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3)
2023(7857)
2022(6399)
2021(5937)
2020(5067)
2019(11168)
2018(10802)
2017(20688)
2016(11391)
2015(12873)
2014(12992)
2013(12910)
2012(12000)
2011(10651)
2010(11001)
2009(10852)
2008(11269)
2007(10309)
2006(9305)
2005(8627)
作者
(31766)
(26557)
(26478)
(25665)
(17120)
(12724)
(12103)
(10166)
(10066)
(9750)
(9254)
(8937)
(8849)
(8740)
(8660)
(8086)
(7745)
(7711)
(7696)
(7508)
(6972)
(6455)
(6254)
(6208)
(6119)
(6057)
(6015)
(5824)
(5326)
(5175)
学科
管理(45449)
(45040)
经济(44870)
(38659)
(35596)
企业(35596)
(31434)
方法(16992)
(16564)
(15781)
财务(15756)
财务管理(15711)
企业财务(15084)
中国(14411)
(13605)
财政(13455)
(12359)
业经(12334)
数学(12066)
数学方法(11953)
(11421)
理论(11160)
(10694)
体制(9771)
(9285)
银行(9273)
(9015)
(8675)
(8275)
(8154)
机构
大学(172603)
学院(168392)
(70002)
经济(68522)
管理(60916)
研究(56309)
理学(50964)
理学院(50406)
管理学(49721)
管理学院(49376)
(47402)
中国(43713)
(35713)
财经(32857)
科学(31370)
(29509)
(28125)
(27433)
中心(24697)
研究所(24340)
财经大学(23986)
经济学(23175)
(22999)
师范(22841)
北京(22698)
(21700)
(20681)
经济学院(20447)
(19544)
业大(19509)
基金
项目(100491)
科学(79947)
研究(77547)
基金(74209)
(62753)
国家(62183)
科学基金(53826)
社会(53103)
社会科(49202)
社会科学(49183)
基金项目(38050)
(37713)
教育(36569)
自然(31603)
(31587)
编号(30966)
自然科(30848)
自然科学(30841)
自然科学基金(30315)
资助(30002)
成果(28886)
(25408)
(23891)
重点(22646)
课题(22103)
国家社会(22094)
(21955)
教育部(21397)
(20501)
人文(20464)
期刊
(86826)
经济(86826)
研究(60798)
(45496)
中国(38786)
学报(26218)
管理(24377)
科学(22471)
教育(21464)
大学(21051)
(20656)
财经(19491)
学学(19481)
(16831)
金融(16831)
(16657)
经济研究(14017)
农业(12867)
技术(12241)
业经(11247)
问题(11130)
财会(11019)
会计(10961)
(9337)
(8717)
财政(8717)
(8350)
(8219)
图书(8084)
理论(7670)
共检索到275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金山  
老子认为"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一种自然法则;"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最终归宿。人类社会要和谐,就必须在社会财富分配上遵循"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一自然法则,不要使社会出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两极分化状态,以免付出沉重的代价。以老子的哲学观审视现实的社会财富分配,一个良性的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应当是以市场经济手段为基础,以国家福利手段为保障,以社会慈善手段为补充。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的张力得到有效的消减,社会各阶层对财富的占有达到相对均衡,从而使社会的和谐状态得以持久的保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贵赏  
人类250多万年的进化史便是财富的沉积史。财富作为人类生存、繁衍、进化的天然需求物,是人类诞生以来横亘不变的主题,在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绝对地位。本文在对财富本质属性的分析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分别考察了财富的实质内容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经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沉积而逐日附加上新的时代内容的过程,从中推出了创新在社会进化、社会财富沉积、积聚过程中所具有的难以替代的绝对地位,从而有利于我们对于财富的沉积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把握社会财富的时代内容和未来形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学钧  
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须扩大客观开放的程度、为人们的努力提供一定的舞台,因而应当启动机会平等为社会的良序发展提供观念的导航。机会平等主张,只有存在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竞争,先富后富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才是公平的。至于平等的机会与不平等的结果之间如何调节,当代普遍认为,由机会平等达到的结果状态不仅是有差别的、还应具有一定共享性,至少这种差别应趋向于收敛而不是扩大。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薛飞  杨兰  
本文比照经济学中原有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理论 ,对信息产品导致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分析了由信息产品导致的对社会财富的不合理分配现象 ,即财富侵占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吴伟科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既不是供给过剩,也不是需求不足,更不是增长过快,而是分配不公。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济增长初始阶段要素占有的不公。只要初始阶段要素的占有存在问题,不论增长的过程是否公平,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社会结构的失衡。而一旦失衡的社会结构被锁定,再分配的社会成本就会极其巨大。其中,空间要素占有的先天不公,决定了居住在城市的公民和居住在乡村的居民在参与经济转型、分享经济成长所有机会的不公。城市土地是财富积累的主要手段,尽可能地将城市土地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平均地分配给全体公民,是避免社会分配失衡的主要途径。依靠市场,并不能自动实现城市土地初始所有权的公平分配,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施锡铨  孙修勇  
合作博弈理论中,稳定的财富分配方案是维系大联盟的根本,所以一直是经济学家和管理工作者极感兴趣的焦点之一。本文研究"考虑绩效因素"的合作博弈中的核分配问题,提出"简单化核——占优核——真核——Aubin核"的探索途径。对于具有广泛实用意义的绩效"集团"博弈,本文利用纠正国外同行在他们专著中的致命错误从而证明的"真核"与"占优核"等价的重要结论,为寻求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方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金波  
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与分配格局决定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平、效率与稳定。目前我国居民个人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出发,探讨完善我国的社会财富分配调整体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财富哲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要视财富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和无形的精神财富的统一。精神财富是日益重要的一种财富形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动力。在诸种精神财富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的观念文化力量。割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片面财富观势必导致道德的沦丧。要重视道德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建立一种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长效机制,重视非物质无形资产财富的积累,还要破除"GDP崇拜"情结。当然,在重视精神财富时,也要重视物质财富的根基作用。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馨颖  
继承税和赠与税是政府增加税收和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中央政府重视发挥继承税和赠与税的作用,不断加强两税的制度建设,适时出台和调整有关两税的社会政策方面优惠政策以及2015年两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曹培红  
蒙牛的牛根生之所以"牛",就在于其对财富的收放自如,在这一点上,起码在目前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是前无来者的。桑塔纳轿车的故事据说老牛在伊利的时候,因为功劳卓著,公司奖励其一辆轿车。第二天他就去市场上卖了,然后把钱分给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永尧  
一、财政理论的哲学思考 人类生态学的发展表明,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生态经济的时代,需要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转向生态中心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这需要理论创新,也又一次对财政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代中国财政理论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其“范式危机”上。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范式危机”是指传统的财政学表现出“苏联范式”的特征。“苏联范式”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建立在对马克思《资本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拥军  毛小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性状已经发生了改变:自2000年以来的过剩经济表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已经能够得到满足;在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的同时,现在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发展"文化生产"上来。为此,首先应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财富观从效用财富观到货币财富观再到资本财富观的变化,用需要财富观取代货币财富观和资本财富观;其次要把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想要"(偏好)区别开来,从人本价值观对货币价值观、资本价值观的超越方面,研究需要的层次和结构,以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扬弃异化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研究财富和需要内生关系的变化,重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由此出发,建构针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