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2)
2023(7102)
2022(5961)
2021(5381)
2020(4641)
2019(10306)
2018(9918)
2017(18630)
2016(10483)
2015(11336)
2014(11076)
2013(10642)
2012(9618)
2011(8793)
2010(8707)
2009(7800)
2008(7530)
2007(6207)
2006(5227)
2005(4339)
作者
(33232)
(27996)
(27788)
(25905)
(17572)
(13670)
(12355)
(11121)
(10446)
(9634)
(9605)
(9226)
(9099)
(8767)
(8620)
(8591)
(8504)
(8241)
(7932)
(7930)
(7204)
(6939)
(6484)
(6406)
(6282)
(6106)
(6067)
(5954)
(5703)
(5696)
学科
(42950)
经济(42912)
管理(29114)
(28619)
方法(25055)
数学(23404)
数学方法(22981)
(22851)
企业(22851)
(10749)
(9877)
(9798)
中国(9552)
(8976)
贸易(8973)
(8753)
业经(8094)
农业(7373)
技术(6851)
环境(6400)
(6378)
财务(6351)
财务管理(6344)
地方(6230)
企业财务(6042)
(5949)
(5661)
(5530)
理论(5502)
银行(5490)
机构
大学(149711)
学院(148384)
(59002)
经济(58073)
管理(57650)
理学(51930)
理学院(51344)
研究(51181)
管理学(49931)
管理学院(49698)
(36803)
科学(36075)
中国(35658)
业大(30841)
(30455)
农业(29921)
(27716)
研究所(26063)
(23424)
中心(22793)
农业大学(20312)
(20190)
财经(19865)
(18318)
北京(18244)
经济学(17979)
(17841)
(17148)
(16877)
师范(16784)
基金
项目(112671)
科学(88102)
基金(84192)
(77820)
国家(77233)
研究(70124)
科学基金(65230)
自然(46778)
社会(45916)
自然科(45848)
自然科学(45832)
自然科学基金(45035)
(44828)
基金项目(44538)
社会科(43696)
社会科学(43685)
(38719)
资助(35071)
教育(32644)
重点(25701)
计划(24985)
编号(24947)
(24038)
(23863)
科研(23053)
(22984)
创新(22352)
科技(22119)
(20856)
大学(20011)
期刊
(53121)
经济(53121)
学报(35445)
研究(35194)
(32071)
科学(28365)
大学(24971)
中国(24485)
学学(24253)
农业(21829)
管理(19423)
(16855)
(12162)
技术(11153)
业大(10964)
经济研究(9930)
(9854)
金融(9854)
统计(9757)
教育(9712)
农业大学(9388)
财经(9307)
(9243)
(9081)
业经(8879)
科技(8438)
决策(8100)
(7887)
技术经济(7603)
问题(7361)
共检索到197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丹  徐跃进  万正杰  谭远宝  秦华伟  曹玉江  
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红菜薹为父本,不同授粉时间、不同角果长度下杂交子房荚粒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13:00~15:00时间段的授粉结果不理想外,杂种的荚粒数与各时间段的温度成正相关(r=0.953 8);角果长度对子房培养具有一定影响,一般是长荚的荚粒数高于中荚的荚粒数,相对于短荚的荚粒数,两者都呈显著差异;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间亲和性的研究发现,4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不同:甘蓝型油菜与红杂70的亲和指数最高,为4.86,与新世纪晚杂、A和新世纪早杂的亲和指数略低,分别为3.10、2.84和2.64,且前者和后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世玉  孙学成  胡承孝  谭启玲  赵小虎  李路  
为了解钼肥施用对甘蓝型油菜薹期钼营养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各个部位钼含量,叶片光合特性、色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钼显著增加2个品种L0917和中双11(ZS11)单株鲜质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35.50%,67.94%。施钼显著提高了ZS11叶片色素含量,L0917和ZS11叶绿素a/b值,分别降低了16.28%和10.26%,施钼提高了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对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施钼提高了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L0917和ZS11)35.3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绍红  李云  杨进  王继胜  陈晓华  邹琼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张汝全  
为获得正常的甘白杂交后代,本研究利用地方白菜型品种资源雅安黄油菜与常规甘蓝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对F0代种子在培养基上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处理,获得了染色体数目在40~58条的混倍体植株,混倍体植株在染色体数目、植株形态、花器官、生殖器官上都明显区别于非加倍杂交植株,并利用加倍提高了甘白杂交F1的自交结实率,获得了正常的F2代植株,说明对油菜种间杂交后代进行加倍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染色体数目不配对、自交不亲和等现象带来的影响,提高杂交后代自交结实,获得正常的F2代植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丰萍  蒙祖庆  
关键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芳森  王运华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硼营养高效品种9118和低效品种9141间正反交杂种一代对缺硼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土壤缺硼(土壤有效硼0.30mg/kg)条件下,杂种一代硼效率系数平均为0.885,与高效亲本0.895相近,显著高于低效亲本0.154。缺硼时,杂交一代农艺性状的变化,硼的吸收,分配和运转系数均与高效亲本相一致。说明杂交一代硼的营养为高效,甘蓝型油菜硼营养高效性状为显性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卓  李健  李栒  官春云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研究了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亲和性.属间杂种F1植株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新疆野生油菜×湘油15号F1群体中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澄宇  
