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1)
2023(6437)
2022(5581)
2021(5406)
2020(4562)
2019(10523)
2018(10455)
2017(19895)
2016(11207)
2015(12446)
2014(12200)
2013(11949)
2012(11054)
2011(9782)
2010(10179)
2009(9492)
2008(9642)
2007(9118)
2006(8455)
2005(7906)
作者
(30148)
(25019)
(24873)
(24044)
(16507)
(11592)
(11430)
(9690)
(9394)
(9375)
(8469)
(8377)
(8189)
(8120)
(8033)
(7616)
(7529)
(7309)
(7292)
(7286)
(6378)
(6106)
(6084)
(5727)
(5711)
(5692)
(5686)
(5629)
(5004)
(4984)
学科
管理(43876)
(39977)
经济(39944)
(38576)
(34176)
企业(34176)
方法(16401)
(16180)
数学(13360)
数学方法(13131)
(12522)
(11896)
中国(11515)
(10628)
财务(10589)
财务管理(10562)
(10490)
业经(10349)
企业财务(10008)
(8671)
银行(8670)
(8581)
地方(8325)
(8140)
(7867)
贸易(7861)
农业(7801)
(7690)
理论(7022)
经营(7017)
机构
学院(148946)
大学(148064)
管理(63133)
(62709)
经济(61124)
理学(51454)
理学院(50914)
研究(50244)
管理学(50167)
管理学院(49794)
中国(42976)
(34301)
(32300)
科学(27889)
(25688)
(24996)
财经(24860)
中心(24515)
(22448)
研究所(21991)
(20740)
北京(20731)
(20040)
(18736)
(18345)
师范(18200)
财经大学(18153)
经济学(17750)
业大(17710)
(17288)
基金
项目(89766)
科学(70953)
研究(69587)
基金(64733)
(55285)
国家(54788)
科学基金(47353)
社会(42790)
社会科(40676)
社会科学(40666)
(33856)
基金项目(32715)
教育(31662)
自然(29970)
编号(29422)
自然科(29275)
自然科学(29272)
(28977)
自然科学基金(28712)
资助(27618)
成果(25318)
(20397)
课题(20319)
重点(19931)
(19305)
(18465)
项目编号(18429)
(18151)
教育部(17636)
国家社会(17419)
期刊
(76938)
经济(76938)
研究(48276)
中国(34315)
(29080)
管理(28603)
(19575)
金融(19575)
科学(18439)
(17921)
学报(17213)
教育(16929)
技术(14268)
大学(13928)
学学(12620)
财经(12377)
业经(11911)
农业(11763)
经济研究(11376)
(10677)
图书(9449)
问题(9170)
(8525)
现代(8195)
技术经济(8181)
(8145)
国际(8046)
会计(7934)
理论(7769)
财会(7768)
共检索到249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宁  徐宾铎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张崇良  
蓝点马鲛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鱼种,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估其资源水平和种群状态对于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蓝点马鲛渔业缺乏相关数据,特别是捕捞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其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统计上表现为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渔业评估和管理造成了障碍。本研究采用输出控制和输入控制两类共6种基于有限数据的渔业管理规程(MP)对蓝点马鲛进行了资源评估,针对捕捞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这6种MP进行了不确定分析和管理策略评价。结果显示,输出控制MP中稳定捕捞法(CC4)、最大可持续剩余产量捕捞趋势法(SPMSY)和平均渔获量法(AvC)受到渔获量观测偏差和误差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时滞差分资源评估法(DD)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相对较弱,更适用于蓝点马鲛等渔获量数据不确定性较大的渔业。根据敏感性分析发现该类MP对最大可持续生物量与未开发的生物量的比值、补充关系的陡度、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与自然死亡率的比值以及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等参数均较为敏感。而输入控制类MP最小体长法(minlen Lopt1)及75%捕捞努力量法(cur E75)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不明显,对操控模型中各参数敏感程度较低。本研究指出输入控制MP不易受到观测误差和观测偏差的影响,而输出控制MP对观测误差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本研究使用管理策略评估综合比较两类MP,认为cur E75对于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两个方面有着最好的权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牟秀霞  张弛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田永军  任一平  
利用2016年4-5月、2017年4月在黄、渤海调查采集的350尾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的生物学数据,对该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繁殖群体的叉长范围为406~1010 mm,体重范围为533~7245 g,年龄组成为1~10龄,其中1龄与2龄个体分别占总数的39.2%与33.7%。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其生长特性,生长参数分别为L_∞=1246.9mm,K=0.11;雌雄性比为1:1.49,3龄前雄性个体数占优势,3龄后雌性个体数占优势。蓝点马鲛的产卵期在4~6月,产卵盛期为4~5月;其绝对繁殖力范围为9.2~127.5万粒/尾,平均50.5万粒/尾;绝对繁殖力随着年龄、叉长的上升逐渐增大,7龄后出现衰退现象。蓝点马鲛的优势饵料生物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与历史记录比较,蓝点马鲛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更加突出,摄食结构改变,繁殖期提前,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仲霞铭  汤晓鸿  
