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8)
- 2023(14012)
- 2022(12220)
- 2021(11485)
- 2020(9631)
- 2019(21695)
- 2018(21562)
- 2017(41623)
- 2016(22432)
- 2015(24738)
- 2014(23975)
- 2013(23641)
- 2012(21562)
- 2011(19369)
- 2010(19217)
- 2009(17387)
- 2008(16824)
- 2007(14729)
- 2006(12586)
- 2005(10773)
- 学科
- 济(83900)
- 经济(83808)
- 管理(69489)
- 业(66383)
- 企(56940)
- 企业(56940)
- 方法(40011)
- 数学(34173)
- 数学方法(33788)
- 财(22345)
- 中国(22274)
- 农(21804)
- 业经(20058)
- 技术(19846)
- 学(19327)
- 地方(16580)
- 理论(15519)
- 制(15516)
- 农业(14836)
- 贸(14636)
- 贸易(14626)
- 务(14559)
- 财务(14499)
- 财务管理(14477)
- 易(14196)
- 企业财务(13828)
- 银(13771)
- 银行(13728)
- 和(13640)
- 技术管理(13376)
- 机构
- 大学(309792)
- 学院(307509)
- 管理(126765)
- 济(120573)
- 经济(117992)
- 理学(111153)
- 理学院(109931)
- 管理学(108096)
- 管理学院(107526)
- 研究(100341)
- 中国(73091)
- 京(64951)
- 科学(63398)
- 财(54806)
- 所(49238)
- 农(48475)
- 业大(46887)
- 中心(45363)
- 研究所(45316)
- 财经(44753)
- 江(43693)
- 经(40889)
- 北京(40483)
- 范(40037)
- 师范(39654)
- 农业(38004)
- 院(36941)
- 经济学(35978)
- 州(35549)
- 商学(33781)
- 基金
- 项目(219392)
- 科学(174030)
- 基金(160639)
- 研究(159231)
- 家(140453)
- 国家(139280)
- 科学基金(120812)
- 社会(101061)
- 社会科(95853)
- 社会科学(95831)
- 基金项目(86128)
- 省(85967)
- 自然(79646)
- 自然科(77902)
- 自然科学(77884)
- 自然科学基金(76536)
- 教育(72852)
- 划(72187)
- 资助(64827)
- 编号(63699)
- 成果(50661)
- 创(49610)
- 重点(48528)
- 部(48021)
- 发(45779)
- 创新(45567)
- 课题(43474)
- 科研(41834)
- 国家社会(41624)
- 教育部(41395)
- 期刊
- 济(125400)
- 经济(125400)
- 研究(88416)
- 中国(57189)
- 学报(49964)
- 管理(47336)
- 科学(46370)
- 农(42986)
- 财(40643)
- 大学(37752)
- 学学(35547)
- 教育(35433)
- 农业(30102)
- 技术(26058)
- 融(24879)
- 金融(24879)
- 财经(21441)
- 业经(21128)
- 经济研究(20470)
- 经(18295)
- 科技(17279)
- 业(16377)
- 图书(16252)
- 问题(15857)
- 技术经济(15269)
- 理论(14925)
- 版(14035)
- 实践(13760)
- 践(13760)
- 现代(13721)
共检索到434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甜 陈春花 宋一晓
本文基于压力—情绪理论与激活理论,本研究从员工工作体验入手,探讨了两种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PRO CESS宏程序及M E D C U RV E宏程序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89名员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中的学习需求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呈倒U型关系;工作繁荣(学习与活力)在学习需求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挑战性压力源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对挑战性压力源进行分类,为解决学者们关于二者间关系的分歧提供了新思路,并对管理者如何实施有效管理策略、促使员工保持工作繁荣状态及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皖苏 杨希 杨善林
基于工作压力源视角,以234名"90"后新生代员工为调查对象,分析挑战性压力源对新生代员工主动性-被动性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组织支持感和工作资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对新生代员工主动性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对其被动性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挑战性压力源与新生代员工主动性-被动性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资源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源与新生代员工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同时工作资源能够调节挑战性压力源通过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员工主动性-被动性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磊 刘燕
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优势地位的获取依赖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而员工在工作场所中普遍感知的工作压力源对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还不明确。对355组领导-下属配对样本进行两阶段问卷调查后发现:挑战性压力源提升个体的心理可得性进而促进主动变革行为,阻碍性压力源降低心理可得性进而抑制主动变革行为;教练型领导加强挑战性压力源对心理可得性的正向影响并进一步激发主动变革行为。鉴于此,组织可以适当提升员工的挑战性压力源,同时削弱阻碍性压力源,为承担挑战性任务的员工配备教练型风格的领导,有助于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提高主动变革的积极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宗波 李锐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分类框架指出,工作压力源可依据其性质及效果分为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表明压力亦有"好""坏"之分。本文在介绍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概念内涵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认知交互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与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等基础理论,以及相应的作用效果模型,并梳理了有关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作用效果的实证研究结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门贺 赵慧军 焦昕婷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了工作强化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非线性关系,提出工作强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同时存在损耗效应与增益效应,并考察了知识获取和家庭支持型领导在工作强化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39份领导员工配对样本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工作强化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倒U型影响;知识获取在工作强化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型领导正向调节工作强化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桂平 朱宇溦
基于压力认知交互理论和工作需求—资源模型,探究了挑战性评价在挑战性压力影响员工创造力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服务型领导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能够积极影响员工的创造力;挑战性评价在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作为组织层面的重要资源,服务型领导强化了挑战性压力与挑战性评价之间的关系,服务型领导水平越高,挑战性压力越能显著预测挑战性评价;服务型领导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挑战性评价在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卢艳秋 赵彬 阳卓君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对267份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揭示挑战性压力源、二元工作激情、员工失败学习(单环与双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对单环失败学习产生正向影响,对双环失败学习产生倒U型影响;挑战性压力源对和谐型激情产生倒U型影响,对强迫型激情产生正向影响;和谐型激情、强迫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单环失败学习、双环失败学习的关系中均发挥中介作用,且和谐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双环失败学习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强迫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单环失败学习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进才 王浩丁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利用SEM Bootstrap和多群组分析探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代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两类压力源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挑战性压力源减少个体工作心理退缩,阻碍性压力源增加个体工作心理退缩和工作行为退缩;(2)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有显著代际差异,且新生代内部的压力应激反应也有显著差别;(3)工作退缩行为二维度模型在国内情景具有适用性,其量表信效度达标,且压力源对退缩行为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别。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云硕 刘园园 张帆 褚福磊
