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3)
2023(10687)
2022(9502)
2021(9060)
2020(7527)
2019(17390)
2018(17349)
2017(33586)
2016(18660)
2015(20655)
2014(20663)
2013(20550)
2012(18730)
2011(16780)
2010(16433)
2009(14831)
2008(14293)
2007(12223)
2006(10361)
2005(8860)
作者
(55618)
(46197)
(45682)
(43505)
(29429)
(22335)
(20825)
(18201)
(17517)
(16421)
(15807)
(15516)
(14628)
(14457)
(14332)
(14187)
(14161)
(13640)
(13170)
(13166)
(11747)
(11237)
(11222)
(10445)
(10348)
(10313)
(10208)
(10109)
(9361)
(9293)
学科
(67636)
经济(67559)
管理(51040)
(48905)
(40831)
企业(40831)
方法(34123)
数学(29560)
数学方法(29218)
(18478)
(18214)
(17053)
中国(16413)
业经(14957)
地方(13404)
农业(12080)
理论(12071)
(11690)
贸易(11686)
技术(11564)
(11483)
(11478)
财务(11423)
(11405)
财务管理(11404)
(11349)
企业财务(10877)
环境(10769)
(9729)
银行(9676)
机构
大学(260910)
学院(258680)
管理(102700)
(95094)
经济(92938)
理学(90393)
理学院(89293)
研究(87859)
管理学(87592)
管理学院(87141)
中国(61721)
科学(60000)
(55433)
(51145)
业大(45849)
(45688)
研究所(42475)
(42055)
农业(40769)
中心(38917)
(36080)
财经(34815)
北京(34252)
(33534)
师范(33123)
(31890)
(31848)
(29690)
技术(28727)
经济学(27435)
基金
项目(188892)
科学(146637)
基金(136633)
研究(131909)
(121667)
国家(120712)
科学基金(102291)
社会(80287)
社会科(75986)
社会科学(75964)
(74787)
基金项目(73719)
自然(70276)
自然科(68613)
自然科学(68590)
自然科学基金(67353)
(63400)
教育(59980)
资助(56433)
编号(52953)
重点(42370)
成果(42231)
(40648)
(39533)
(39377)
科研(37201)
计划(36864)
创新(36756)
课题(36277)
大学(34499)
期刊
(97755)
经济(97755)
研究(70496)
学报(50915)
(46301)
中国(44490)
科学(44110)
大学(37061)
管理(35711)
学学(35284)
农业(32886)
(30256)
教育(26956)
技术(20630)
(17915)
金融(17915)
(16559)
业经(16537)
财经(16093)
经济研究(15281)
业大(14493)
科技(14201)
图书(13942)
(13795)
(13531)
理论(12974)
问题(12903)
实践(12171)
(12171)
林业(12149)
共检索到356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野  杨莲茹  刘珍莲  杨玉琴  郭媛华  
报道了首次从国内土壤中分离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 CIMHI 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Strain:CIMHI)对马线虫三期幼虫捕食活性、捕食效力以及杀虫机理。研究表明该菌株生长环境对其捕食活性有很大影响。其捕食活性在20℃、有氧环境、玉米粉浓度相对较低且菌丝较稀疏的培养基中最强,菌株的捕食活性是在马线虫三期幼虫体内存在的可以诱导少孢节丛孢菌 CLMHI 产生捕食线虫性器官的物质以及虫体运动刺激下产生的。其杀虫机理是通过菌株产生的收缩或不收缩的菌环粘性茵网菌丝,菌结等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莲茹  杨晓野  杨玉琴  刘珍莲  郭嫒华  
本文报道首次从国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该菌株适宜在20℃,pH6,玉米粉浓度0.4g·L~(-1)的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中生长。通过对其菌丝、孢子及捕食性器官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节丛孢属的少孢节丛孢菌 CIMHI 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strain:CIMHI).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双庆  孟庆玲  乔军  赵海龙  王俊伟  王为升  罗建勋  才学鹏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分布情况,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阿勒泰地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纯化后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出5株少孢节丛孢属真菌和1株圆锥节丛孢菌。另外用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5,0.005 g/L的L-苯丙氨酸、L-色氨酸、L-蛋氨酸和L-缬氨酸对已分离的圆锥节丛孢菌AS3株进行捕食器生成的诱导反应,发现各组氨基酸对捕食器的产生均有诱导效应,但质量浓度为0.05 g/L的L-苯丙氨酸诱导产生的捕食器总数最多。为利用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生物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泽荣  缪作清  刘杏忠  陈刚  王彦兵  张海洋  
对p H 值和温 度对节丛 孢属食线 虫真 菌生 长的 影 响进 行了 观 测。结 果 表明, 节丛 孢 属食线虫真 菌在p H50 ~8 0 之 间均 能够 生长, 但 p H60 ~65 时,生 长最 佳; 真菌 在10 ~30 ℃ 时 均能生长,5 ℃和35 ℃时则 基本上 停止生长 。真菌在 20 ~25 ℃时,生 长最佳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述新   黄巧云   陈雯莉  