用浮拖网追捕蓝点马鲛(以下简称马鲛)近年来被一些渔业生产单位采用,普遍取得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广大群众渔业对发展这一作业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就发展的可行性、资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波  唐启升  
捕捞渔业生物群体的生产活动是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3种基本方式之一,其中,水生植物作为典型的碳汇生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本研究采用碳含量法对1979―2020年中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总碳汇和净碳汇进行了评估。总碳汇是通过捕捞产量和捕捞群体的碳含量估算捕捞群体的移出碳量,再根据食物网机制和各营养层级的生态转换效率,最终估算摄食的浮游植物碳含量;净碳汇是捕捞移出碳和储存碳之和,可根据占总碳汇的比例计算。随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40多年来,我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碳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本研究计算的总碳汇量从1979年的1458万t快速上升到1999年的6330万t,2020年下降至4983万t,其中,近3年(2018―2020年)平均每年为5246万t,约为近海贝藻养殖总碳汇的8倍;净碳汇量从1979年的511万t快速上升到1999年的2215万t,2020年下降至1744万t,其中,近3年(2018―2020年)平均每年为1836万t,约为近海贝藻养殖净碳汇的4倍。针对提高碳汇评估准确性和加强碳汇扩增,文末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瞿俊跃  连淑琳  方舟  陈新军  
为了研究蓝点马鲛越冬场的群体组成的变化,实验根据 2018年9月—2019年2月在东海北部越冬场的拖网调查采样数据,利用基于期望最大化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EM)的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分析了蓝点马鲛不同月份的叉长分布特征和孵化高峰期分布特征。蓝点马鲛的叉长在每个月份均可分为小个体组和大个体组,小个体组的比例先降低后升高,大个体组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蓝点马鲛的耳石日龄范围为110~281 d,平均日龄为(190.11±48.61)d。由蓝点马鲛的耳石日龄数据,推测出在越冬场捕获的蓝点马鲛孵化时间为4月下旬—6月下旬,孵化高峰期集中在5月下旬—6月上旬。基于EM算法的高斯混合模型对孵化日期分布特征分析,显示蓝点马鲛存在4个孵化高峰期,因而猜想样本中可能存在4个产卵群体。将4个孵化高峰期与东黄海蓝点马鲛主要产卵场海表温数据对比,提出这4个产卵群体可能分布来自长江口、吕泗、海州湾和石岛渔场的观点。本研究推测可能出现的群体组成,为揭示其生活史特征、深入了解其种群动态分布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盛尧  叶懋中  
本文根据 1963—1991年6月至翌年3月间收集的8627尾样品体长和体重资料,引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对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当年幼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呈 W=aL~b 相关关系,b 波动于 2.9867—3.0355 之间;一般生长型为 L_?=422.84[1-e~(-0.1?(t-2.18)],W_t=629.66[1-e~(-0.1?(t-2.18)]~?,以8月1日至11月1日为体重主要生长期;生长存在年间差异,生长参数 L_∞、W_∞、k分别由 1963—1969 年的 438.00mm、675.82g、0.1366 变化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尤宗博  李显森  赵宪勇  王新良  孙珊  孙中之  朱建成  
为系统研究蓝点马鲛流刺网的网目选择性,2013年4—5月进行了110、115、120和125mm 4种网目尺寸的渔获对比实验,采用选择性模型曲线法和鱼体型态系数法对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渔具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渔获优势种为蓝点马鲛和许氏平鲉,IRI值分别为18 626.8和2 740.1;选择性拟合效果以Gamma模型最好;鱼体型态系数法得出的目脚长度与叉长和体质量关系式分别为α=0.092 7l、α=4.59W1/3;模型法和鱼体型态系数法推算的主捕3~4龄蓝点马鲛最佳网目尺寸分别为120.4和121.5 mm;目脚长度与最大横剖面的关系式为α=0.224S-5.37,以此得出的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水柏年  孙希福  韩志强  高天翔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在吻至胸鳍起点/叉长(SP/FL)、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叉长(VA/FL)、胸鳍鳍条及鳃耙数上存在差异;斑点马鲛与蓝点马鲛所有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间差异系数均小于1.28,根据M 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其群体间差异仍属于种内不同地理群体的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11.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建成  李显森  都松军  孙中之  孙珊  尤宗博  
在对黄渤海区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流刺网进行10种网型主要参数分析和筛选的基础上,2013年4月10日—5月15日,使用鲁昌渔64068渔船在黄海中南部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网片做了4种规格网目尺寸的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20 mm网目尺寸的网片渔获尾数和重量最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0.1696尾/片·日和373.78 g/片·日,渔获效果优于110、115、125 mm的网目。2015年4月12日—5月27日,使用鲁昌渔64068和鲁莱州渔66287渔船分别在黄海中南部、烟威外海、莱州湾海域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睿迪  刘胜男  王玉  赵延宁  薛勇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统咸干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鲅鱼)的品质特征,以市售产品中感官品质较为突出的咸干鲅鱼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含盐量、NaNO_2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一步对咸干鲅鱼中的优势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与鉴定。