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7)
2023(7545)
2022(6443)
2021(6042)
2020(5159)
2019(12029)
2018(11974)
2017(22921)
2016(12764)
2015(14643)
2014(14599)
2013(14120)
2012(12730)
2011(11506)
2010(12065)
2009(10962)
2008(10988)
2007(9671)
2006(8539)
2005(7519)
作者
(38805)
(32496)
(32356)
(30479)
(20508)
(15398)
(14594)
(12595)
(12380)
(11752)
(11208)
(11108)
(10395)
(10366)
(10111)
(9940)
(9636)
(9627)
(9440)
(9183)
(8130)
(8058)
(7982)
(7406)
(7225)
(7212)
(7188)
(7045)
(6591)
(6558)
学科
(52381)
经济(52342)
管理(35327)
(34182)
方法(28634)
(27628)
企业(27628)
数学(25351)
数学方法(24759)
(13587)
中国(12697)
(12515)
理论(11461)
业经(10804)
(9938)
农业(9247)
(8960)
贸易(8955)
(8716)
(8376)
地方(7707)
技术(7539)
环境(7479)
(7342)
(7206)
教学(6894)
(6678)
财务(6643)
财务管理(6630)
(6358)
机构
大学(187816)
学院(187571)
管理(71270)
(70688)
经济(69190)
理学(62528)
理学院(61792)
研究(60811)
管理学(60002)
管理学院(59689)
中国(43862)
科学(40785)
(39968)
(35633)
业大(32130)
(31662)
(29957)
研究所(29360)
农业(28358)
(28228)
中心(27414)
(25441)
师范(25104)
财经(24849)
北京(24514)
(22498)
(22204)
技术(21944)
经济学(21415)
(21324)
基金
项目(129832)
科学(101770)
基金(93884)
研究(90250)
(83627)
国家(82980)
科学基金(70753)
社会(55877)
社会科(52998)
社会科学(52980)
(52174)
基金项目(49157)
自然(48168)
自然科(47131)
自然科学(47117)
自然科学基金(46280)
教育(44323)
(44252)
资助(39959)
编号(36207)
重点(29927)
成果(28946)
(28201)
(27155)
(27078)
课题(25766)
计划(25358)
创新(25247)
科研(25171)
大学(24213)
期刊
(72145)
经济(72145)
研究(48578)
中国(35568)
学报(33879)
(31111)
科学(29828)
管理(26530)
大学(25452)
学学(23628)
教育(23503)
(22172)
农业(21878)
技术(19510)
统计(15070)
(12922)
(12417)
业经(11838)
决策(11685)
财经(11677)
经济研究(11578)
(11321)
金融(11321)
图书(11035)
(10146)
(10098)
技术经济(9971)
业大(9704)
资源(9404)
科技(9273)
共检索到265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世聪  
我们从价值角度将生产要素概括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两个方面,从而按照这两个方面对企业人力、物力创造的贡献价值进行会计分离,并对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及其会计分离模型的设计作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会计分离模型分别反映人力物力各自创造的贡献价值,为计量人力资本群体、个体贡献价值创造亟为有利的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爱青  
按生产要素概括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按照这两个方面对企业人力物力创造的贡献价值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分离模型的设计作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分离模型分别反映人力物力各自创造的贡献价值,为计量人力资本群体、个体贡献价值创造和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提供了量化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新成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素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海燕  
文章以企业为单位,在企业现有会计体系基础上,提出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率概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劳动性生产要素贡献价值从企业新增价值中分离出来,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岗级调整系数、个体绩效价值调整系数,计量出企业中各类型劳动性生产要素群体及个体参与企业新增价值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最终构建了基于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的收入分配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森林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试对按生产 要素贡献分配的内涵和客观依据进行初步分析,同时揭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实践意义及实现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祥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各种合法非劳动收入的地位,缩小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此制度改革,须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完善机制,建立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主导的多元化收益分配的模式,优化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永志  任力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在于生产要素的所有制 (产权 )关系 ,我国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一分配方式会对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带来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避免收入差距过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任志军  
某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是衡量该要素的贡献的合适尺度;市场经济中,厂商追求最大化利润的行为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即要素收入与其边际收益产品相等。要使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得以真正确立和运行,必须再造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微观基础,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长林  
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这是十六大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方式。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非公有生产要素,而且主要包括公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并非都是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也并非都是剥削收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珺  晏智杰  
在我国分配制度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从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就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共同生产的价值,按各种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依据产权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产权论分别从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两个方面论证了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两论又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洋  
人力资源个人价值难以计量成为阻碍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重大难题。本文立足于高科技软件开发企业,设计出既能尊循传统会计原理,又能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人力资源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个人贡献价值系数法",以期为人力资源价值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李新记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