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4)
2023(7252)
2022(6121)
2021(5418)
2020(4537)
2019(9960)
2018(10227)
2017(19303)
2016(10472)
2015(12140)
2014(12564)
2013(12525)
2012(12221)
2011(11558)
2010(11988)
2009(11681)
2008(11078)
2007(10318)
2006(9769)
2005(9072)
作者
(33417)
(27770)
(27672)
(26487)
(17570)
(12874)
(12655)
(10811)
(10458)
(9974)
(9595)
(9211)
(9015)
(8956)
(8659)
(8553)
(8121)
(8078)
(7890)
(7739)
(7478)
(6831)
(6767)
(6451)
(6411)
(6234)
(6069)
(6018)
(5649)
(5484)
学科
(68248)
经济(68189)
管理(28103)
(22330)
方法(19659)
中国(18377)
地方(17768)
数学(17589)
数学方法(17504)
(16030)
企业(16030)
(15168)
(13058)
地方经济(12689)
业经(12598)
(12537)
(10982)
(10633)
银行(10618)
(10354)
(10351)
农业(9967)
(9899)
金融(9892)
(8780)
贸易(8772)
(8491)
(8453)
环境(8265)
(7537)
机构
学院(168019)
大学(167815)
(80994)
经济(79305)
研究(63551)
管理(57604)
中国(49901)
理学(47654)
理学院(47096)
管理学(46366)
管理学院(46053)
(38899)
(36213)
科学(35119)
(32955)
财经(29707)
研究所(29212)
中心(27407)
(26773)
(26582)
经济学(26473)
(26132)
北京(23814)
经济学院(23543)
(22487)
(21655)
财经大学(21549)
师范(21440)
业大(21283)
(21027)
基金
项目(95712)
科学(73752)
研究(73240)
基金(67267)
(57748)
国家(57272)
科学基金(47187)
社会(47128)
社会科(44561)
社会科学(44550)
(37364)
基金项目(34361)
教育(32861)
(30779)
编号(30245)
资助(28143)
自然(26758)
成果(26282)
自然科(26012)
自然科学(26001)
自然科学基金(25478)
(22644)
课题(22225)
重点(21780)
(21366)
国家社会(19604)
发展(19037)
(18864)
(18825)
(18791)
期刊
(104379)
经济(104379)
研究(60176)
中国(35774)
(28422)
(24834)
管理(23966)
学报(23942)
科学(21740)
(20135)
金融(20135)
大学(18434)
经济研究(18145)
教育(17518)
学学(17442)
农业(16504)
财经(16089)
业经(15688)
技术(15617)
(14054)
问题(14028)
(11223)
技术经济(9985)
国际(9762)
统计(9370)
商业(8973)
经济问题(8845)
理论(8797)
改革(8538)
(8538)
共检索到279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辉振  王辉龙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其重点是要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其难点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其"痛点"是当前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低,亟需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非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让做制造业的人有前途、有钱赚,提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辉振  王辉龙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其重点是要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其难点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其"痛点"是当前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低,亟需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非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让做制造业的人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冠勤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剂、催化剂和强心剂,其改革创新对我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当前我国金融行业虽然蓬勃发展,但"避实就虚"的现象日益显现,而且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表现出金融体系单一化、融资结构不协调、产品创新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助力实体经济振兴,必须全面改革金融制度,探索开发创业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等一批新业态,并从宏观调控和微观市场等方面共同发力,积极推动金融制度改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仍处在爬坡过坎关口,经济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仍处在爬坡过坎关口,经济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虚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少先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强调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艾小峰  肖斌  
人类社会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劳动和物质生产,离不开实体经济。当前世界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低迷,要求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劳动理论、商品使用价值理论以及虚拟资本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生产逻辑—生产劳动—使用价值—虚拟资本"的逻辑和思路重振实体经济,这既是克服资本逻辑实现向生产逻辑复归的理论要求,更是辩证否定虚拟经济、振兴作为人类社会基石的实体经济的历史与现实要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少先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强调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优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大而不强"的问题相对突出,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供求结构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究其原因,不能简单将实体经济式微归咎于虚拟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也不意味着盲目压制虚拟经济。应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从着力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实体经济内在活力出发,抓住解决"脱实向虚"、实现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升级等关键,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新跃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为主题,邀请政府及有关机构领导和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就企业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研讨。同时,会议发布和推广第二十三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编者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静  徐慧雄  王宇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结构性失衡集中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当前再依靠大规模投资已经难以为继,需要进行增量调整,即实施技术改造,进而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稳定经济增长、提升企业生产率、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实施,需要政府从财税、融资等多方面鼓励和引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为主题,邀请政府及有关机构领导和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就企业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研讨。同时,会议发布和推广第二十三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编者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化龙  
中车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中国高铁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通过振兴高端制造,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两个字:品质。品质分为两层:一是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要高端、高质;二是企业本身应该是高品质的,应该是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公司。我们要立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化龙  
中车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中国高铁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通过振兴高端制造,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两个字:品质。品质分为两层:一是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要高端、高质;二是企业本身应该是高品质的,应该是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公司。我们要立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经济结构畸形日益严重、发展成本日益上升、经济体制改革桎梏、增长空间收窄等问题,振兴实体经济和壮大制造业,关键要做好的工作:一是把握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精准实体经济振兴方向;二是突出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三是降低实体经济外部成本,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拓宽实体经济增长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