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2)
2023(4915)
2022(3965)
2021(3570)
2020(2849)
2019(6390)
2018(5842)
2017(11236)
2016(5474)
2015(5991)
2014(5763)
2013(5605)
2012(5132)
2011(4583)
2010(4921)
2009(5337)
2008(3942)
2007(3585)
2006(3375)
2005(3325)
作者
(14953)
(12275)
(12065)
(11665)
(7568)
(5833)
(5566)
(4818)
(4537)
(4347)
(4155)
(4138)
(3988)
(3891)
(3691)
(3658)
(3628)
(3507)
(3476)
(3275)
(3053)
(3006)
(2840)
(2806)
(2770)
(2726)
(2638)
(2559)
(2516)
(2466)
学科
(24832)
金融(24831)
(21959)
经济(21946)
(21486)
银行(21485)
(20902)
管理(17918)
(17591)
(15062)
企业(15062)
中国(14031)
中国金融(10894)
环境(8940)
(8733)
地方(8073)
(8005)
方法(7584)
(7450)
业经(6833)
(6804)
财务(6792)
财务管理(6784)
数学(6759)
数学方法(6722)
企业财务(6591)
农业(5874)
(4968)
(4876)
(4453)
机构
学院(74233)
大学(72734)
(34534)
经济(33801)
中国(29149)
管理(27511)
研究(23525)
理学(23096)
理学院(22924)
管理学(22644)
管理学院(22540)
(18937)
银行(18332)
(18149)
(17286)
(15732)
金融(15445)
中心(14809)
财经(14343)
(14106)
人民(13350)
(12974)
国人(12117)
经济学(12110)
中国人(12062)
中国人民(11991)
科学(11767)
(11409)
(11391)
经济学院(11109)
基金
项目(48253)
科学(38360)
研究(37145)
基金(35826)
(30028)
国家(29757)
科学基金(26350)
社会(25516)
社会科(24446)
社会科学(24439)
(19322)
基金项目(18809)
教育(15547)
自然(15232)
(15179)
自然科(14861)
自然科学(14859)
编号(14635)
自然科学基金(14601)
资助(14481)
成果(11525)
(11412)
(11350)
国家社会(11134)
重点(10946)
(10916)
(10455)
(10329)
创新(10207)
(9970)
期刊
(35962)
经济(35962)
(31893)
金融(31893)
研究(24612)
中国(14883)
(14375)
(11136)
管理(9414)
学报(8826)
科学(8544)
财经(7454)
大学(7381)
学学(7208)
(6247)
农业(5865)
业经(5727)
经济研究(5662)
理论(5216)
中国金融(5074)
技术(4924)
实践(4790)
(4790)
农村(4563)
(4563)
问题(4345)
教育(4005)
财会(3911)
国际(3841)
(3556)
共检索到123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岩  
2016年,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被正式提出,一方面是在上一轮东北振兴基础上的优化和延伸,另一方面是明确2025年之前的东北区域的东北地区振兴路径。在实施范围划分上,新一轮东北振兴覆盖面更广,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等5个盟市,也被纳入振兴范围。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清晰地认识到金融在当代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通过完善市场结构,加强市场监管,明确指导方向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东北的振兴必须需要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的支持。从当前东北的金融业看,清除历史的不良资产包袱是东北地区金融业发挥其积极促进作用的前提,改革投融资体制是切断银行业不良资产不断新增的制度性关键,而形成一个分工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则是有效发挥金融业支持作用的重点所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春  秦伟新  刘承洋  王伟  孙英杰  
自2003年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金融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东北区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由于该区域金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本文就新常态下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为东北地区金融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秦江波  于冬梅  
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地战略目标,金融发展的扶持作用不容忽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的金融发展无论是从量的扩张上,还是在质的提高上都明显落后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研究表明东北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治昌  
<正>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这20年对于东北大地来说影响深远,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对于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们意义非凡。当今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金融摩擦、地缘冲突、意识形态对垒日益加深加剧,给本已非常脆弱的国际关系增添了诸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本文基于合作社的视角,从事前甄别、过程控制与事后履约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事前甄别机制能有效发挥合作基础辨识和授信准入甄别的作用,实现事前风险预防;监控约束和信用捆绑是过程风险防控机制的核心,能有效实现利益关联和横向监督;社会资本的信号传递、惩戒机制以及供应链内部成员关系的专用性是事后履约机制的有效保障,通过借助限制性准入、声誉、信任惩戒以及社会网络等方面的激励相容来实现信贷履约。为此,本文建议积极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供应链信贷风险监控体系,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中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毗邻,经济各有优势、自然资源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如何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加快东北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东北经济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战略旨在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对于该战略的实现则需要重点解决好的问题是:一、解放思想,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二、解决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包括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增伟  
以提升东北地区跨境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东北振兴,需立足东北实际,统筹考虑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东北地区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东北振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也关系着全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金融行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跨时期、跨地域调配资金,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类融资服务,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需要。相应的,一国对外经贸往来越密切,越需要高水平跨境金融服务。当前,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蒋贤锋  
本文在阐述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后,分析了辽宁省金融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并实证研究了辽宁省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辽宁省对外开放或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辽宁省贷款增长速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低于全国贷款增长速度和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业发展滞后已阻碍了辽宁省金融对经济促进作用的发挥。然而,在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辽宁省与全国的水平一致,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发展金融业尤其是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对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作用比较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述彭  陈秋晓  
从剖析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入手,指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改革开放。着眼于全球化经济和东北所具的独特区位优势,提出应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适时把握信息业发展和产业现代化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的振兴,并及时制订东北地区的总体规划,谋求该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春颖  
声誉管理是被我国企业长期忽视的一个管理领域。本文在国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在企业声誉和声誉管理方面的必要性,指出了企业声誉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在公众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对实现声誉管理目标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宏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