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业经(2)
- 关系(2)
- 济(2)
- 经济(2)
- 业(1)
- 中国(1)
- 中国金融(1)
- 企(1)
- 企业(1)
- 企业经营(1)
- 供销(1)
- 农(1)
- 农业(1)
- 农业经济(1)
- 出(1)
- 博弈(1)
- 博弈论(1)
- 发(1)
- 发展(1)
- 各国(1)
- 国贸(1)
- 外经(1)
- 对外(1)
- 对外经济(1)
- 展(1)
- 建设(1)
- 支出(1)
- 政(1)
- 数学(1)
- 数学方法(1)
- 机构
- 大学(6)
- 学院(6)
- 济(5)
- 经济(5)
- 经济学(5)
- 经济学院(5)
- 研究(3)
- 中心(2)
- 厦(2)
- 厦门(2)
- 厦门大学(2)
- 理学(2)
- 理学院(2)
- 管理(2)
- 管理学(2)
- 管理学院(2)
- 门(2)
- 院(2)
- 业(1)
- 业大(1)
- 中国(1)
- 中国海(1)
- 中国海洋(1)
- 交流(1)
- 交流中心(1)
- 京(1)
- 农(1)
- 农业(1)
- 农业大学(1)
- 划(1)
共检索到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昕 李颖 丁黎黎
考虑由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简称3PL)和损失规避型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构建了供应商投资和3PL企业投资两种模式下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投资主体影响下供应链运营和零售商融资决策。研究发现:零售商的订购量随分红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损失规避系数越高,订购量对分红比例的变化越敏感;投资方的最优定价随分红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零售商与投资方的分红比例谈判空间与损失规避因子呈正向关系,且在一定阈值内才会实现零售商和投资方的帕累托改进;当3PL企业分红比例小于等于供应商分红比例时,零售商偏好第三方物流企业投资,并且二者存在更大的谈判空间,增加了供应链中参与主体共赢的机会。
关键词:
资金约束 损失厌恶 股权融资 第三方物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方方 赵永亮
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企业异质性模型框架,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重点分为贸易引致型与水平型,利用中国10 126个企业样本经验考察OFDI区位分布的决定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贸易成本和投资成本分别成为贸易引致型和水平型OFDI的阈值变量;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高层次的水平型OFDI;在区位分布上,贸易引致型OFDI倾向于亚洲,水平型OFDI倾向于非洲、拉美与大洋洲,而在欧美地区的差异不明显。实证发现:贸易引致的OFDI对区位市场的制度环境较敏感(青睐于低风险市场);在投资固定成本要求较高的区位,企业更倾向于放弃直接贸易型OFDI而转向间接的贸易服务型OFDI;国家战略(或资源)型的央企OF...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魏志华 赵悦如 吴育辉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8~2013年188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融资约束VS.投资效率的视角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财政补贴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但另一方面也会刺激公司过度投资,且其刺激过度投资的作用在融资约束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地,尽管财政补贴扮演了上述"双刃剑"的角色,但总体而言其对公司业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在那些融资约束水平较高、过度投资水平较低的公司中,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此外,研究还发现,财政补贴的上述经济影响随产权性质和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认为,财政补贴在我国更多地扮演了政府无偿给予企业的"馅饼"的角色,但...
关键词:
财政补贴 融资约束 过度投资 公司业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彦哲 王铁成 赵林丹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度量了2018-2019年间中美贸易战四次重大时间节点上的冲击对中国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分析了贸易冲击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外部贸易负面冲击时,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较高的企业股价下跌的程度明显高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较低的企业;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负面冲击的影响;路径分析表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主要挤出的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两类自主创新水平较高的专利,导致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降低,从而削弱了企业抵御外部贸易冲击的硬实力,最终引发投资者信心不足。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不确定的外部贸易环境以及对上市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实施监管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邦路 吴秀敏 吉锐 曾洁
本文基于风险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16—2020年中国对72个国家(地区)的农业直接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东道国农业投资风险对中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1)现阶段中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既不是单纯的风险规避也不是完全的风险偏好,而是同东道国农业投资风险呈倒U形关系。现阶段中国在大部分国家的农业投资处于风险寻求的“黄金期”(倒U形曲线左侧的样本约占72.78%)。(2)企业营业收入水平削弱了东道国农业投资风险和中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规模间的倒U形关系,企业的“趋利”现象使得其对风险的敏感度整体下降,进入和退出东道国市场的速度均有所减缓,放大了风险。(3)中介机制检验表明,东道国农业投资风险通过改变东道国制度质量进而影响中国对其农业直接投资规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庆丰 杨侃
熊市中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因为研报丑闻和业绩不佳而备受争议和质疑,本文探讨上述两类信息交易者投资决策行为背后的信息偏好和行为逻辑。本文在Daniel和Titman(2006)的研究基础上利用2005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的中国股市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在评级调整和盈余预测时偏好非基本面的无形信息;而机构投资者同样关注无形信息的同时也关注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及基本面的有形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有利于提高所持股票的信息含量,而证券分析师并不能提高所关注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