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45)
- 2023(3292)
- 2022(2631)
- 2021(2449)
- 2020(1897)
- 2019(4369)
- 2018(4048)
- 2017(8041)
- 2016(4204)
- 2015(4679)
- 2014(4693)
- 2013(4658)
- 2012(4139)
- 2011(3782)
- 2010(3635)
- 2009(3326)
- 2008(3494)
- 2007(2877)
- 2006(2474)
- 2005(2378)
- 学科
- 济(20244)
- 经济(20222)
- 管理(14507)
- 业(14436)
- 企(13423)
- 企业(13423)
- 方法(12600)
- 数学(11939)
- 数学方法(11872)
- 财(7852)
- 务(6174)
- 财务(6169)
- 财务管理(6167)
- 企业财务(6032)
- 贸(4510)
- 贸易(4507)
- 易(4430)
- 制(4041)
- 融(3605)
- 金融(3605)
- 业经(3501)
- 中国(3276)
- 体(3168)
- 农(3034)
- 银(2948)
- 银行(2945)
- 理论(2929)
- 行(2807)
- 市场(2804)
- 体制(2797)
- 机构
- 大学(63285)
- 学院(62779)
- 济(29630)
- 经济(29172)
- 管理(24589)
- 理学(21796)
- 理学院(21653)
- 管理学(21291)
- 管理学院(21194)
- 研究(17412)
- 财(16150)
- 中国(15489)
- 财经(13349)
- 经(12389)
- 京(11619)
- 经济学(10511)
- 财经大学(10477)
- 融(9749)
- 经济学院(9745)
- 金融(9628)
- 中心(8960)
- 商学(8181)
- 科学(8095)
- 商学院(8088)
- 所(7873)
- 江(7622)
- 北京(7317)
- 业大(7183)
- 研究所(6823)
- 农(6610)
- 基金
- 项目(41325)
- 科学(33392)
- 基金(32634)
- 研究(28327)
- 家(28068)
- 国家(27897)
- 科学基金(25180)
- 社会(19913)
- 社会科(19250)
- 社会科学(19248)
- 基金项目(17111)
- 自然(16693)
- 自然科(16431)
- 自然科学(16426)
- 自然科学基金(16169)
- 省(14567)
- 资助(14387)
- 教育(13883)
- 划(12348)
- 部(9953)
- 编号(9823)
- 教育部(9165)
- 国家社会(9029)
- 重点(8884)
- 大学(8749)
- 人文(8668)
- 创(8631)
- 科研(8231)
- 创新(8104)
- 制(7676)
共检索到89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邢精平 臧大年
本文以上证指数为研究对象,对股票市场换月效应与月末效应进行研究后发现,指数在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益率波动率显著大于月平均收益率波动率,上证指数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换月效应。这种现象可能与基金的窗饰效应有关。为了防止期货到期日效应与现货月效应及假日效应等重叠,增大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本文建议将股指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设在月中。
关键词:
换月效应 窗饰效应 最后交易日 股指期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向辉
股指期货可能会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的影响,将在到期日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因此,自1982年美国首先推出股指期货后,监管层、学术界和投资者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了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本文将从到期日效应产生的原因、检验方法、市场表现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已有研究作一综述,从两个市场在这一特殊时刻的极端关系表现研究入手,进一步厘清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京 叶德磊
本文选取1分钟高频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带有虚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是否具有到期日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时,现货市场并没有出现交易量异常放大的现象,反而在到期日的最后两个小时,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出现异常减少的现象;第二,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时,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并没有出现异常的变化。由以上两个结论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到期日效应,这与我国设计合理的交割结算价确定机制以及特殊的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关。
关键词:
股指期货 到期日效应 交易量 波动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羽
以3种A股指数在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的1分钟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A股市场的在岸股指期货(IF)与离岸股指期货(A50指数期货)的到期日效应。研究发现,以指数平均值为结算价的IF不存在到期日效应;以指数收盘价为结算价的A50指数期货存在显著的到期日效应,指数价格出现扭曲,并且这种扭曲还会传导到非A50指数成分股上;从提高市场质量的角度,平均价结算法优于收盘价结算法。对于A50指数期货的到期日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旭芬
随着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交割,合约双方会因期现套利、套期保值以及投机等交易行为使博弈加剧,可能引发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将比较基准的选择延展到到期日前后的2个相邻交易日,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到期日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可以更全面地研究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货市场收益率在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到期日前一个交易日的全天出现异常下降,现货市场收益波动性在到期日的下午与到期日后一个交易日的上午出现异常加剧。
关键词:
股指期货 到期日效应 比较基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祥友 代宏霞 甘雨婕
在我国资本市场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和顺利运行的背景下,从证券市场的成交量、收益率、流动性和波动性等变量的差异显著性方面,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方法、带虚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及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证券市场的星期五效应、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以及由证券市场星期五效应和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叠加而成的双重日历效应。得到的结论是:从纯粹的星期五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收益率效应;从纯粹的到期日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流动性效应;从双重日历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性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明 林祥友 陈国兴
本文利用股指期货合约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分别计算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对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前及到期日的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均值差异进行检验,实证分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经历的二十多次合约到期的到期日效应。研究结论认为,从流动性和波动性角度看,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期日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股指期货 到期日效应 流动性 波动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琼 肖祖沔
本文在控制了股市周末效应之后,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上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进行了分析。基于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我国现货市场股价波动率在到期日显著增加,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成交量增加和价格扭曲现象。通过将实证结果与前期其他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结论相比较,我们发现我国市场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整体上比发达国家要温和。并且,在控制假日效应与市场联动之后,我们对上述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确认了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由此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及采用类似期货规则的市场到期日效应较为温和的原因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市场,这些市场上股指期货的结算价计算方法更优且每年度具备更多的到期月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旭芬
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主要表现为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因市场参与者多种交易行为的存在,导致股票现货市场出现异常性变化。在非正态总体、小样本的情况下,传统的参数统计方法不适用于样本的差异性检验,因此,本文运用非参数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二项分布检验方法,对沪深300现货市场在期货合约到期日前后,相邻交易日各特定时间段中的市场特性指标是否存在显著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现货市场日内收益率和日内收益反转均发生了异常变化,这说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存在到期日效应。本文的结论部分地解释了到期日效应的形成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元 陈俊芳
本文以上证指数为对象 ,对上海股市的月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发现 :与西方市场和亚洲证券市场一样 ,上海股票市场具有换月效应 ,但不具有半月效应和第三月效应。通过分析 ,我们认为 ,上海市场月末频繁出现的窗饰效应是产生换月效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换月效应 半月效应 第三月效应 窗饰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德春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尽快推出股票统一指数与指数期货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了指数合约设计的构想,对其主要内容:标的指数、合约单位、保证金比例、最小变动价位、每日价格波动范围、最后交易日和最终结算价格等作了举例分析,特别关注了指数套利行为对现货市场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股指期货 合约设计 指数套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国庆 王福岭
本文在研究近年来全球股指期货发展态势及动向的基础上,通过将中国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与美国S&P500、香港HIS、韩国KOSPI200股指期货合约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可供我国沪深300股指市场的一些借鉴及金融创新启示。
关键词:
股指期货 合约设计 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尊信 林旭东
合约设计是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本文通过对海外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为线索,回顾了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制度目标,以及交易成本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等制度目标的影响,同时阐述了股指期货合约设计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最后,本文指出各个条款融合设计的创新思路应成为合约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股指期货 合约设计 价格发现 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