银行会对信贷资金发放的期限结构进行调整,以尽可能减少因企业“漂绿”产生的信贷误配。进一步分析表明,环保“费改税”影响企业信贷的过程中,银行基于外部信息实施了信贷过滤,该行为不存在预期与滞后效应;此外,考虑工业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或金融投机活动获取资金,进而降低信贷融资需求的可能性,以及排除了样本期内其他政策的潜在干扰后,环保“费改税”政策效果依然稳健。本文为如何协调环境规制与金融政策、达成合意的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环保费改税”政策作为政府税收系统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导向信号,是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企业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探究“环保费改税”政策能否发挥信号传递效应影响企业绿色治理。研究发现:“环保费改税”政策能够发挥“污染管制”信号和“减排激励”信号推动企业绿色治理。机制检验表明,“环保费改税”政策发挥信号传递效应吸引市场投资者关注企业环境信息,为企业获得绿色基金投资和绿色信贷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绿色治理;也能发挥信号传递效应激发管理层环保认知,降低企业绿色代理成本,进而对企业绿色治理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成本转嫁企业、公众环保意识较强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环保费改税”政策对企业绿色治理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基于信号传递视角拓展了“环保费改税”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为环境政策如何有效结合市场理论解决企业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探索环境治理变革之路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