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3)
- 2023(11675)
- 2022(9827)
- 2021(8980)
- 2020(7613)
- 2019(16787)
- 2018(16156)
- 2017(30682)
- 2016(17011)
- 2015(18489)
- 2014(18215)
- 2013(17850)
- 2012(16502)
- 2011(14843)
- 2010(14732)
- 2009(13721)
- 2008(13675)
- 2007(12166)
- 2006(10572)
- 2005(9641)
- 学科
- 济(62169)
- 经济(62045)
- 管理(55360)
- 业(50779)
- 企(42704)
- 企业(42704)
- 方法(27140)
- 数学(23265)
- 数学方法(23021)
- 财(21564)
- 制(18649)
- 农(18039)
- 中国(17358)
- 业经(15683)
- 学(15070)
- 体(13014)
- 务(12920)
- 财务(12892)
- 银(12865)
- 财务管理(12862)
- 银行(12818)
- 贸(12477)
- 贸易(12465)
- 企业财务(12332)
- 融(12239)
- 金融(12237)
- 行(12212)
- 易(12180)
- 农业(11804)
- 技术(11341)
- 机构
- 大学(241622)
- 学院(238593)
- 济(96581)
- 经济(94635)
- 管理(90012)
- 研究(83278)
- 理学(78387)
- 理学院(77447)
- 管理学(76089)
- 管理学院(75651)
- 中国(63878)
- 科学(53077)
- 京(50146)
- 农(49252)
- 财(48584)
- 所(43069)
- 业大(40861)
- 研究所(39273)
- 农业(39070)
- 中心(38337)
- 财经(37688)
- 江(36382)
- 经(34390)
- 北京(30806)
- 院(30223)
- 经济学(30190)
- 范(28785)
- 师范(28297)
- 财经大学(28283)
- 省(28178)
- 基金
- 项目(166964)
- 科学(131735)
- 基金(124452)
- 研究(113806)
- 家(112476)
- 国家(111574)
- 科学基金(94539)
- 社会(75142)
- 社会科(71257)
- 社会科学(71240)
- 基金项目(66179)
- 省(64231)
- 自然(63512)
- 自然科(62110)
- 自然科学(62086)
- 自然科学基金(61072)
- 划(55182)
- 教育(52296)
- 资助(49580)
- 编号(42339)
- 重点(38315)
- 部(37297)
- 创(35484)
- 制(34251)
- 发(34245)
- 成果(34236)
- 创新(33358)
- 科研(32756)
- 计划(32348)
- 国家社会(32211)
- 期刊
- 济(103380)
- 经济(103380)
- 研究(68185)
- 中国(51523)
- 学报(47644)
- 农(44329)
- 科学(40976)
- 财(39188)
- 大学(35494)
- 管理(34036)
- 学学(33904)
- 农业(28914)
- 融(24790)
- 金融(24790)
- 教育(21863)
- 财经(19477)
- 技术(17107)
- 经济研究(17094)
- 业经(16695)
- 经(16683)
- 业(15275)
- 问题(13788)
- 版(13617)
- 业大(13001)
- 科技(12398)
- 贸(11178)
- 农业大学(11086)
- 理论(10752)
- 技术经济(10468)
- 商业(10294)
共检索到356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西超 胡婧 王亮 陈萌萌
本研究旨在探讨挑战性和阻断性两种性质的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不同作用效果和过程,以及组织支持感受(POS)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对361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阻断性压力源对一般、内部和外部工作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2)挑战性压力源对内部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外部及一般工作满意度无显著预测作用;(3)POS在挑战性压力源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表现为在高POS下,挑战性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更大;(4)POS在阻断性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军 于瑞丽 魏炜
从压力性质视角探讨挑战性-阻断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并检验了情绪在两类压力与创造力关系中的多种中介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正面影响员工创造力,阻断性压力负面影响员工创造力;挑战性压力通过专注、焦虑正面影响员工创造力,阻断性压力通过焦虑正面影响员工创造力,通过愤怒负面影响员工创造力,焦虑的正向中介作用与愤怒的负向中介作用部分抵消。
关键词:
挑战性压力 阻断性压力 情绪 创造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得格 时勘 王永丽 龚会
工作压力一直受到实践者和研究者关注,是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以中国企业员工为样本,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的二维结构观点进行检验,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这两类压力源与员工工作投入和整体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源的二维结构同样适合于中国企业员工样本,并不是所有的压力源都会带来消极影响,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的工作投入和整体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而阻碍性压力源与员工工作投入和整体满意度显著负相关。最后对研究结果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说明,该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压力管理研究内容,也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思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宗波 彭翠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254名企业员工为对象,探讨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对员工情绪衰竭与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上下属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与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与负向影响;阻碍性压力对员工情绪衰竭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挑战性压力的正向影响作用则不显著;上下属关系对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阻碍性压力与情绪衰竭之间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强化了挑战性压力的积极作用,缓解了阻碍性压力的消极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伟 张鹏
基于高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效能在研发员工挑战性压力和主观职涯成功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在阻碍性压力和主观职涯成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组织职涯管理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员工对职业自我效能和主观职涯成功的感知,还能够显著的降低阻碍性压力源的消极影响,并且增强挑战性压力源对研发员工职业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因此组织应识别和分类管理研发员工面临的不同压力,合理设置挑战性压力,减少组织内政治行为、官僚行为以及工作——非工作冲突等消极压力源的影响;重视对研发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完善对研发员工的职业指导和职业支持体系,面向不同员工设计和实施职涯支持方案;通过宽容失败、个性化支持和无边界学习等强化员工感知来自组织的支持;从而助其职业效能和职业生涯的成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卢艳秋 赵彬 阳卓君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对267份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揭示挑战性压力源、二元工作激情、员工失败学习(单环与双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对单环失败学习产生正向影响,对双环失败学习产生倒U型影响;挑战性压力源对和谐型激情产生倒U型影响,对强迫型激情产生正向影响;和谐型激情、强迫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单环失败学习、双环失败学习的关系中均发挥中介作用,且和谐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双环失败学习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强迫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单环失败学习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桂平 朱宇溦
