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4)
- 2023(2179)
- 2022(1925)
- 2021(1934)
- 2020(1744)
- 2019(3698)
- 2018(3865)
- 2017(6679)
- 2016(3994)
- 2015(4613)
- 2014(4743)
- 2013(4429)
- 2012(4500)
- 2011(3980)
- 2010(4212)
- 2009(4032)
- 2008(4363)
- 2007(4166)
- 2006(3694)
- 2005(3434)
- 学科
- 济(13507)
- 经济(13485)
- 管理(10897)
- 业(9131)
- 企(8075)
- 企业(8075)
- 方法(6544)
- 学(6221)
- 数学(4947)
- 数学方法(4708)
- 中国(4488)
- 理论(3875)
- 财(3440)
- 农(3354)
- 制(3208)
- 教学(3063)
- 贸(2789)
- 贸易(2785)
- 易(2715)
- 业经(2682)
- 和(2562)
- 银(2490)
- 银行(2479)
- 教育(2445)
- 行(2327)
- 策(2261)
- 务(2231)
- 财务(2221)
- 统计(2213)
- 财务管理(2211)
- 机构
- 大学(60265)
- 学院(59078)
- 研究(22362)
- 管理(18669)
- 济(18132)
- 中国(17593)
- 经济(17512)
- 科学(16658)
- 理学(15376)
- 理学院(15140)
- 管理学(14430)
- 京(14384)
- 管理学院(14330)
- 农(13729)
- 所(13041)
- 研究所(11825)
- 农业(11045)
- 业大(10731)
- 中心(10638)
- 江(10504)
- 财(9604)
- 北京(9238)
- 省(8998)
- 技术(8510)
- 范(8369)
- 州(8352)
- 师范(8203)
- 院(7959)
- 财经(7276)
- 室(7004)
共检索到100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平 王生喜
本文在介绍捕获—再捕获抽样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捕获再捕获抽样中的几个常用估计量,并讨论了其中一些估计量的性质,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它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抽样 样本 估计量 方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米子川
滚雪球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一般采用线索触发的方式进行抽样,即通过同伴推荐和再推荐来逐次抽取并组织样本。本文引入捕获再捕获抽样估计方法对并发多样本滚雪球抽样的总体规模进行估计,提出了以并发加权线性模型估计总体规模的基本思路,其中共权估计量方差最小、离散性质局部最优。最后,对一个真实的滚雪球抽样调查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滚雪球抽样 捕获再捕获 估计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桂华
20世纪90年代初,捕获再捕获模型首次用来估计某一地区吸毒者总体规模。如同其它统计模型一样,它也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如两样本独立,总体封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有相同的捕获概率等。
关键词:
吸毒者 捕获再捕获模型 总体规模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新华 胡桂华
准确的人口数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政策制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是获得人口数目的基本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这两种方法提供的人口数目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基于捕获-再捕获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由于同时利用了两个系统的人口登记资料,因而估计的人口数目精度较高。双系统估计量构造复杂,一般使用大折刀方法估计其方差和协方差。
关键词:
捕获-再捕获模型 双系统估计量 人口数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宇 李海燕 马洪周 胡加付 杨文博 王玉嬿 白钢
本研究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松材线虫IgG致敏,制备出能特异性地捕获松材线虫蛋白抗原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并结合酶标亲和素检测系统,用于疫木样品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3种松树,其中松材线虫病木17株、拟松材线虫病木5株和健木3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虽然拟松材线虫病木也呈现了一定的交叉反应,但疫木中松材线虫总检出率为94.1%,灵敏度达到0.1μg.mL-1线虫蛋白抗原。研究表明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可直接捕获木屑中的微量线虫抗原,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松材线虫的快速检疫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荣 王克
2002年10月在黄海中部选择风平浪静的天气,对长期以来在我国作为标准网具广泛使用的两种浮游生物网的捕获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大网(锥形网型,网口直径80cm,网孔500μm)的过滤系数为0.8976±0.0578,中网(Juday网型,网口直径50cm,网孔160μm)的过滤系数为0.9857±0.0720。对于较大的浮游动物(大型桡足类、磷虾和箭虫等),两种网的捕获性能差别不甚显著。对于较小的浮游动物(小型桡足类等),差别很大。4种优势小型桡足类(Paracalanusparvus,Acartiabifilosa,Corycaeusaffinis和Oithonasimiles)种群密度之和,...
