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4)
2023(4767)
2022(4307)
2021(3932)
2020(3719)
2019(8843)
2018(8739)
2017(17635)
2016(9857)
2015(11401)
2014(11769)
2013(11956)
2012(11279)
2011(10203)
2010(10284)
2009(9686)
2008(9916)
2007(9119)
2006(7729)
2005(6937)
作者
(29627)
(25098)
(24733)
(24031)
(15685)
(12097)
(11596)
(9917)
(9218)
(8927)
(8414)
(8332)
(8079)
(7927)
(7926)
(7909)
(7769)
(7365)
(7272)
(7118)
(6308)
(6117)
(6084)
(5787)
(5636)
(5636)
(5609)
(5526)
(5125)
(5083)
学科
(43474)
经济(43430)
(30148)
管理(28772)
(24620)
企业(24620)
方法(23354)
数学(21125)
数学方法(20963)
(15442)
(11913)
中国(10006)
(9978)
财务(9963)
财务管理(9940)
企业财务(9455)
(9002)
(8660)
贸易(8660)
(8403)
地方(8174)
(7876)
农业(7773)
业经(7693)
(6740)
银行(6720)
(6581)
(6426)
金融(6424)
(6327)
机构
大学(148172)
学院(147042)
(62509)
经济(61170)
管理(56485)
理学(48574)
研究(48291)
理学院(48048)
管理学(47266)
管理学院(46990)
中国(37248)
(30854)
科学(30268)
(29013)
(27709)
(25570)
业大(23439)
研究所(23257)
中心(23182)
财经(23179)
(22362)
农业(22164)
(20903)
经济学(19808)
北京(19431)
(18439)
师范(18244)
经济学院(18135)
(17579)
财经大学(17079)
基金
项目(94762)
科学(73260)
研究(68177)
基金(68098)
(59071)
国家(58592)
科学基金(49255)
社会(42244)
社会科(39991)
社会科学(39974)
(37447)
基金项目(36493)
自然(31992)
教育(31571)
(31551)
自然科(31215)
自然科学(31203)
自然科学基金(30649)
资助(28716)
编号(28440)
成果(23386)
(21574)
重点(21404)
(20492)
(19418)
课题(19085)
科研(18746)
教育部(18251)
创新(18213)
大学(17940)
期刊
(65866)
经济(65866)
研究(40822)
中国(25543)
(24392)
(24327)
学报(23988)
科学(21025)
管理(17686)
大学(17506)
学学(16551)
农业(15985)
(14271)
金融(14271)
技术(12452)
教育(12436)
财经(11680)
经济研究(10716)
业经(10620)
(9935)
问题(9380)
(8946)
技术经济(8209)
理论(7818)
统计(7669)
(7437)
(7406)
商业(7346)
实践(7097)
(7097)
共检索到211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解龙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按资分配正日益普遍,致使价值的创造与分配不对称,即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和剩余价值社会化的矛盾已成为令人困惑的理论难题。因此本文进行了全新的探索:①阐明按资分配中的“资”是一种通用的生产要素;②在我国首次揭示劳动工具对人类活劳动“吸收──储存──转移──释放”的重要功能和创立“间接活劳动”的崭新概念;③分析了“间接活劳动”通过劳动工具及其泛化形态创造价值的过程,重新界定了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与内容,对价值构成提出了新的“三位一体”观点。因此,新增财富的按资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在本质上是按间接活劳动分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武建奇  
本文所说的按资分配,就是以生产中物的要素为尺度来进行收入分配。按资分配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的分配形式,其作用是其它任何分配形式所无法代替的,因而是不可缺少的。过去对待按资分配有一种偏见,即把它视为与社会主义水火不相容的一种分配形式,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消灭了资本家私人所有制,按资分配也就失去了存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水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条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决定的。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不是与按劳分配相对立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不反映剥削关系 ,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组织可以把追求最大利润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和准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希敏  白永秀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友梅  阚京华  
法务会计是会计学、审计学与法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法务会计人才是我国目前比较紧缺的人才,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文章提出了五点关于法务会计正本清源的认识,分析我国法务会计职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探讨我国法务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选择,以利于完善我国法务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法务会计职业人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雪  
泰勒管理思想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1901年以前,泰勒管理思想是技术主导阶段,体现的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1901—1911年,泰勒逐渐认识到人的价值、人在管理和生产中的作用;1911年后,泰勒最终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也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管理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海生  
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分配制度中两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二者的关系是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致力于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新视角分析按资分配对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文涛  
(1)按资金分配。所谓有按资金分配,指劳动者或居民个人依法转让资金使用权,并按转让资金的数量和时间长短,分配个人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如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海生  
按资分配是一种重要的分配方式。按资分配能够促进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本文研究按资分配与经济增长模型之间的关系,分析按资分配的宏观经济学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飞星  陈万灵  
本文对社会危机的性质、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制度背景上对社会危机的经济学本质进行了剖析,从制度缺失和制度缺陷角度分析了引发社会危机的制度性原因和特征,并提出了从制度上防止社会危机发生以及进行危机治理的方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海生  解树江  
一、索洛模型的假设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为:Y(t)=F(K(t),A(t)L(t))(1)其中,K(t)和L(t)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A(t)代表技术状况。该生产函数的假定为:(1)K(t)和L(t)的规模报酬不变,即:Y(t)=F(cK(t),c(A)(t)L(t))=cF(K(t),A(t)L(t))(对所有c>0)(2)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芳  
十六大提出的要素按贡献分配,在十五大按要素分配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了要素分配的依据和要素收入的性质,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本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前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