基于压力认知交互理论和工作需求—资源模型,探究了挑战性评价在挑战性压力影响员工创造力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服务型领导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能够积极影响员工的创造力;挑战性评价在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作为组织层面的重要资源,服务型领导强化了挑战性压力与挑战性评价之间的关系,服务型领导水平越高,挑战性压力越能显著预测挑战性评价;服务型领导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挑战性评价在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春平 刘小娟 毛基业
基于压力学习理论,研究IT部门中IT员工边界跨越下工作压力的压力源特征及其学习效应。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发现角色重载、角色模糊具有阻断性压力源特征,工作自主性会由于过渡刺激效应对知识获取和边界跨越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但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却不显著。另外,当控制了角色模糊的影响后,角色冲突呈现出挑战性压力源特征,知识获取在工作压力与边界跨越结果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高掌握目标导向的员工更排斥阻断性压力源;高报酬公平性感知的员工面对阻断性压力源时知识获取水平较低。研究通过展示压力源特征、工作自主性的"过渡刺激"效应、压力影响的调节效应等,在边界跨越情境下拓展了压力学习理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宗波 李锐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分类框架指出,工作压力源可依据其性质及效果分为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表明压力亦有"好""坏"之分。本文在介绍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概念内涵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认知交互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与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等基础理论,以及相应的作用效果模型,并梳理了有关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作用效果的实证研究结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磊 刘燕
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优势地位的获取依赖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而员工在工作场所中普遍感知的工作压力源对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还不明确。对355组领导-下属配对样本进行两阶段问卷调查后发现:挑战性压力源提升个体的心理可得性进而促进主动变革行为,阻碍性压力源降低心理可得性进而抑制主动变革行为;教练型领导加强挑战性压力源对心理可得性的正向影响并进一步激发主动变革行为。鉴于此,组织可以适当提升员工的挑战性压力源,同时削弱阻碍性压力源,为承担挑战性任务的员工配备教练型风格的领导,有助于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提高主动变革的积极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丁照军 王富强 张玲玲
[目的/意义]探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并存的双元压力情境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并检验情绪耗竭、工作—家庭增益与冲突在两类压力源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拓展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前因机制的理解,解析双元压力源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过程机制,对知识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结合资源保存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情感事件理论,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纪检监察系统的718位审查调查业务骨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并考察情绪耗竭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增益在其中的作用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均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呈负相关;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均与情绪耗竭正相关,在监察调查情境下,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会带给监察调查人员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监察调查人员情绪耗竭;情绪耗竭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负相关;情绪耗竭在挑战性压力源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而情绪耗竭在阻碍性压力源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与挑战性压力源相比,阻碍性压力源对监察调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负面作用更大,不仅可以直接降低监察调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也可以通过减少工作家庭增益,增加工作家庭冲突和情绪耗竭来间接阻碍监察调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克英 蒋淼 曹家慧
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与情感事件理论,将创业激情、心理距离与家庭支持纳入个体不同效价压力源对创业机会评估的影响理论模型。基于“压力-情绪-认知-行为”的路径,发掘不同情绪体验对创业机会评估的影响,明晰其中作用机理。采用313份创业者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能促进创业者激情的产生进而积极地评估创业机会,而阻碍性压力源则通过加大创业者对机会心理距离的感知,负面影响创业机会评估。家庭支持减弱了挑战性压力源与创业激情、阻碍性压力源与心理距离间的正向关系。本研究拓宽了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的应用领域,揭开了不同效价压力源与创业机会评估的内部作用机制,从工作-家庭视角深入探究了家庭支持在创业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应对创业压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进才 王浩丁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利用SEM Bootstrap和多群组分析探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代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两类压力源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挑战性压力源减少个体工作心理退缩,阻碍性压力源增加个体工作心理退缩和工作行为退缩;(2)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有显著代际差异,且新生代内部的压力应激反应也有显著差别;(3)工作退缩行为二维度模型在国内情景具有适用性,其量表信效度达标,且压力源对退缩行为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别。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甜 陈春花 宋一晓
本文基于压力—情绪理论与激活理论,本研究从员工工作体验入手,探讨了两种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PRO CESS宏程序及M E D C U RV E宏程序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89名员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中的学习需求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呈倒U型关系;工作繁荣(学习与活力)在学习需求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挑战性压力源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对挑战性压力源进行分类,为解决学者们关于二者间关系的分歧提供了新思路,并对管理者如何实施有效管理策略、促使员工保持工作繁荣状态及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刚 高梦竹 纪谱华 谢懿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主要考察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耗竭和正念思维在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243份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均对员工知识隐藏存在显著正向作用;情绪耗竭在阻碍性压力源与员工知识隐藏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但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知识隐藏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正念对挑战性压力源与情绪耗竭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但对阻碍性压力源与情绪耗竭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