结果显示,咸干鲅鱼样品含水量为54.40%、含盐量为3.1%,属于半干低盐制品;NaNO_2含量为5.07 mg/kg,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TVB-N含量高达40.12 mg/100 g,说明发酵过程蛋白质降解程度较大;TBARS值为10.00 mg/kg,脂质氧化程度在感官可接受的范围内。咸干鲅鱼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sake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长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和香坊肠杆菌(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s)为优势菌。其中,清酒乳杆菌具有发酵菌的典型特征,可能在咸干鲅鱼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瞿俊跃  方舟  陈新军  
鱼类耳石外部形态变化与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2017年9月—2018年3月间在东、黄海外海采集的335尾蓝点马鲛样本,以耳石长、耳石宽、背长、背宽、腹喙长和基叶长为基本形态学参数,运用函数拟合、方差分析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蓝点马鲛耳石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蓝点马鲛耳石呈乳白色,近似长方形,背面外凸、正面内凹,外部有较多突起的小齿,呈锯齿状,整体弯曲呈现瓦状。左右矢耳石没有显著性差异。蓝点马鲛耳石质量及6项形态参数指标均与叉长有着显著的关联,均为幂函数拟合结果最优。随着蓝点马鲛生长,该鱼耳石形态特征随叉长变化差异显著,耳石的总长度不断增加,而背区和腹区不断向耳石中心缩小,后区长度增加,翼长也不断增加,总体上呈现纵向缩小,横向增长的趋势且在350~400 mm时的生长与其他叉长组有着显著的不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元哲  周振佳  刘阳  田永军  程家骅  刘旭东  张勇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精准预测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对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蓝点马鲛捕捞数据与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aconcertation,Chla)数据,构建了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蓝点马鲛CPUE预测模型,通过与XGBoos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ctive models, GAM)对比,自动机器学习模型的确定系数(coefficientofdetermination,R~2)分别提高了51%、107%和117%,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derror,RMSE)分别降低了15%、28%和32%。通过模型预测的蓝点马鲛CPUE,开发了渔场丰度指数,分析了渔场丰度时空变动规律。结果显示:蓝点马鲛渔场丰度高值区在春季由于受到SST的影响较大,呈现向北及向近岸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与蓝点马鲛索饵及产卵洄游路线一致;同时,蓝点马鲛渔场丰度高值区纬度重心的北移,也与气候变暖影响下蓝点马鲛索饵和产卵的适宜温度区变动有关。通过气候事件指数分析发现, Ni?o 3.4指数与蓝点马鲛渔场丰度高值区面积呈显著相关。结合RCP2.6、RCP4.5、RCP6.0、RCP8.5 4种情景,分别预测了2100年蓝点马鲛的CPUE分布变动,发现随着全球变暖,蓝点马鲛CPUE高值产区北移,并相比2010—2015年蓝点马鲛CPUE预测平均值, 4种RCP情景下分别上升了0.1、2.2、2.41和17.3 kg/h。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近海经济鱼种的渔情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艳艳  孔晓瑜  喻子牛  庄志猛  金显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Genedoc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这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4个变异位点,包括2个碱基缺失、1个碱基插入、43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及2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4、核苷酸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新冬  张弛  叶振江  徐宾铎  李建超  刘阳  姜涛  杨健  田永军  
应用激光剥蚀(LA)-ICPMS技术对采集于黄海南部吕泗产卵场的产卵期蓝点马鲛耳石横截面从核心到边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耳石微结构分析比较各测定元素与钙的比值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变化。结果显示,测定的Li、Na、Mg、Fe、Co、Sr和Ba含量在耳石上均呈非均匀分布,但Ba∶Ca比值从核心到边缘波动较大(2.13~5.05μmol/mol),总体为核心(0~40μm)部分高,核心向外(40~320μm)部分快速下降,其余部分(320~1 440μm)低。Ba∶Ca比值在不同生活史阶段间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孵化阶段明显高于越冬和产卵阶段。相较其他元素,Ba元素更适合作为标志性元素重建蓝点马鲛生境履历。根据Ba∶Ca比值重建了黄海南部蓝点马鲛的生境履历,结果发现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孵化阶段生活在高Ba浓度生境,早期发育阶段游离近岸高Ba浓度生境,随后的生长发育阶段则会长期处于Ba浓度稍低的生境进行越冬和产卵洄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林昱  凌建忠  刘尊雷  李圣法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态指标;运用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研究了象山港蓝点马鲛耳石形态的个体差异。结果显示,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左、右耳石以及雌、雄个体间的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