在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不断深化,其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索。基于压力认知评估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87份问卷多时间节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使用会通过威胁性评估抑制员工的创新绩效,但会通过挑战性评估提升员工的创新绩效,威胁性评估和挑战性评估在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领导AI符号化不仅调节人工智能使用与两类认知评估之间的关系强度,还显著调节人工智能使用通过两类认知评估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但当领导AI符号化程度高时,挑战性评估的中介作用更强,而威胁性评估的作用更弱。研究结论揭示了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效应,为智能化工作场域中的员工创新管理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宁 张莉 张振铎 王伊芹
文章通过对233名科研院所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挑战性工作压力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并采用层级回归法检验了职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挑战性工作压力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员工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在挑战性工作压力与职业成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
挑战性压力 职业成长 职业自我效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莉 罗瑾琏 张芹
组织创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员工创新活动,而创新活动离不开员工对职业意义与信念的体会。然而,职业召唤在刺激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具有两面性。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角色理论,探索了职业召唤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本研究以中国创新型企业236名员工为研究样本,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职业召唤既可以通过工作繁荣推动创新行为,又可能通过工作负荷阻碍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上述双刃剑效应的重要边界条件。当内部人身份感知高时,职业召唤对工作繁荣发挥促进作用,工作繁荣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强。当内部人身份感知低时,职业召唤对工作负荷发挥抑制作用,工作负荷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弱。本研究为企业如何指导员工职业信念与价值管理及有效创新管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伟 张鹏
基于高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效能在研发员工挑战性压力和主观职涯成功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在阻碍性压力和主观职涯成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组织职涯管理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员工对职业自我效能和主观职涯成功的感知,还能够显著的降低阻碍性压力源的消极影响,并且增强挑战性压力源对研发员工职业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因此组织应识别和分类管理研发员工面临的不同压力,合理设置挑战性压力,减少组织内政治行为、官僚行为以及工作——非工作冲突等消极压力源的影响;重视对研发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完善对研发员工的职业指导和职业支持体系,面向不同员工设计和实施职涯支持方案;通过宽容失败、个性化支持和无边界学习等强化员工感知来自组织的支持;从而助其职业效能和职业生涯的成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丁照军 王富强 张玲玲
[目的/意义]探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并存的双元压力情境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并检验情绪耗竭、工作—家庭增益与冲突在两类压力源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拓展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前因机制的理解,解析双元压力源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过程机制,对知识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结合资源保存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情感事件理论,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纪检监察系统的718位审查调查业务骨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并考察情绪耗竭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增益在其中的作用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均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呈负相关;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均与情绪耗竭正相关,在监察调查情境下,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会带给监察调查人员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监察调查人员情绪耗竭;情绪耗竭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负相关;情绪耗竭在挑战性压力源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而情绪耗竭在阻碍性压力源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与挑战性压力源相比,阻碍性压力源对监察调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负面作用更大,不仅可以直接降低监察调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也可以通过减少工作家庭增益,增加工作家庭冲突和情绪耗竭来间接阻碍监察调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军 于瑞丽 魏炜
从压力性质视角探讨挑战性-阻断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并检验了情绪在两类压力与创造力关系中的多种中介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正面影响员工创造力,阻断性压力负面影响员工创造力;挑战性压力通过专注、焦虑正面影响员工创造力,阻断性压力通过焦虑正面影响员工创造力,通过愤怒负面影响员工创造力,焦虑的正向中介作用与愤怒的负向中介作用部分抵消。
关键词:
挑战性压力 阻断性压力 情绪 创造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龙静 程德俊 王陵峰
本文探讨了高科技企业员工在并购中的威胁感知因素对其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工作挑战性和工作负担因素分析它们对创造力交互影响的作用机制。经验数据表明,当员工将并购感知为威胁时,会对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当员工将并购感知为机会时,会对创造力产生正面影响。而工作负担会调节威胁感知和自我感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与视并购为机会的员工相比,把并购视为威胁的员工如果感受到更低的工作负担,他们将体验比在高工作负担时更高的创造力。但是这种效应在员工视并购为机会时,不那么显著或不存在。同时,在威胁感知、工作挑战性和工作负担之间存在三向互动,所以上述的威胁感知和低工作负担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工作挑战性较高时会更加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增益还是损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挑战-阻碍性压力源对创业者机会评估的影响机制研究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是否导致员工知识隐藏?——情绪耗竭与正念思维的作用
“温度”或“效率”?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远程工作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挑战性-阻断性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支持感受的作用机制
挑战与阻断性压力源对边界跨越结果的影响——IT员工压力学习的有调节中介效应
失败经验是把“双刃剑”?项目失败经验与产品创新性的关系研究
奋起还是躺平:团队断裂带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剥削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双刃”效应:一项经验取样的日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