专性捕食细菌蛭弧菌及其类似细菌(Bdellovibrio and like organisms,BALOs)因在农业、工业和医学,尤其是在治疗抗生素耐药病原细菌感染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倍受重视。但关于BALOs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不清楚,这也是这类细菌暂未被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关于BALOs生命周期、捕食机制、资源分布与多样性以及它们在医学、农业和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特别是2021年蛭弧菌门正式确立以来,相关研究暴发式增长。本文系统回顾BALOs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最新报道的捕食机制研究等突出成就,以促进我们对BALOs资源的认识与进一步应用,并指导未来的BALOs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明和  黄仲岭  桑维君  张克勤  
对西洋参栽培土中北方根结线虫的天敌—捕食线虫真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镜检到捕食线虫真菌共4个属,25个种。获得23个菌株的纯培养,其中有23个种为西洋参北方根结线虫的捕食性天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保宏  邹运鼎  毕守东  巫厚长  刘俊  
运用功能法评价了乐斯本、速扑杀和阿维菌素对捕食性瓢虫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5种捕食性瓢虫功能反应模型基本结构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只是改变了模型的各项参数;3种药剂处理后5种捕食性瓢虫的控虫能力、寻找效应都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杀虫剂造成的5种捕食性瓢虫的死亡率(Dt)和捕食功能减退率(FDt)各不相同,且按乐斯本、阿维菌素、速扑杀顺序减小;5种捕食性瓢虫都对乐斯本相对较为敏感(Dt平均值为74.64%),对速扑杀相对较不敏感(Dt平均值为30.00%左右),阿维菌素居中。速扑杀是一种对捕食性瓢虫致死作用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而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辉  樊启学  胡伟华  汪帆  吴巧婉  赵忠波  张诚明  张云龙  
研究了不同龄期黄蜻稚(Pantala flavescens)虫对4种规格(5、15、25、35日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捕食强度以及黄蜻稚虫对大鳞副泥鳅、摇蚊幼虫和水蚯蚓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黄蜻稚虫对大鳞副泥鳅的捕食强度与稚虫龄期和大鳞副泥鳅日龄均相关,9-12龄期稚虫对大鳞副泥鳅的捕食强度显著高于5-8龄期稚虫。当大鳞副泥鳅达到25日龄后,5-8龄期稚虫不再捕食;当大鳞副泥鳅达到35日龄后,9-12龄期稚虫不再捕食。5-8龄期稚虫对5、15日龄大鳞副泥鳅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9-12龄期稚虫对5、15、25日龄大鳞副泥鳅的摄食率也无显著差异。黄蜻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辉  樊启学  胡伟华  汪帆  吴巧婉  赵忠波  张诚明  张云龙  
研究了不同龄期黄蜻(Pantala flavescens)稚虫对4种规格(5、15、25、35日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捕食强度以及黄蜻稚虫对大鳞副泥鳅、摇蚊幼虫和水蚯蚓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黄蜻稚虫对大鳞副泥鳅的捕食强度与稚虫龄期和大鳞副泥鳅日龄均相关,9~12龄期稚虫对大鳞副泥鳅的捕食强度显著高于5~8龄期稚虫。当大鳞副泥鳅达到25日龄后,5~8龄期稚虫不再捕食;当大鳞副泥鳅达到35日龄后,9~12龄期稚虫不再捕食。5~8龄期稚虫对5、15日龄大鳞副泥鳅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9~12龄期稚虫对5、15、25日龄大鳞副泥鳅的摄食率也无显著差异。黄蜻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甦  谭晓玲  徐红星  张帆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新城  郭强  蒋露  张文萍  
运用普通生态学方法对埃及吹绵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小红瓢虫的捕食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红瓢虫对埃及吹绵蚧的密度反应为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后的瞬时攻击率为0.577,处理时间为0.019;通过Hassell模型拟合,小红瓢虫自身密度增加导致的干扰效应为0.434;根据汪世泽提出的功能反应新模型,拟合后估计的小红瓢虫最大捕食量为24.7头,最佳捕食密度为16.5头。综合分析小红瓢虫的捕食功能特性,认为不宜单用小红瓢虫防治埃及吹绵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南俊科  宋丽文  左彤彤  杨丽元  王悦  孙守慧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辉  刘宏屏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锦乾  李玉英  张海江  齐跃强  
在实验室自然温度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对狭冠网蝽 (Stephanitis anagustata Bu.sp.nov)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Ⅱ型,可用Holling圆盘方程拟合;随着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增大,七星瓢虫成虫的捕食量也逐渐增加,其最大捕食量为370.4头;在供试的狭冠网蝽若虫、云杉大蚜和杉针黄叶甲3种猎物中,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均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当七星瓢虫与狭冠网蝽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076 9; 当狭冠网蝽数量不变而七星瓢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圣勇  王鹏新  张治科  徐学农  雷仲仁  
【目的】针对捕食螨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定性和定量研究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被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以及所携带孢子的活性和毒力,评价二者联合应用的潜力。【方法】基于白僵菌SZ-26菌株不侵染巴氏新小绥螨的研究基础,采用喷雾法,用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白僵菌孢子液处理巴氏新小绥螨成螨后,用扫描电镜对被动携带孢子的捕食螨体表进行拍照,定性观察其携带白僵菌孢子的潜力;通过血球计数板和菌落计数法,分别定量检测其在不同处理时间(2、12、24和48 h)后所携带孢子的数量和活性;通过生物测定,研究捕食螨在上述不同处理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