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7)
- 2023(12552)
- 2022(10390)
- 2021(9219)
- 2020(7515)
- 2019(17027)
- 2018(16629)
- 2017(32072)
- 2016(16681)
- 2015(18449)
- 2014(18219)
- 2013(18108)
- 2012(17457)
- 2011(15848)
- 2010(15976)
- 2009(14488)
- 2008(14248)
- 2007(12965)
- 2006(11466)
- 2005(10541)
- 学科
- 济(82109)
- 经济(82034)
- 业(56878)
- 管理(55283)
- 企(45966)
- 企业(45966)
- 方法(33030)
- 数学(29241)
- 数学方法(29107)
- 中国(24456)
- 技术(22332)
- 农(22019)
- 地方(21977)
- 业经(19225)
- 财(19074)
- 农业(15676)
- 贸(15076)
- 贸易(15058)
- 环境(14922)
- 易(14541)
- 技术管理(14395)
- 制(14062)
- 融(13782)
- 金融(13782)
- 银(13378)
- 银行(13359)
- 行(12955)
- 发(12420)
- 学(12374)
- 地方经济(12321)
- 机构
- 学院(242820)
- 大学(240344)
- 济(109289)
- 经济(107350)
- 管理(96647)
- 研究(82987)
- 理学(82898)
- 理学院(82072)
- 管理学(81118)
- 管理学院(80642)
- 中国(64212)
- 京(50156)
- 财(49536)
- 科学(46487)
- 所(40541)
- 财经(38994)
- 中心(38658)
- 江(37984)
- 农(37442)
- 研究所(36106)
- 经(35593)
- 经济学(34020)
- 业大(32840)
- 北京(31940)
- 范(30867)
- 经济学院(30792)
- 师范(30569)
- 院(30238)
- 州(30178)
- 财经大学(28976)
- 基金
- 项目(160295)
- 科学(129249)
- 研究(121621)
- 基金(117226)
- 家(100617)
- 国家(99743)
- 科学基金(87636)
- 社会(80784)
- 社会科(77020)
- 社会科学(77009)
- 省(64486)
- 基金项目(61847)
- 教育(55746)
- 自然(53574)
- 划(52907)
- 自然科(52433)
- 自然科学(52428)
- 自然科学基金(51592)
- 编号(47419)
- 资助(46870)
- 发(40279)
- 创(39713)
- 成果(37842)
- 部(36239)
- 创新(36223)
- 重点(36088)
- 国家社会(34206)
- 课题(33916)
- 发展(33329)
- 展(32770)
共检索到377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英 谢建政
我国现有环境规制侧重于将干预作为清洁技术需求方的企业,却忽略了对清洁技术研发的引导。文章将作用于企业的排污权交易与引导研发方向的清洁技术研发补贴相结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二者搭配是否有助于清洁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使用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际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在观察期内提高了试点省份的清洁技术创新水平,这与理论模型结论相一致;(2)我国试点省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未能发挥减排作用,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不一致;(3)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只有与排污权交易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效果;(4)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对相应的研发投入存在双门槛效应,补贴并非越高越...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清洁技术研发补贴 技术变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康娟 朱四伟 潘敏杰 黄敏
市场型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外部性的有效手段,评估环境规制对社会效应的潜在影响是环境政策评估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制度遵循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以及结合局部静态均衡模型探究环境监管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以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对2004—2018年中国A股SO_2排放企业观测,运用双重差分法揭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SO_2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年度效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低技能劳动力具有偏向影响,显著减少了被监管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引致企业劳动力质量结构向高层次转化。此外,排污权交易制度通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劳动力价格水平对企业劳动力雇佣产生消极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受到环境执法力度、行业集中度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抑制企业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对雇佣结构产生影响。本文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铺开SO_2排放权交易制度和保障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阳秋林 刘婕 唐洋
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碳交易试点省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于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负向影响当期企业绩效,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研发投入在当期对企业绩效负向影响;研发投入效应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调节作用都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体现为研发投入对当期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在非高污染里表现得更加明显,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显著缓解这种负向影响。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洁琼
创新产出是衡量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推动了企业创新产出量质齐升,但其质量提升效应不及数量推动效应;政府研发补贴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民营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和市场化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政府研发补贴的持续性是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关键路径。据此,本文提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研发补贴政策设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泳泽 夏龙龙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在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理论体系下,利用2004—2016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财政自主权对技术创新的微宏观差异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财政自主权的提高并未有效促进城市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尽管财政自主权的提升会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状况的改善,但总量的变动并未有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问题。财政支出中的社会性支出长期不足,会阻碍城市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城市财政自主权的提高则有效地提升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原因在于财政自主权的提升通过直接增加财政补贴,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地方政府要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因地制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科学制定补贴政策,提高城市和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飞
