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
2023(1045)
2022(888)
2021(866)
2020(730)
2019(1652)
2018(1631)
2017(3055)
2016(1785)
2015(2031)
2014(2002)
2013(1992)
2012(2021)
2011(1899)
2010(1893)
2009(1736)
2008(1661)
2007(1440)
2006(1352)
2005(1187)
作者
(6365)
(5585)
(5346)
(5121)
(3394)
(2828)
(2388)
(2301)
(2053)
(2007)
(1942)
(1895)
(1875)
(1786)
(1742)
(1605)
(1596)
(1575)
(1570)
(1568)
(1464)
(1384)
(1358)
(1249)
(1227)
(1210)
(1178)
(1167)
(1157)
(1151)
学科
(5919)
经济(5917)
土地(4916)
(3806)
(3281)
管理(3058)
资源(2594)
(2529)
(2403)
问题(1968)
(1856)
农业(1855)
(1778)
方法(1760)
耕地(1705)
环境(1452)
数学(1428)
数学方法(1412)
生态(1412)
中国(1349)
经济学(1308)
(1261)
金融(1261)
法令(1176)
业经(1151)
理法(1129)
管理法(1129)
(1090)
企业(1090)
(1069)
机构
学院(26198)
大学(26107)
研究(12421)
中国(10093)
科学(10023)
(9136)
(7758)
农业(7345)
(7293)
管理(7253)
研究所(7185)
经济(7113)
(6822)
业大(6685)
理学(5913)
理学院(5739)
管理学(5581)
管理学院(5533)
资源(5333)
中心(5234)
农业大学(4922)
科学院(4898)
(4889)
(4737)
(4667)
实验(4370)
环境(4363)
北京(4358)
(4284)
实验室(4233)
基金
项目(19424)
科学(14498)
(14224)
国家(14134)
基金(14036)
研究(11390)
科学基金(10823)
自然(8603)
自然科(8324)
自然科学(8323)
自然科学基金(8168)
基金项目(7713)
(6842)
(6759)
社会(6128)
社会科(5681)
社会科学(5681)
资助(5503)
重点(5016)
计划(4956)
科技(4762)
编号(4444)
教育(4382)
(4262)
(4158)
(4044)
科研(3930)
专项(3799)
中国(3609)
(3394)
期刊
(9328)
经济(9328)
(8080)
学报(7858)
科学(7512)
中国(7354)
研究(5914)
农业(5514)
大学(5035)
学学(4913)
资源(4675)
(3262)
林业(2381)
业大(2312)
(2255)
(2242)
金融(2242)
自然(1988)
国土(1943)
(1879)
管理(1799)
土地(1788)
(1750)
农业大学(1741)
业经(1708)
中国农业(1693)
环境(1497)
科技(1454)
教育(1340)
(1337)
共检索到40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侯庆国  
掌握耕地总量变化规律国家计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侯庆国一、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战略性决策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认为这是一项战略性决策,它的提出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十分及时,这可从1986年至1994年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中得到揭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循序而进律。即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凡学问有纵序与横序之分,循纵序而求其通,循横序而求其博,纵横结合方能得其专。 ·学思结合律。学就是接收和存储信息,思就是判断和处理信息。二者相互转换,犹如一个没有止境的螺旋,步步上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俊花  马春燕  
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和保护区域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山西耕地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西1949~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山西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多年来,山西耕地数量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后减,总量趋减;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运龙  汪涌  李玉平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满足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变化规律,以期为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关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即满足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和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的假设。然后对历年中国耕地的统计数据进行订正,重建1980—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据此计算了同期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反映耕地需求和供给的对比关系),并验证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假设。研究结果: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数量逐渐降低,耕地压力指数虽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国在基本满足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生态退耕,因而满足粮食安全需求的耕地供给不断减少,同时人口又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鹤龄  霍忠文  
重视情报理论与实践掌握自身发展规律殷鹤龄霍忠文(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北京100036)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showtoconscientiouslystudyandexploretheobjectivelawofsc...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魁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HP滤波以及计量分析等方法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工业化、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协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是耕地减少的Granger原因;二战以后尤其是在"黄金阶段",中国大陆的工业化、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协动性显著强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而且1979年以来城镇化与耕地变化已经呈现中度协动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工业化、城镇化与耕地减少的协动形态均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但在拐点时间上彼此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大陆的工业化与耕地减少呈现"倒U型"关系,但城镇化与耕地减少的"倒U型"关系不明显。结论表明,在中国大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磊  
