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2)
2023(8485)
2022(7178)
2021(6530)
2019(12294)
2018(12304)
2017(23688)
2016(12585)
2015(14217)
2014(14127)
2013(14080)
2012(13620)
2011(12707)
2010(13030)
2009(12388)
2008(12185)
2007(11280)
2006(10925)
2005(10320)
2004(9280)
作者
(38682)
(32130)
(32058)
(30825)
(20772)
(15385)
(14682)
(12624)
(12277)
(11717)
(11342)
(10950)
(10917)
(10651)
(10618)
(10086)
(9611)
(9541)
(9525)
(8859)
(8348)
(8012)
(7939)
(7813)
(7485)
(7310)
(7266)
(6844)
(6708)
(6376)
学科
(78906)
经济(78749)
管理(33304)
(28359)
方法(26148)
(24273)
企业(24273)
数学(21359)
数学方法(21221)
地方(17696)
(17671)
中国(17589)
业经(16291)
(15691)
(14610)
(13190)
地方经济(12486)
(12005)
(11621)
金融(11620)
(10837)
理论(10825)
(10814)
银行(10814)
(10527)
农业(9700)
(9311)
贸易(9301)
体制(9067)
(8737)
机构
大学(193654)
学院(191736)
(94647)
经济(92927)
研究(76611)
管理(68150)
中国(61042)
理学(56607)
理学院(55967)
管理学(55127)
管理学院(54763)
(44593)
科学(42507)
(42245)
(40136)
(35676)
研究所(35570)
财经(33739)
中心(33283)
(31641)
经济学(30623)
(30549)
北京(27741)
农业(27668)
经济学院(27002)
(26507)
业大(26416)
财经大学(24989)
(24362)
师范(24075)
基金
项目(112763)
科学(88599)
基金(82696)
研究(82346)
(72762)
国家(72124)
科学基金(60392)
社会(56073)
社会科(52074)
社会科学(52046)
(42192)
基金项目(42020)
自然(37236)
教育(37026)
自然科(36322)
自然科学(36307)
(35732)
自然科学基金(35701)
资助(35306)
编号(31844)
成果(27001)
(25951)
重点(25874)
(25413)
国家社会(23391)
课题(23002)
教育部(22430)
(22382)
(21471)
人文(21258)
期刊
(121573)
经济(121573)
研究(71993)
中国(44886)
(33882)
(32963)
学报(30010)
管理(28894)
科学(28127)
(25155)
金融(25155)
大学(23371)
学学(21991)
经济研究(21572)
农业(21314)
教育(19829)
财经(19320)
业经(18125)
(16861)
技术(15908)
问题(15296)
世界(11964)
(11646)
理论(11458)
技术经济(11290)
(10866)
国际(10680)
商业(10539)
统计(10218)
经济问题(9854)
共检索到328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温桂芳  
一、当前粮食流通和价格体制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粮食作为真正的或完全的商品,而是作为“特殊”商品进行管理。在政策实施上,无论是收购价格还是收购数量,都是指令性的,农民作为生产者,在这方面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在经营上,则又把粮食作为“大福利”商品供应城镇居民,长期实行低价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玉奎  程应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筑产品价格改革步伐刘玉奎,程应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发育的重要因素。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价格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当前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已经实行市场调节。相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用深   余新平  
90年代粮食价格改革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根据“国家指导市场,市场引导生产与消费”的总体设想,逐步理顺购销价格,放开粮价,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一、粮食价格改革要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模式。但人们在理解上,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主张价格改革应以调为主,即通过国家有计划的调整,使粮食价格反映其价值和供求关系,价格的主要形式是计划价格;另一种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主张价格改革应以放为主,即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价格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凯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粮食新体制马凯我国是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体制改革不断迈出重大步伐,粮食生产大幅增长,人民的吃饭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贤进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按照这个新的目标模式加快经济改革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统计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统计工作必须相应地深化改革。本文试图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对统计工作的进一步改革问题谈些看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鲁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以市场调节价格作为主要价格形式。现在的问题一是应该保留哪些商品和劳务实行计划价格,怎样形成计划价格,二是对于市场调节价格怎样进行间接宏观调控,三是取消价格双轨制应该采取什么步骤,本文将就这三个问题谈谈看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着眼宏观视角,思考和分析了新时代、新环境下深化粮改和促进发展的新特点。其中,特别强调关键性、方向性、共享性、绿色性、安全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新理念为核心和灵魂,对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和完善粮食价格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和阐述。本文提出:粮食流通要引入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及"互联网+"新商业形式;建立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对小麦、稻谷两大谷物继续实行"托市收购"政策,但需要对托市价格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大豆、棉花主要农产品继续进行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着力做到指导思想明晰化、改革方案透明化、价格水平合理化、价格水平合理化、实施程序简易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王雅鹏  
该文通过比较市场化改革前后中国粮食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差异后发现,改革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但粮食价格波动更加剧烈,产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和价格对产量变化的反应都更加敏感。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得到加强,粮食流通对其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价格因素在市场中被放大了。所以,应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立以期货市场为先导的粮食市场体系和现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明波  朱永红  
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两者对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决定理论有一致之处。两者都认为:就总体而言,价格是在市场中、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买卖双方竞价形成的。有买卖,有交换,有市场,才有价格。价格体现的是买卖双方的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国光  
中国的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价格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逐步向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动态价格体制过渡。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是价格改革和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当前虽然还存在着影响物价总水平波动的多种因素,但物价总水平的波动不仅存在于价格改革的进程之中,而且是和市场经济相伴随的一种必然现象。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的调控手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韦新龙  
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完整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宏观调控的三者统一。其中,市场主体——企业的活力是轴心,市场体系是条件,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是调节市场和企业的操纵杆。如果不把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搞活,企业没有活力,职工没有动力,对市场竞争和国家的宏观措施都很难作出积极反映,市场和宏观调控也就失去了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只把企业搞活,而没有完整的市场体系,企业就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去调节。如果把微观企业搞活了,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也形成了,而没有国家综合运用宏观调节手段进行干预,必然会出现经济运行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因此,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粮食企业、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和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帅传敏  张琦  
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来看,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重要;我国应该适当扩大进口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以适度的国际交换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效率;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是由粮食商品的特殊属性和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各国粮食流通体制变革的普遍规律;我国应在放开粮食收储市场的同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以确保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来保  
从2000年起,我国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粮食价格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生产机制和价格机制初步建立,逐步扩大放开粮食市场的地区范围,条件已基本成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滁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敏谦  李明生  罗叶  
文章认为,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于理顺粮价,增加粮农利益,减轻财政负担,疏理流通渠道等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粮食的供给受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双重约束波动较大.而需求的刚性强,加之粮食政策和购销体制多变,粮农、粮食经营者和政府在渐进的改革中经历了不少的波折。文章针对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粮食供给环境紧张,购销政策不稳定,收购价格不合理,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乏力,以及经营主体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坚持市场取向为改革原则,以及稳定生产与供给,掌握必要粮源以调控市场,制定合理收购价格,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等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