本文利用偏向性技术创新理论和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税和环境补贴对我国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环境税和环境补贴对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当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时,环境税会抑制清洁技术创新,环境补贴会促进清洁技术创新,但对化石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大。相反,当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相互替代时,环境税和环境补贴能够促进清洁技术创新,抑制化石能源技术创新。技术外溢降低了替代弹性的临界点,提高了环境税和环境补贴促进清洁技术创新的效果。利用系统GMM和Tobit方法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使得环境税抑制了清洁技术创新,环境补贴能够促进清洁技术创新,但效果较小。政府政策应从全产业链角度扩大清洁技术应用范围,提高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
关键词:
环境税 环境补贴 清洁技术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飞
本文利用偏向性技术创新理论和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税和环境补贴对我国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环境税和环境补贴对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当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时,环境税会抑制清洁技术创新,环境补贴会促进清洁技术创新,但对化石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大。相反,当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相互替代时,环境税和环境补贴能够促进清洁技术创新,抑制化石能源技术创新。技术外溢降低了替代弹性的临界点,提高了环境税和环境补贴促进清洁技术创新的效果。利用系统GMM和Tobit方法实证
关键词:
环境税 环境补贴 清洁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和金融产品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演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分析了数字金融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非线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表现出α收敛的基本事实,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驱动区域技术创新β收敛,且这种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特征,其驱动功效主要体现在强监管城市、西部城市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提升劳动力技能和刺激市场需求间接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政府支持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功效存在边际递减趋势,而在人力资本和金融规模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区域差异 收敛趋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妍妍 闫雨薇
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经由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渠道影响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具体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而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在环境规制较强的地区和行业中更为明显,并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产生了更大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最低工资 生产率效应 成本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丽娜 赵迎新
在中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背景下,碳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路径。文章以2014—2020年A股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并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碳排放权交易与碳信息披露质量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上存在替代关系。此外,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中东部地区企业、技术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及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发挥的企业绿色创新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丁煜
使用中国环境权益交易市场2007年在试点地区开展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排污权交易对试点地区企业费用黏性的政策效果。运用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2—2012年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排污权交易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费用黏性,提升效果达67.6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排污权交易与试点企业费用黏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排污权交易政策通过创新激励效应刺激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进而提升企业费用黏性,且发明型创新专利申请数目对二者的中介效应最为显著,实用型和外观型创新专利申请数目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排污权交易政策对试点企业费用黏性的作用强度还依赖于行业要素密集度、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和代理成本。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排污权交易对费用黏性的提升作用更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或代理成本越低,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费用黏性的提升作用越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杰 王博瀚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分布特征;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并不局限于试点地区一隅,亦能够对试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劳动力增加来源包括“就地转换”“走的少”和“来的多”3个方面。进一步地,碳交易试点政策所诱发的就业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和工资提升所驱动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就业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立 孙磊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设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匹配省级宏观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指数值提升5.3%,有效助推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企业绿色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绿色金融深化效应和公众行为驱动效应,但也受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重视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可再生能源丰裕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还产生了其他环境红利,且并未造成明显的社会福利损失。本文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