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3)
2023(11555)
2022(9899)
2021(8877)
2020(7379)
2019(17120)
2018(16894)
2017(32972)
2016(17816)
2015(20244)
2014(20644)
2013(20881)
2012(20088)
2011(18588)
2010(19111)
2009(17897)
2008(17846)
2007(16374)
2006(14855)
2005(13919)
作者
(54044)
(45466)
(45178)
(43473)
(28994)
(21759)
(20744)
(17560)
(17024)
(16313)
(15813)
(15096)
(14727)
(14580)
(14442)
(14158)
(13529)
(13512)
(13087)
(12961)
(11704)
(11321)
(11100)
(10533)
(10396)
(10311)
(10140)
(10012)
(9293)
(9041)
学科
(98361)
经济(98279)
管理(46275)
(44284)
(33312)
企业(33312)
方法(33080)
数学(29056)
数学方法(28857)
地方(27327)
中国(26667)
(24088)
(21928)
(21665)
税收(20475)
(20296)
业经(19380)
(18285)
地方经济(16397)
农业(16362)
(15597)
(15415)
贸易(15403)
(14776)
(14257)
金融(14255)
(14043)
银行(14016)
环境(13568)
(13557)
机构
学院(267098)
大学(265487)
(121833)
经济(119345)
研究(100396)
管理(95250)
理学(79719)
理学院(78719)
管理学(77548)
管理学院(77029)
中国(76801)
科学(59663)
(59599)
(57415)
(52966)
研究所(47253)
(46159)
财经(44645)
中心(44292)
(43407)
(40090)
经济学(38614)
北京(37504)
业大(36847)
农业(35845)
(35635)
师范(35299)
(35061)
经济学院(34566)
(34184)
基金
项目(161438)
科学(125444)
研究(120267)
基金(114231)
(98907)
国家(98044)
科学基金(82193)
社会(76625)
社会科(72635)
社会科学(72614)
(63880)
基金项目(59650)
教育(53543)
(53309)
自然(49690)
编号(49666)
自然科(48443)
自然科学(48427)
自然科学基金(47547)
资助(47416)
成果(41961)
(41470)
重点(36849)
(35480)
课题(34983)
发展(33886)
(33343)
(32980)
国家社会(31671)
(31330)
期刊
(149375)
经济(149375)
研究(92134)
中国(58260)
(45793)
(43319)
学报(39741)
科学(36142)
管理(35225)
大学(29349)
农业(29071)
(27878)
金融(27878)
学学(27628)
教育(27483)
经济研究(25143)
技术(23796)
业经(22968)
财经(22369)
问题(19410)
(19328)
(17253)
(16170)
(15493)
(15475)
技术经济(15261)
国际(14416)
税务(14382)
世界(14005)
商业(13275)
共检索到434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清明  吴颖华  
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在将环境治理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的情况下,理顺产品的价格和供给数量。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单独使用征收排污税的方法对循环经济没有推进效用。在政府面临既要提高企业循环生产的积极性,又要避免产品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引起信用危机的两难境地的情况下,政府应探索多种方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乃云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推崇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目前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也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现行的税收政策虽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内容,但存在着税法优惠条文不规范,优惠形式偏少,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等问题。因此,对我国目前现行的税种和税收收入分配体制应进行改革与完善,并加快专项环境保护税种的立法和开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仙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格局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云燕  
循环经济是按照经济学原理和生态学规律组织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宗旨在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实质上,循环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师谦友  王伟平  
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能值来源、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5个方面具体分析评判了2000—2005年该市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当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对市域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环境污染有愈益加重的趋势,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反映出该市仍属于不发达地区。进而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健全法律法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科学有序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减少与防治污染,同时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恒山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抓住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努力开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在过去工作的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润  
传统的经济模式在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消耗和危害。循环经济的提出和推动恰恰可以缓解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而构建完整与相配套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分层次发展循环经济等,乃是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建华  
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路径,是金融支持的重要方面。本文从金融角度调查丰城市循环经济,归纳其金融支持方略,审视金融支持障碍,研讨金融支持对策,以求为金融支持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谦光  
作者阐述了循环经济理念的含义,并从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经济结构,坚决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之路和精心建设产业园区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海燕  
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内涵、特征和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法规和经济政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决策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程的政策体系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绿筠  吕欣苗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意义也很重大。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情况的阐述,分析了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峰  孙涛  姚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寰  
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是其核心所在。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以自主创新切实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骁  
循环经济的终极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高的社会福利。因此,我们应该以减物质化为首要原则,依靠人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探讨了如何通过"两个替代",即以服务流替代物质流,以人力资本替代自然资本,来改变原先那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生活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后,对应"两个替代"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制度重构设想:①使价格体系正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真实成本;②使市场主体为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负责;③建立社会资源投向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新前  
本文认为,资源和环境制约已成为四川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障碍,四川应推进循环经济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四川应在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高消耗高污染工业生产、城市污染治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土地利用管理、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依靠观念、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推进循环经济迅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