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39)
- 2023(3426)
- 2022(2917)
- 2021(2948)
- 2020(2584)
- 2019(6093)
- 2018(5967)
- 2017(11773)
- 2016(6623)
- 2015(7522)
- 2014(7616)
- 2013(7525)
- 2012(7221)
- 2011(6207)
- 2010(6431)
- 2009(6278)
- 2008(7141)
- 2007(6633)
- 2006(5904)
- 2005(5409)
- 学科
- 业(29699)
- 企(28452)
- 企业(28452)
- 管理(28397)
- 济(26210)
- 经济(26152)
- 财(15746)
- 方法(15031)
- 务(13975)
- 财务(13958)
- 财务管理(13936)
- 企业财务(13553)
- 数学(12881)
- 数学方法(12695)
- 制(7837)
- 体(6121)
- 业经(5531)
- 农(5530)
- 公司(5521)
- 体制(5318)
- 学(5167)
- 中国(4857)
- 理论(4566)
- 策(4107)
- 划(3926)
- 融(3888)
- 金融(3888)
- 银(3853)
- 银行(3847)
- 法(3832)
- 机构
- 大学(99870)
- 学院(97918)
- 管理(38790)
- 济(36889)
- 经济(36032)
- 理学(32944)
- 理学院(32645)
- 管理学(32037)
- 管理学院(31867)
- 研究(28853)
- 中国(25321)
- 财(23078)
- 京(21077)
- 财经(17774)
- 科学(16619)
- 经(16130)
- 所(15150)
- 江(14993)
- 中心(13745)
- 北京(13688)
- 农(13623)
- 财经大学(13422)
- 研究所(12865)
- 业大(12310)
- 州(12085)
- 商学(11644)
- 商学院(11566)
- 范(11027)
- 师范(10903)
- 经济学(10516)
- 基金
- 项目(56080)
- 科学(43858)
- 基金(42041)
- 研究(39374)
- 家(36183)
- 国家(35875)
- 科学基金(31306)
- 社会(24615)
- 社会科(23281)
- 社会科学(23271)
- 基金项目(21956)
- 自然(21711)
- 自然科(21228)
- 自然科学(21224)
- 自然科学基金(20896)
- 省(20021)
- 教育(18896)
- 资助(18728)
- 划(17239)
- 编号(15813)
- 成果(14101)
- 部(13245)
- 重点(12191)
- 教育部(11653)
- 性(11224)
- 人文(11081)
- 大学(11076)
- 科研(11056)
- 创(10718)
- 项目编号(10677)
共检索到155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英霞
通过对我国各中级人民法院近5年损害股东利益决议无效案件的分析发现,裁判中决议无效的认定缺失了对公司利益的考量。决议作为公司自治的工具,其效力认定中应凸显公司“主权”,以保护股东利益否定决议效力实则侵害了公司利益与公司稳定性。《公司法(修订草案)》未对决议无效规则作出修正,在延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决议无效”这一违法性标准下,损害股东利益决议的认定应当引入“善意为公司利益”标准。以决议所依据事实的真实性与决议目的的正当性作为认定善意的标准,裁判中除了区分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还应将公司人格利益、管理秩序利益、期待利益、发展利益等非财产利益纳入公司利益考量范畴。同时为了防止“善意为公司利益”标准的滥用,还应以适当性与必要性原则加以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英霞
通过对我国各中级人民法院近5年损害股东利益决议无效案件的分析发现,裁判中决议无效的认定缺失了对公司利益的考量。决议作为公司自治的工具,其效力认定中应凸显公司“主权”,以保护股东利益否定决议效力实则侵害了公司利益与公司稳定性。《公司法(修订草案)》未对决议无效规则作出修正,在延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决议无效”这一违法性标准下,损害股东利益决议的认定应当引入“善意为公司利益”标准。以决议所依据事实的真实性与决议目的的正当性作为认定善意的标准,裁判中除了区分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还应将公司人格利益、管理秩序利益、期待利益、发展利益等非财产利益纳入公司利益考量范畴。同时为了防止“善意为公司利益”标准的滥用,还应以适当性与必要性原则加以约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群 杨风禄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曾经为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随着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我们又遭受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相伴随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困扰,而“经营者损害股东利益”等诸种议论也纷纷扬扬。我们相信,在逻辑上,这种议论并不正确。因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
关键词:
企业利润 人力资本 企业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昊 牛刚
本文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个学科交叉的视角,对不公平关联交易的涵义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分析其运作机理及损害中小股东的制度和法律缺陷,得出要解决我国控股股东利用不公平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必须从完善宏观、微观制度结构和法律、法规体系入手。否则,不公平关联交易必将会损害中小股东投资的热情,企业并购最终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关联交易 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欧建猷 张荣武
