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6)
- 2023(4555)
- 2022(3788)
- 2021(3538)
- 2020(2947)
- 2019(6902)
- 2018(7067)
- 2017(11851)
- 2016(6187)
- 2015(6814)
- 2014(6827)
- 2013(6207)
- 2012(5747)
- 2011(5180)
- 2010(5558)
- 2009(5050)
- 2008(5275)
- 2007(4872)
- 2006(4738)
- 2005(4096)
- 学科
- 济(21611)
- 经济(21566)
- 管理(14642)
- 业(12196)
- 企(10110)
- 企业(10110)
- 中国(9492)
- 制(8598)
- 农(7989)
- 体(6261)
- 地方(6240)
- 业经(6145)
- 财(5959)
- 教育(5548)
- 融(5504)
- 金融(5504)
- 银(5417)
- 银行(5415)
- 体制(5332)
- 行(5269)
- 农业(4774)
- 理论(4686)
- 教学(4682)
- 方法(4122)
- 发(4107)
- 税(3927)
- 制度(3858)
- 度(3858)
- 税收(3802)
- 收(3765)
- 机构
- 大学(78974)
- 学院(77047)
- 研究(32448)
- 济(31789)
- 经济(30982)
- 管理(26043)
- 中国(25159)
- 理学(20417)
- 理学院(20120)
- 管理学(19699)
- 管理学院(19523)
- 京(18528)
- 财(18148)
- 科学(17542)
- 所(15762)
- 中心(14875)
- 江(14305)
- 研究所(13760)
- 范(12790)
- 师范(12584)
- 北京(12531)
- 院(12214)
- 财经(12160)
- 农(11992)
- 经(11117)
- 省(11027)
- 州(10884)
- 教育(10465)
- 师范大学(10232)
- 经济学(9635)
- 基金
- 项目(47045)
- 研究(39718)
- 科学(35992)
- 基金(31311)
- 家(28018)
- 国家(27228)
- 社会(23388)
- 科学基金(22199)
- 社会科(21854)
- 社会科学(21846)
- 教育(19449)
- 省(18379)
- 编号(16909)
- 成果(15945)
- 基金项目(15846)
- 划(15309)
- 课题(13270)
- 自然(12254)
- 资助(12000)
- 自然科(11879)
- 自然科学(11873)
- 自然科学基金(11661)
- 年(11285)
- 重点(11156)
- 发(10656)
- 部(10467)
- 性(10434)
- 大学(10248)
- 制(10135)
- 项目编号(10012)
共检索到147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兵 侯世昌 倪维斗
“七五”期间,国家计委在科学院和高等学校重点投资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五”期间,还将建设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加强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重大战略措施,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的支持下,我校“七五”期间建成了摩擦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化学工程、集或光电子学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五”期间我校在国家支持下,还将建设煤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锦周 郭占成
以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从科研方向、制度建设、管理运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设,其中重点阐述了科研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科研贡献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制系统的完善能够为建立一支综合业务素质突出、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在国际科技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队伍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鲁世林 李侠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困境包括:主管部门合作不够紧密,建设规划需要统筹;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整体规模偏小,研究方向及特色需进一步明确;运行模式未形成联动体系,实验室之间缺乏互动与活力;布局优势未能有效凸显,学术生长点较为模糊;评估体系有待调整,评价指标亟需体现国家使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优势整合原则。具体应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规划统筹,增强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大力增加实验室财政投入,调整拨款机制与方式;找准实验室发展定位和特色,调整组织形式并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家级实验室办公室建设,严格落实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依托大型项目,建设全球顶尖科研设施;科技部要主导评估过程,评估体系设计要体现国家使命。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童浪 杨倩倩 张景瑞 薛柏琼 李斌
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体化建设对于高水平推进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国内外科研实体发展经验,首先阐述重点实验室实体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分析目前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功能使命、固定人员、任务经费、场地设施、机构制度等因素,将重点实验室实体划分为五个阶段,提了分阶段推进实验室实体化建设的思路,以期为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实验室 重组 实体化 法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谢斌 陈绮
为提升显微成像平台科研价值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服务能力,实验室通过实施合理购置、分类安置和管理设备,科学规划设备使用,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流程,切实做好平台对外开放共享等措施,经5年实践,实现平台高效运转,并推动高水平论文发表和实验新方法开发,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清龙
近几年来,我国各高等学校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国家投资、自筹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等多种集资渠道,创办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据统计,自1984年以来,已在各高校建立和装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30多个。1988年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国家验收。近期,又有4个通过了国家验收,它们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清华大学摩擦学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实验室,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今后两年,计划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近60个。预计到1993年前后,我国将会有近百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和座落在全国各高等学校。创办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一个新事物。它以其蕴含的重大意义和显露端倪的多功能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给予高度评价。可以预计,它将以极强的生命力而不断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万源星 王怡舒 吴安其
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使其逐步成为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外的基础研究力量,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经之路。借助分批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场景,采用PSM-DID模型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表现为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但对基础研究成果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规模较大企业和竞争程度较低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基础研究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由长延
80年代初,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科技竞争和国内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为了开拓我国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局面,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后劲,国家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和装备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并以高度改革的精神,大胆地引进了“开放、流动、联合”的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宁 郭爽 徐召 李昂 胡宁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了这方面的建设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丹 刘然 王启亮
该文介绍了学科交叉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平台共享、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得到的支持。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在拓展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时期,总结学科交叉团队培育经验,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坚持基础探索和工程技术相辅相成、光子学
关键词:
光通信 信息光子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继凯
基于调查问卷回收数据,实证检验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身特性和运行机制因素影响显著,嵌入环境因素存在部分影响,而关系因素无影响。此外还获得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仍旧依附于"资源吸引资源"的捕获体系,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开始对这一过程施加影响等若干重要发现。基于研究结论与发现,提出了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群落、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社会化嵌入、创新驱动转向和确立主体意识的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兵 秦竹
论高等学校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政地位王兵秦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总称基础性研究)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它对稳定基础性研究人员队伍,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设在高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国瑜 张英
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实验室选择的研究方向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积累、围绕国家目标与发展战略、立足于科学发展前沿、促进科研特色的形成。主要研究方向一旦被确定,就应整合科技资源,深化研究方向内涵。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科技资源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