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6)
2023(6564)
2022(5999)
2021(5715)
2020(4977)
2019(11933)
2018(12014)
2017(23498)
2016(13195)
2015(15429)
2014(16304)
2013(16170)
2012(15386)
2011(13927)
2010(14481)
2009(13602)
2008(14132)
2007(13249)
2006(11601)
2005(10831)
作者
(40683)
(34050)
(33879)
(32808)
(21686)
(16401)
(15742)
(13283)
(12781)
(12564)
(11573)
(11480)
(10931)
(10776)
(10765)
(10695)
(10638)
(9971)
(9952)
(9902)
(8590)
(8481)
(8456)
(7874)
(7763)
(7699)
(7678)
(7623)
(7045)
(6896)
学科
(55064)
经济(55003)
管理(36973)
(35820)
(28610)
企业(28610)
方法(26111)
数学(22749)
数学方法(22448)
(16588)
(16036)
(14902)
中国(14236)
(12839)
银行(12816)
(12507)
贸易(12498)
(11964)
(11963)
(11846)
业经(11259)
地方(11042)
农业(10645)
(10129)
财务(10099)
财务管理(10058)
理论(9607)
企业财务(9390)
(8998)
(8956)
机构
学院(197630)
大学(196512)
(78665)
经济(76669)
管理(72074)
研究(65337)
理学(59931)
理学院(59213)
管理学(58056)
管理学院(57687)
中国(54570)
(42736)
科学(40715)
(39747)
(36354)
(35194)
(33658)
中心(31660)
研究所(31242)
财经(30476)
业大(29305)
农业(28541)
北京(27742)
(27180)
(27165)
(26224)
师范(25975)
经济学(23902)
(22673)
(22584)
基金
项目(116720)
科学(88913)
研究(86807)
基金(80903)
(69567)
国家(68933)
科学基金(57576)
社会(51082)
社会科(48145)
社会科学(48126)
(47150)
基金项目(42746)
教育(41124)
(39235)
编号(37942)
自然(37151)
自然科(36172)
自然科学(36160)
自然科学基金(35487)
资助(34822)
成果(32274)
课题(26602)
重点(26409)
(25810)
(25109)
(23515)
(22682)
科研(22585)
大学(22401)
项目编号(22343)
期刊
(93950)
经济(93950)
研究(61881)
中国(41027)
(33580)
(33092)
学报(30697)
科学(26865)
管理(25386)
(25192)
金融(25192)
教育(24139)
大学(22603)
农业(20987)
学学(20935)
技术(18554)
业经(16409)
财经(15507)
经济研究(14115)
(13243)
问题(13081)
(11417)
(11192)
理论(11136)
图书(11084)
技术经济(10470)
商业(10440)
实践(10118)
(10118)
(9973)
共检索到312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君  
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才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单纯捏造或单纯散布都不构成本罪,但应将单纯散布型损害商誉行为纳入本罪的规制范围。本罪的主观方面并不必然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善琦  李文芳  
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是一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情节严重的则构成犯罪。本文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对该罪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该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的界限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方军雄  
独立审计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委托代理成本的有效机制,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审计质量,而职业声誉是市场衡量审计质量的便捷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声誉的损害是否会削弱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的评价,进而影响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文章以2002年3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未通过年检的五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切入点,研究声誉受损对其主审上市公司累计异常回报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异常回报率显著为负,而且这种负面反应的程度与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相关,但与独立性不存在显著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军雄  
文章考察声誉受损对注册会计师的市场份额与审计收费的影响,以检验审计市场是否对声誉损害作出了惩罚。结果发现,声誉受损的注册会计师在处罚公告公布之后,其市场份额和审计收费明显低于其他注册会计师,这进一步说明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机制在新兴市场依然具有治理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梅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越来越多。如轰动一时的贾国宇人身伤害赔偿案,获赔10万元,开了我国精神赔偿的先河,赔偿额高达数十万元的案件随之陆续耳闻,国外的同类赔偿更有高达上亿元的天文数字。于是,有人提出,能否由保险公司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笑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赔偿纠纷不断涌现,患者法制意识的提高,而我国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相对不完备,致使处理此类纠纷时遇到不少疑难与困惑。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本文拟对医疗赔偿纠纷中涉及损害责任的认定、举证责任、法律适用、赔偿请求权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芳  
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五)》第二条在刑法第196条第一款第(一)项"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情形中增加规定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一步完善了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至此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是使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或者是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然而关于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适用中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下列若干问题的探讨,旨在正确认定信用卡诈骗罪。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曾凡平  李炜  张海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成国   赵晓兰  刘庆京  
本文主要对企业存在的各类信誉风险的成因进行较深入全面的分析 ,为构建治理企业信誉风险的对策体系打下基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吴隽雅  
环境侵权损害填补基金作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的具体制度之一,对于环境侵权损害填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运作中,基金在资金来源、救济范围、启动标准(启动条件及救济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金的运作效果与基金的启动标准具有紧密联系,基金的启动标准又受到基金的资金来源及救济范围的限制。破解疑难问题需从基金的资金来源、基金救济范围和基金启动标准三个方面入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辉煌  李峰峰  
一、引言 声誉机制(ReputationInstitution)是介于单纯建立在重复关系之上,依赖博弈双方自我实施的声誉和以国家强制力为实施保障的国家司法系统之间,或者依靠社会规范,或者依靠缺乏强制力的私人司法系统来组织实施的围绕合约执行而展开的有关社会成员商业行为的信息纰漏、纷争的仲裁、欺诈行为的惩罚等活动的规则和程序的总称。[1]那么何为企业家声誉呢?李春琦的研究表明:企业家的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应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邱岚  胡元佳  王一涛  
本文讨论了针对药源性损害,在我国开展责任保险相关险种的可能性。分析了药源性损害的内涵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相关责任保险提出了框架性建议,并对保险期限、责任限定、保险金给付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相关责任保险的开展有利于保障患者权益,促进社会福利,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推动、完善医疗体系、完善数据上报制度、建立药品追溯数据库等加以解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莫申江  王重鸣  
诸多商业企业伦理丑闻引发了人们对于组织声誉内涵与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通过构建良好的组织声誉来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决定组织能否成功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在基于以往组织声誉研究对组织声誉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演进过程做出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行为认知视角下的组织声誉界定,进而基于对近期实证研究结果的述评,对该视角下组织声誉的前因与效能机制展开综合探析,并对未来组织声誉研究的前沿方向与问题做出展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