本文以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风险投资是否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参与合谋掏空,进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与控股股东掏空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参与了控股股东的合谋掏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正相关关系在股权集中度中等和高管在职消费较高的企业更显著,表明控股股东和高管的合谋意愿和能力是影响风险投资合谋行为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晓萌
在"资本多数决"为基本原则的公司制度中,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经常是得不到保护的。在公司并购过程中,中小股东承担的投资风险将更高,而中小股东又是证券市场繁荣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中小股东在并购中予以特殊保护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建立系统的中小股东利益的综合保护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资本多数决 中小股东 救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海燕 莫敏
公司股东会决议对股东权利和公司利益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其内容和程序均合法、合理、正当,我国公司法构建了公司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然而,该制度只是一个框架,在诉权主体、诉权期间、诉讼担保等各方面都还未得到细化。文章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视角,探讨股东会决议瑕疵制度中存在的若干缺陷并提出完善的建议,希望能在维护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武良军
利益衡量是刑事司法裁判中解决利益冲突的必然要求和解决疑难案件的重要方法,也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路径与罪刑法定主义实质侧面的要求。相较于量刑环节的利益衡量,定罪环节的利益衡量意义更为凸显,无论是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还是违法性或有责性的判断,利益衡量均有运用的空间。利益衡量的妥当运用,不在于是否遵循了一个完全程式化的操作步骤,而在于是否准确把握了"利益的解析"与"衡量的展开"这两个关键环节。应当说,利益衡量对裁判者主观性的天然依赖,蕴含着不确定的内在风险,应积极为利益衡量在刑事司法裁判中的运用提供一个约束性框架以控制风险。刑事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的风险控制,应当恪守罪刑法定主义、遵循社会共识导向和加强程序性的制约。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石晓琴
列举了图书采购中图书馆利益受损害的几种形式,指出图书业处于市场调节和国家调控力度都很弱的中间地带,并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在图书采购中,用法律和市场两种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等对策
关键词:
图书采购,图书馆利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田 程兆齐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有限责任传统观念的现代修正。正如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独立人格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特权”的限制一样,该制度本身也需要设立一定的准则加以约束。通过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探讨适用该制度的若干限制以及一人公司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人格被否认,防止债权人滥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维护一人股东的合法权益,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司人格否认 一人公司 限制 规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泰安
经济发展需要公司分立,公司分立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安排,公司分立不仅是公司自身的事情,而且关系到进行分立的公司股东、公司职工及债权人等的权益。从股东选择权的角度来审视公司分立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需着重对股东选择权的权利性质,选择权行使的主体范围,选择权行使的方式和期间进行详细界定。
关键词:
公司分立 小股东利益 选择权理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功 陆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才国伟 张学志 邓卫广
我国多个地区正在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目前的最大顾虑是改革是否会损害地级市的利益?本文利用1999—2008年我国地级市数据,通过系统GMM估计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强县扩权"提高了城市财政收入,抑制了城市财政支出增长;财政"省直管县"的作用则恰好相反。"强县扩权"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财政"省直管县"虽然降低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却提高了第三产业比重。两项改革措施都抑制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但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断定"省直管县"改革一定会有损地级市的利益、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应深入地研究各项改革措施的利弊得失,做到综合运用、扬长避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