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9)
2023(13043)
2022(10770)
2021(10215)
2020(8229)
2019(18909)
2018(18598)
2017(35138)
2016(18671)
2015(20571)
2014(20282)
2013(19301)
2012(17111)
2011(15080)
2010(14614)
2009(13207)
2008(12703)
2007(10348)
2006(8751)
2005(7489)
作者
(49337)
(41451)
(41028)
(39570)
(26267)
(19878)
(18686)
(16081)
(15819)
(14453)
(14062)
(14011)
(12993)
(12762)
(12732)
(12728)
(12293)
(12121)
(11810)
(11807)
(10155)
(10013)
(9960)
(9477)
(9352)
(9200)
(9137)
(8625)
(8151)
(8047)
学科
(75090)
经济(75008)
管理(52548)
(50698)
(42546)
企业(42546)
方法(35620)
数学(31989)
数学方法(31553)
(21469)
(21184)
中国(19800)
业经(18057)
(16775)
农业(14302)
地方(14202)
(13412)
(13115)
财务(13075)
财务管理(13047)
(12616)
企业财务(12512)
(12312)
贸易(12306)
(12032)
银行(12017)
(12013)
(11819)
金融(11816)
技术(11552)
机构
学院(251687)
大学(250829)
(106278)
经济(104391)
管理(99513)
理学(87407)
理学院(86515)
管理学(84997)
管理学院(84493)
研究(81729)
中国(60075)
(50060)
(49874)
科学(48329)
财经(40316)
(38600)
(38306)
中心(38156)
(37031)
业大(36557)
(35675)
研究所(35333)
经济学(33961)
(32400)
师范(32029)
经济学院(30758)
财经大学(30549)
(30524)
北京(30231)
农业(29745)
基金
项目(180893)
科学(145238)
基金(134037)
研究(133464)
(116599)
国家(115638)
科学基金(101093)
社会(87651)
社会科(83258)
社会科学(83239)
基金项目(70971)
(70436)
自然(64743)
自然科(63332)
自然科学(63316)
教育(62745)
自然科学基金(62195)
(59268)
资助(53346)
编号(52597)
成果(41343)
重点(41239)
(41104)
(39156)
(38834)
国家社会(37280)
课题(36278)
创新(36270)
教育部(36124)
科研(35059)
期刊
(109100)
经济(109100)
研究(72146)
中国(44853)
(39267)
学报(37572)
管理(36799)
科学(35557)
(34626)
大学(30041)
学学(28596)
教育(27958)
农业(23366)
技术(23090)
(22063)
金融(22063)
财经(20118)
业经(19237)
经济研究(18324)
(17441)
问题(14704)
(11892)
技术经济(11786)
统计(11487)
科技(11380)
(11366)
商业(11070)
理论(11029)
(10794)
(10605)
共检索到353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猛飞  邵忍丽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东北地区GDP增长率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下跌,2015年跌落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谷,其GDP增长率仅为1.1%,未来GDP增长率变化趋势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僵化落后;经济结构单一、效率低下等。为此,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个方面入手,加快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失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元  王梓宸  
当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地区竞争能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趋势明显,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工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巨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优势。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支持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元  王梓宸  
当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地区竞争能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趋势明显,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工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巨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优势。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支持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英敏  刘佳丽  
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是多年累积的内在矛盾爆发,又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表现: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未能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大中小企业协作共进的市场竞争机制,"病态"的产业结构惯性演化为市场化不足的"体制缺陷";制度创新缺失,个别时段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逆工业化特征,尚未形成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动力转换的营商环境,亟待把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纳入研究视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调整东北经济的产业结构应立足于生产方式和各类产业的结构性变革,通过机制、体制及制度创新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夯实东北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基础,着力提升各类产业的竞争力,全方位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玉山  代栓平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结构调整是消除结构性利益差别的重要方式,它因高低端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平抑需要而发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结构调整本质上是对原有经济利益的重新安排,考虑到调整后的利益结构的稳定性和反馈效应,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建立相适应的制度来协调和稳定经济系统内的利益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结构主义的观点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超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及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影响,近几年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瓶颈。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吉林省为个案进行剖析,发现要从根本上破解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结构不协调、供需错位而导致的制造业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问题,应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海星  谷成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合理布局和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东北老工业企业以装备制造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面临着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企业重组,资源开采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职工安置,以及解决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财税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因地制宜地给予东北地区一定的财税政策支持,将有利于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提供政策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现杰  徐泽民  
(一)“以人为本”,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职工下岗再就业难题 目前,困扰东北老工业基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富余人员的剥离、再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针对实际,转变观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符合东三省省情的就业发展战略。 1.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提高就业弹性系数实现劳动力供求平衡。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未低于7%,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从就业数量来看,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正好是第一、二、三产业总和的50%,为36870万人。据测算,不算失业人口,目前,我国农村富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芳  朴光姬  
面临"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东北地区应当立足于打造"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的定位,结合各自优势,选择特色突出而又相互衔接的路径,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黑龙江省应该利用沿边、沿江优势,全力打造对俄开放的主要窗口;吉林省则发挥中间省份的优势,借港出海、借道出港;辽宁省应该利用腹地和港口优势,打造丝路东段海陆空联运起点,并引领东北地区的通关便利化和金融服务建设。同时,黑、吉、辽三省还需加强与内蒙古自治区合作,共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东北亚合作的枢纽地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荣庆  
东北三省与浙江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值得进行经济学比较的区域。东北三省的“资源力”远远大于浙江省,但是其“经济力”却大大小于浙江省。造成东北三省资源经济力系数严重偏小的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低下,因此,东北三省应当学习、借鉴浙江省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来谋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东北三省和浙江省有关部门能够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互相协调,就可以推动两个区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不同区域的经济力函数都达致增长的双赢格局。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郭砚莉  
如何补偿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性沉淀成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次腾飞的基本保证。在补偿或减少沉淀成本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价格市场化,而且还需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甚至进行必要的产权结构置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地  孙志国  郭进伟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进程明显提速。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绩效持续滑坡,不仅竞争性领域存在体制僵化、结构失衡、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的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城市公用事业)也积累了十分复杂的制度和技术层面的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容易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燕南  
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在建国初期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结构转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整体经济不乐观。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应根据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发挥优势,剔除弊端。当前,东北地区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新一届东北振兴政策的机遇,大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统筹工业产业发展布局,其中应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龚新  李柏洲  韩笑  
产业集群这一具有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进行可行性分析,运用区位商指标对吉林省六大主要产业进行了区位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