关键词:
浮游生物网 捕获性能 浮游动物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建刚 杜义飞 谢瑜
政策捕获是评估决策者如何利用可获取的信息来做出判断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决策与判断任务的研究,但国内仍然缺乏对政策捕获以及如何实施政策捕获研究的认识。在介绍政策捕获以及如何实施政策捕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悖论视角,对政策捕获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尝试与探索,以促进有效地揭示企业为何以及如何不断地释放潜在。
关键词:
政策捕获 悖论视角 潜在释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素兵
当前的A股市场变幻莫测,无论是拉升还是反弹,不少已成脉冲式的秒杀行情。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稍一走神,盈利机会就会错过;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套。那么,目前投资者又如何才能在秒杀行情下获得较大收益,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六字诀"。一、看"势"。俗话说,风不动,树不摇。股票出现秒杀行情也有一定的预兆,即常会有蓄势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指标中以小阳线等形式出现,并且多空模型是向上的信号。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持有多单等待秒杀的机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行华 高雷阜 李莉莉
对种群生物的肆意捕获会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发展,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得可再生资源达到最优开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时它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文章在提出分数阶带捕获的Lotka-Volterra生物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该系统的平衡点附近的渐进稳定、分叉、混沌等产生的条件,得出了食饵种群持久生存前提下的最大经济效益;运用Block-by-Block算法对该系统平衡点的演化规律进行相应的时间序列图、相图等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获者经济效益的不同限制,该生物经济模型处于不同的演化状态,为生态资源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继凯
基于调查问卷回收数据,实证检验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身特性和运行机制因素影响显著,嵌入环境因素存在部分影响,而关系因素无影响。此外还获得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仍旧依附于"资源吸引资源"的捕获体系,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开始对这一过程施加影响等若干重要发现。基于研究结论与发现,提出了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群落、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社会化嵌入、创新驱动转向和确立主体意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泽华 张豪 李华
文章回顾了经典的K-means算法,分析了其存在的两个突出缺点:无法自行确定聚类数k和对初始聚类中心点十分敏感。受光电效应实验中电子束在反向电场中的串行规律启发,提出了基于捕获流动中心试点的自适应确定聚类数目的K-means算法,该算法模拟电子束在异性电子云中的串行,令数据点簇捕获流动的聚类中心试点,来消除多余的初始聚类中心,从而达到解决K-means算法的存在的缺陷问题。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强的自行确定聚类数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对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的敏感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C.C.帕尔费诺维奇 励一鸣
由于众多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表现在世界洋各海区的海减捕获量的变动特点也就成了极其多样化。尽管在各种各样过程的整体的相互作用方面显示出足够稳定的特点;但是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和采纳大规模的生产业务决策的实践中,要认识和计算那些合乎规律的特征方面的资料,在目前,尤其在渔业部门处于经济结构改革的条件下,就显得更为重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艳敏 陈伟珂
本文首先分析了行业监管的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选取捕获理论作为监管机制设计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三层分级模式。在三层分级模式下,构建了利益集团实施捕获以及监管者接受捕获而与之共谋的模型及其监管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达 洪萍 李国亮 曹罡
基因组三维结构在DNA复制、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i-C是目前研究基因组三维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存在背景噪音大、试验成本高、试验流程繁琐,缺乏对随机连接噪音的评价等缺陷,因而限制了三维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经济的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即DLO Hi-C(digestion-ligation-only Hi-C)。该技术去掉了生物素标记的步骤,只需要2轮简单的酶切酶连反应即可构建高质量的DLO Hi-C测序文库。为了评价文库中的随机连接噪音的比例,我们在文库构建步骤中加入了噪音评价的步骤。研究结果显示,与当前的in situ Hi-C等方法比较,我们的DLO Hi-C试验时间短、试验成本低、测序成本低,有更多的有效交互数据。将DLO Hi-C应用于肿瘤细胞系,我们找到了已知和新的基因组结构变异。所以,我们希望DLO Hi-C技术将对研究染色体的三维构象、基因的转录调控及基因组的组装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俊
土地价值捕获是指将土地的自然增值全部或部分回收归于社会的过程。美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合理地利用了土地的增值收益,既保护了公平,又保证了效率。美国政府在土地价值捕获上的一些做法,对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