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是价格调节规律、市场竞争规律、技术创新规律、人才驱动规律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价格调节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是解释产业集群地域环境的规律,技术创新规律和人才驱动规律是解释产业集群内在动力的规律。技术创新规律以人才驱动规律发挥作用为基础,因而人才驱动规律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产业集群的一般规律,可以为各地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艳颖  毛克彪  
[目的]探究中国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揭示耕地蒸散发特征与干旱灾害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MODIS ET模型,将2001—2018年8天复合遥感数据及每日气象再分析数据输入模型估算陆面蒸散量,分析中国陆面蒸散量时空变化规律;根据土地覆盖类型提取中国耕地地块,探究中国耕地蒸散量变化特征;结合干旱灾害统计数据,揭示我国耕地地表类型中蒸散变化对干旱灾害的作用机制。[结果](1) 2001—2018年中国陆地年总蒸散量和年均蒸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低值区位于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2)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之间蒸散发差异较大,夏季的蒸散量最高,春、秋次之,冬季蒸散量最小。(3) 2001—2017年中国耕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4年耕地面积达到峰值1.424亿hm2;截止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达到谷值,为1.421亿hm2。(4) 2001—2018年全国耕地年蒸散总量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较大。五大粮食主产区中,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年均蒸散量最大,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次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相对年均蒸散量最小。(5)在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蒸散发和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蒸散发作为大尺度可观测量在部分地区可以较好的反演干旱特征,研究中国不同下垫面蒸散发变化规律同时辅助其他变量,或许能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进而估测粮食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桂山  
论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阶段性及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宏观分析的角度,探讨该区未来10~15年耕地变化趋势及实施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能性。分析表明,长江三角洲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良好的指数减少关系,人均GDP低于12000元/人,经济增长占用耕地的压力较大;人均GDP超过30000元/人时,这种压力将开始显著减缓。现阶段长江三角洲仍处于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压力较大的发展阶段,但已较1995年前明显减轻,估计至2004年前后,该区经济增长对耕地的压力将开始得到缓解。按现有的土地复垦整理补充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中求  
英文有一个单词quarantine,中文意思是检疫、隔离。这个单词源自意大利语的"40天":14世纪中期,黑死病在欧洲蔓延,意大利威尼斯市强制要求所有来自疫区的船只在港口外停泊40天后才允许靠岸——这段隔离期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quarantina giorni,其中quarantina意思就是"40左右"。庚子年春节前后,我们对"隔离"同样印象深刻,"隔离14天"已成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高频用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开忠  
正确把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主任、教授杨开忠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从认识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正确把握这一动态平衡意义重大。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吕贻忠  安萍莉  严良政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集约度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了自然条件相似而经济水平不同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两个研究区,计算了其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耕地利用集约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兴区,其耕地利用集约度要高于曲周县。此外,从近2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利用集约度先是快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减缓,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不同种植制度之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越来越大,出现集约度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曲线模型来总结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结论】经济发展显著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贺方明  周虹   邹冠军  
本文从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在阅读课和听力课教学中优化重组教学程序实施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舒子唐  
我国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要扭转多年来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薄弱、重工业过重、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状况,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必须指出:我国四化建设是以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农业生产水平低为基点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基础。解决好资金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如何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循环周转理论,结合我国的实践,探索农业资金运用的规律,掌握农业资金运动的特点,合理地使用资金,讲求经济效果,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业信贷工作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平  
习近平近年来一再强调,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有哪些规律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长期的研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存在三个层次的规律。第一层次是商品运动的规律,主要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