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1)
- 2023(15262)
- 2022(12595)
- 2021(11273)
- 2020(9429)
- 2019(20831)
- 2018(20609)
- 2017(39353)
- 2016(21161)
- 2015(23579)
- 2014(23923)
- 2013(23427)
- 2012(21829)
- 2011(19794)
- 2010(20463)
- 2009(19794)
- 2008(19445)
- 2007(18071)
- 2006(16563)
- 2005(15518)
- 学科
- 济(109015)
- 经济(108868)
- 业(87575)
- 管理(81863)
- 企(78776)
- 企业(78776)
- 方法(35488)
- 业经(33008)
- 财(32404)
- 农(31911)
- 数学(26839)
- 数学方法(26583)
- 中国(25519)
- 制(25024)
- 地方(24189)
- 农业(22452)
- 务(21750)
- 财务(21707)
- 财务管理(21677)
- 企业财务(20529)
- 策(19843)
- 体(19408)
- 技术(18175)
- 理论(17385)
- 和(17075)
- 划(17004)
- 学(16860)
- 银(16285)
- 银行(16257)
- 行(15686)
- 机构
- 学院(316219)
- 大学(309379)
- 济(143501)
- 经济(140648)
- 管理(123004)
- 研究(106926)
- 理学(103616)
- 理学院(102600)
- 管理学(101266)
- 管理学院(100664)
- 中国(86032)
- 财(71306)
- 京(64302)
- 科学(58700)
- 财经(54146)
- 所(53279)
- 江(51932)
- 农(49332)
- 经(48769)
- 中心(48677)
- 研究所(46941)
- 经济学(43898)
- 北京(40754)
- 业大(40613)
- 州(39912)
- 财经大学(39304)
- 经济学院(39029)
- 院(38483)
- 农业(38090)
- 范(37411)
- 基金
- 项目(192784)
- 科学(153791)
- 研究(147769)
- 基金(139849)
- 家(118793)
- 国家(117648)
- 科学基金(102807)
- 社会(96758)
- 社会科(91680)
- 社会科学(91660)
- 省(76508)
- 基金项目(72322)
- 教育(66744)
- 自然(62659)
- 划(61872)
- 自然科(61204)
- 自然科学(61187)
- 自然科学基金(60157)
- 编号(59772)
- 资助(56954)
- 成果(49788)
- 部(43033)
- 重点(42956)
- 发(42942)
- 课题(42574)
- 创(42512)
- 制(41749)
- 国家社会(39863)
- 业(39357)
- 创新(38947)
- 期刊
- 济(180391)
- 经济(180391)
- 研究(102780)
- 中国(68038)
- 财(59648)
- 管理(54271)
- 农(48280)
- 科学(39909)
- 学报(39705)
- 融(35769)
- 金融(35769)
- 农业(32598)
- 大学(32171)
- 教育(31435)
- 学学(30658)
- 技术(30285)
- 业经(29619)
- 经济研究(28662)
- 财经(28628)
- 经(24842)
- 问题(22207)
- 技术经济(18705)
- 业(18085)
- 贸(17649)
- 世界(17027)
- 现代(16228)
- 国际(15747)
- 经济管理(15354)
- 商业(15171)
- 财会(14875)
共检索到508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经济结构畸形日益严重、发展成本日益上升、经济体制改革桎梏、增长空间收窄等问题,振兴实体经济和壮大制造业,关键要做好的工作:一是把握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精准实体经济振兴方向;二是突出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三是降低实体经济外部成本,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拓宽实体经济增长空间。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制造业 振兴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杰长 肖宇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数字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趋势的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分工深度重塑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服务业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有助于服务业克服鲍莫尔病,防止过度服务导致产业空心化。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把两业融合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予以推进。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两业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两业融合生态体系尚未成型。通过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不断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实力;二是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支持新业态发展;三是构建两业融合的统计制度;四是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变量;五是构建有利于两业融合的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牛子恒 邹宗森
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动摇了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本文针对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基于中国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准自然实验,综合探究了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中,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提高实体资产收益率是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效果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以及中、低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高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讨论证实,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和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均可以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提供了一项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证据并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化龙
中车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中国高铁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通过振兴高端制造,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两个字:品质。品质分为两层:一是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要高端、高质;二是企业本身应该是高品质的,应该是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公司。我们要立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化龙
中车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中国高铁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通过振兴高端制造,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两个字:品质。品质分为两层:一是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要高端、高质;二是企业本身应该是高品质的,应该是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公司。我们要立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芦千文 杨义武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营造了制度环境。本文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证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越长、村庄治安状况越好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明显;村“两委”一肩挑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设置集体股并不能增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有抑制作用。这启发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结合村庄实际,聚焦跨村“抱团”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优化集体股权结构等方面的改革,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进而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稳固的制度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灵川县财政局联合课题组 李顺明 蒋晓辉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实体经济,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为贯彻好中央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精神,广西大力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实体经济的基础理论和广西现状分析出发,探索加快发展壮大广西实体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薄思怡 吴崇
制造业振兴战略是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新举措,其实施10多年来对中国高端制造业产生持续性影响。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制度背景,并从"抑制论"和"机遇论"视角分析了该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由此,本文强调,在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延续及发酵过程中,中国高端制造企业要重视内部治理与能力变革、东道国区位优势开发的重要性,以期不断完善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实践中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设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杰长 田野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农村电商这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典型形式入手,以电商大县山东曹县的服饰产业为例,探究数实融合在培育和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理论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深化数实融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思路。数实融合带来的销售模式创新促使销售实体的市场容量跃升,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数实融合改善制造业产业集群内部的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能力,线上集聚极大突破产业集群区域的发展资源禀赋限制,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引导产业线上集聚,是以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辰 卢季诺
本文立足国际商务学的理论背景和框架,对美国当前的制造业振兴计划及其前景和潜在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论是,受政策、成本和需求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美国当前的制造业回流和复苏迹象恐难以长期持续。对中国而言,短期内出口仍将保持竞争力,但美国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和科技创新,以及中国结构性调整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不容忽视,中美的相对竞争力变化趋势值得密切跟踪。最后,本文对中国出口和利用外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葛建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从世界制造业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都是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国家,而欠发达的、发展缓慢的国家都是制造业不发达、结构升级困难的国家。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出发,分别从市场开放、技术创新以及政府保护的角度阐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成长 幼稚产业保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李建强 王琰
制造业的崛起有金融发达的源头,强大的金融服务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同样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及其成因2012年我国企业500强中的5家商业银行利润总和已超过272家制造业企业利润总和(见表1)。制造业与银行业之间盈利水平的悬殊反差,将会诱使更多经济资源不断"弃实投虚",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衡,这说明我国制造业已出现"空心化"隐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丧失价格竞争优势,尤其是很多创新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出口渠道已经严重受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庆修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集中体现国家的硬实力。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是世界各国加快经济发展、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综合国力的共同选择。发达国家从历次经济危机中认识到忽视制造业发展经济就会"虚火上升",我国无论是基于完成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都必须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业。一、先进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仍处在爬坡过坎关口,经济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实体经济 企业家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