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5)
2023(10039)
2022(8275)
2021(7339)
2020(5951)
2019(13288)
2018(12757)
2017(23909)
2016(12373)
2015(13944)
2014(13929)
2013(13628)
2012(12749)
2011(11743)
2010(11817)
2009(11509)
2008(10977)
2007(9819)
2006(8977)
2005(8407)
作者
(35928)
(30417)
(30296)
(28910)
(19318)
(14151)
(13633)
(11645)
(11533)
(10581)
(10544)
(9955)
(9900)
(9686)
(9541)
(9291)
(8946)
(8794)
(8645)
(8491)
(7867)
(7257)
(7170)
(7007)
(6791)
(6738)
(6583)
(6345)
(6068)
(5896)
学科
(73381)
经济(73290)
管理(42682)
(35035)
(29980)
企业(29980)
方法(21257)
地方(18276)
数学(18159)
数学方法(18014)
中国(16374)
(16231)
业经(16005)
(15275)
(14967)
(14705)
地方经济(12699)
(11745)
(10444)
金融(10441)
环境(10374)
农业(10293)
(9955)
银行(9940)
(9578)
(9119)
财务(9098)
财务管理(9078)
体制(9002)
(8745)
机构
大学(191063)
学院(189780)
(90616)
经济(88989)
管理(70785)
研究(67252)
理学(60164)
理学院(59496)
管理学(58745)
管理学院(58364)
中国(50714)
(43626)
(38353)
科学(36369)
财经(33955)
(32622)
(30634)
经济学(30112)
中心(29879)
研究所(28994)
(28935)
经济学院(26683)
财经大学(25123)
(24901)
(24190)
(24175)
北京(24006)
师范(23997)
业大(23034)
(22239)
基金
项目(121749)
科学(97611)
研究(92388)
基金(90387)
(77262)
国家(76646)
科学基金(66564)
社会(63522)
社会科(60318)
社会科学(60308)
基金项目(47051)
(46473)
教育(41587)
自然(39207)
自然科(38263)
自然科学(38256)
(38202)
自然科学基金(37584)
编号(35603)
资助(35321)
成果(29966)
(28851)
重点(27805)
(27752)
国家社会(27481)
(27218)
(25649)
课题(25206)
教育部(24755)
人文(24361)
期刊
(110875)
经济(110875)
研究(63709)
中国(38098)
(34880)
管理(29111)
学报(25791)
科学(24944)
(23981)
大学(20708)
学学(19643)
(19115)
金融(19115)
经济研究(18725)
财经(18513)
教育(17102)
技术(16132)
(16121)
业经(15933)
农业(15783)
问题(13912)
技术经济(10556)
(10452)
世界(9744)
国际(9021)
经济问题(8755)
现代(8726)
统计(8622)
改革(8537)
(8537)
共检索到297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左正龙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文章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以产权理论为主导,围绕降低交易成本的主线,剖析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产权明晰的资源配置效应、智能合约降低交易成本、金融组织体系的金融抑制效应及金融立法的行为规范效应。基于目前绿色金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关键在进一步明晰农地经营权,它是农地能否用作抵押融资的前提,也为后续的绿色产权立法指明了方向,随后的颁证确认为智能合约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则应重在化解“供给型”金融抑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履忠  
我国是一个拥有很大技术市场潜力的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过去因为没有建立专利制度,外国人怕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而不愿把先进技术转让给我们。或者,就采取以索高价的办法来补偿因技术扩散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前几年冶金部和外商谈判引进一项技术,对方就开出两种价格,有无专利保护,费用竟相差四倍。联邦德国转让工业用启动机,日本只需付120万,而我们要付400万;美国转让乙烯装置,日本只需付80多万,而我们要付320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左正龙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要完成振兴乡村的伟大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经济中的核心——金融的服务功能,而进行绿色金融创新能很好地纾解乡村振兴中的各项矛盾。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围绕如何降低交易费用这条主线,分析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针对目前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明晰绿色金融产权、创新契约链融资模式、构建健全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和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嵎喆  周振  
面对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东北地区"十三五"要摆脱"失速"的困境,创造新的繁荣,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就需要培育、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增量扩能、形成新支撑。当前制约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制度供给约束,即市场环境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类管制、限制和"玻璃门"使得资源无法顺畅进入新兴领域,或者即使进入新兴领域的各类资源面对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而难以为继,无法获得适当报酬的扭曲型利益格局对资源的流入流出提供了不恰当的信号,难以实现"以政策启动市场、以市场驱动产业"。为此,东北地区的新兴产业必须做好产业发展和政府转型相结合,要正确认识政府的定位、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目前东北基本具备这些条件。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真抓实干精神,要建立选用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机制,要有大力发展民营等非国有经济的具体措施,要实现城乡经济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早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新波  
本文通过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制度变迁理论和作为过渡过程的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新特点及其所展示的新研究视角的比较,指出了西方制度经济学在解释当前中国过渡过程中的局限性,国内对市场化进程研究的理论误区,以及中国过渡经济学研究或制度经济学研究可能的拓展空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石  
制约和影响东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有四大要素,即:结构、体制、资本、人才。调整结构并使之优化,是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基础;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是振兴东北经济的根本保障;聚集资本,加大投资力度,是振兴东北经济的有效途径;汇集人才,重用人才,则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所在。只有遵从物质利益规律,“四轮”联动,才能如“捷达”车一样驶入振兴东北的“快车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之光  陈甬军  
本文基于2011—2015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和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与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高,极大地阻碍了其经济增长,且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阻碍作用比长三角地区大;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与长三角地区相差不大,但没有发挥与之相当的带动作用。因此,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和追赶发达地区,东北地区首先应该降低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淘汰落后产能;其次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林生  朱振荣  
“振兴东北经济”战略是中央的正确决策,但东北在振兴经济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东北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东北地域的制度文化、冠军全得文化、家族文化、强力行政文化等不经济的文化现象,不利于“振兴东北经济”战略的实施。必须关注并克服东北地域文化的负面影响,才能实现东北经济的振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窦乐  杨洪波  
东北经济的振兴恰逢中国的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发展的新阶段,东北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重化工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本基础,重化工业化对东北经济的振兴是千载难逢,而且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的重大机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审视东北经济的比较优势,并进行相应的产业整合,就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阳春  宁凌  
交通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系统分析,指出需要系统地建立多维度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促进机制。最后提出建设农村公共交通的具体对策:整体协作联动,完善供给建设体系;多维主体参与,稳定供给建设要素;科学政府管制,保障供给建设成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雅淇  林毅夫  
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是事关共同富裕目标能否有效推进的重要议题。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看,一方面,金融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作用,既要因地制宜地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又要与基础设施结构以及其他制度结构相匹配;另一方面,在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乡村振兴的推进既要按照“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制度结构”的路径提升效率,又要注重建立收入的再分配机制以促进公平。因此,为推进共同富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一是要考虑金融体系自身的完善,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有效畅通;二是要增强与当地产业的适配度,推进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三是要完善农村金融发展所需要的配套制度体系,使得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四是要通过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等公益属性的措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将资源向农业农村适当“转移倾斜”;五是加强金融服务不同类型农户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芳  徐学荣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理论,从禀赋结构、生产结构和政府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构建我国乡村振兴成效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乡村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政治四方面因素对乡村振兴五方面成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和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可以用于具体测算和度量全国和各省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也便于相关部门跟踪监测各层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昕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立足公共经济学视角,从供给、需求及执行层面深入剖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并从资金筹集、规划布局、投资监管、支持保障等维度,就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