对国内外传统和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评述,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中国杂交油菜生产的授粉控制系统具有多元化的特色,包括自交不亲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化学杀雄和双重雄性不育等途径。由于目前油菜生产水平提高,许多遗传改良的新种质要尽快投入应用,加之国外改良Ogu CMS和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研究的快速发展,虽然通过组合我国现有的不同授粉控制系统可以增强稳定性,对于促进杂交种生产具有一定潜力,但开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授粉控制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坤存  刘淑艳  郭家保  刘忠松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良  徐汉卿  刘惠吉  
将甘蓝型油菜的花粉授在同源四倍体小白菜的柱头上时,少数柱头乳突细胞出现胼胝质沉积,杂交的受精过程及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基本正常。但与四倍体白菜自交相比,进入花柱的花粉管较少,胚和胚乳的发育进程较缓慢。由于杂种胚发育缓慢,在胚乳细胞发生退化时,多数杂种胚处于晚球形、心形或鱼雷形阶段。随着胚乳细胞的消失,杂种胚停止发育并最终解体。授粉后30d,杂种胚珠大多解体,仅有少数胚珠能发育为成熟可育的种子。因此,在同源四倍体小白菜留种时,必须与甘蓝型油菜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玉琴  汤洁  涂伟凤  戴兴临  李书宇  张弢  
通过远缘杂交将蔊菜的抗逆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对油菜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5份与蔊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苗期干旱胁迫严重抑制油菜植株生长,使得苗高变矮,全展叶数和绿叶数减少,叶片萎蔫,生物量下降;干旱对植株鲜重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苗高和叶片萎蔫程度。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未萎蔫叶片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1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鉴国  余勤  李万渠  彭云强  
本研究以遗传标记杂交油菜组合及其不育系为材料,以不同不育株率、施氮量、播种期为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不育株的产量效应。同时,还调查了大面积移栽和直播条件下不育株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在不同不育株率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38.89%~50.00%;2008年减产55.34%~65.80%。不同施氮量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减产41.83%~76.34%。不同播种期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50%~58.76%,2008年减产50.40%~58.04%。大面积移栽种植不育株减产47.28%,大面积直播不育株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吴江生  魏泽兰  刘后利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特性,通过混合选择法获得了3个连续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Co、C1和C2)。对选自上述基础群体S1家系的产量和菌核病发病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自Co、C1和C2各轮S1家系群的平均产量水平分别为对照中油821的85.9%、77.4%和94.5%,但各S1家系群的变异幅度较大,并均有超过对照的家系。菌核病发病率的表现与产量表现相似。S1家系选株衍生选系的平均产量水平与世代数相同的杂交后代选系相当,但前者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后者,且有超过对照的选系出现,而后者却没有。来自C0和C1的2个S1家系群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5%和7.5%。经过连续2次产量鉴定所得C0群体后代选系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任乐见  栗根义  张晓伟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了2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合成的品系中79%自交不亲和、34%品系抗寒、96%的品系耐热、8%品系抗病毒病。84%的品系抗油菜霜霉病、78%避开了菌核病。3个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是41A的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且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正反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性彻底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正反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仍高达80%,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这些正反后代中3个组合抗寒,大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了菌核病。它们的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梁材  黄驰  蒲晓斌  张锦芳  李浩杰  蒋俊  谷登斌  朱发林  马自超  
川油36(03杂-14)具有杂交优势强,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等优点,分别于2008、2009和2010年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组、下游组和中游组审定,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高产广适双低杂交新品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金陵  甘莉  程必芳  
从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中,分别获得了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398和JN223。NE398在恢保关系上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趋向一致,部分材料对低温较敏感。JN223的遗传基础显然不同于NE398,它除了具芥菜型油菜的细胞质外,还对低温不敏感。对这两类材料已分别转育出双低雄性不育系,不育度多在90%以上。讨论了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的不育系,拓宽甘蓝型油菜不育胞质类型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