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2)
2023(6358)
2022(5170)
2021(4549)
2020(3685)
2019(8362)
2018(7928)
2017(15361)
2016(7784)
2015(8700)
2014(8768)
2013(8914)
2012(8666)
2011(8114)
2010(8419)
2009(7954)
2008(7764)
2007(7181)
2006(6670)
2005(6236)
作者
(25164)
(21186)
(21169)
(20339)
(13573)
(10092)
(9547)
(8257)
(8100)
(7547)
(7477)
(7167)
(7165)
(6890)
(6721)
(6581)
(6217)
(6160)
(6129)
(5581)
(5442)
(5202)
(5194)
(5014)
(4863)
(4851)
(4673)
(4289)
(4234)
(4040)
学科
(60865)
经济(60833)
管理(21326)
方法(18039)
(17944)
数学(16276)
数学方法(16181)
地方(15435)
(13342)
企业(13342)
(12118)
地方经济(11796)
中国(11299)
(9977)
业经(9255)
(8121)
经济学(8027)
(7935)
金融(7935)
环境(7816)
(7780)
农业(6844)
(6799)
银行(6794)
(6616)
资源(6387)
(6374)
贸易(6366)
(6162)
(6013)
机构
大学(128024)
学院(127434)
(66950)
经济(65776)
研究(50924)
管理(46240)
中国(40706)
理学(38584)
理学院(38137)
管理学(37623)
管理学院(37389)
(29989)
科学(27893)
(26598)
(26113)
财经(23564)
研究所(23307)
经济学(22700)
中心(22521)
(21386)
经济学院(20098)
(19733)
(19274)
(18191)
财经大学(17459)
北京(17279)
业大(15955)
(15673)
师范(15556)
科学院(15408)
基金
项目(78443)
科学(62765)
基金(59617)
研究(55725)
(52673)
国家(52334)
科学基金(44512)
社会(38432)
社会科(36573)
社会科学(36564)
基金项目(30955)
(28076)
自然(27987)
自然科(27288)
自然科学(27284)
自然科学基金(26799)
资助(24655)
(24214)
教育(23870)
编号(20266)
(18289)
重点(18255)
(17867)
国家社会(17039)
成果(16146)
教育部(15423)
(15240)
(15210)
经济(15100)
中国(15014)
期刊
(82684)
经济(82684)
研究(44814)
中国(25085)
(22590)
科学(18512)
管理(18335)
学报(17619)
(16564)
(15976)
金融(15976)
经济研究(14567)
大学(13530)
财经(13342)
学学(13228)
(11640)
农业(10676)
问题(10296)
业经(10235)
技术(10130)
技术经济(8188)
(8067)
国际(7596)
世界(7572)
统计(7529)
资源(6780)
经济问题(6556)
(6313)
经济管理(6216)
商业(6188)
共检索到208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波翀  郝寿义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征地前后农民福利的变化 ,认为征地补偿应该包括土地持续性收益、失地农民规避风险的成本和人力资本提升的成本三个方面。此外 ,失地农民还应该分享因土地用途变更而产生的增值收益。最后 ,本文提出以土地评估作为基础的征地补偿确定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卫东  彭俊  
研究目的:提出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土地价格评估法。研究结果:中国征地补偿标准可以根据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际损失和政府出让土地价格对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支付能力分别进行计算,区分土地财产权和农民公民权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具有可行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仇大海  
征地安置补偿标准源自《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和各省制定的《征地安置补偿最低保护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个别地区的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实际获得的补偿,远远超出了《土地管理法》关于产值测算的规定标准,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的村民(居民)因此而一夜暴富。这既造成了因攀比补偿收益而出现的诸多征地冲突,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又与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不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新华  
在我国,由于土地所有制度的二元性,无论学术界还是政府层面对征地补偿标准的本质并没有认识清楚,从而导致当前我国征地补偿价格测算方法的非市场性,进而不能满足公正补偿的要求,引发较多的征地冲突。在厘定清楚征地补偿标准本质的基础上,从土地估价方法的角度探讨了以剩余法和市场法来测算征地补偿价格的思路,并发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测算方法测算的征地补偿标准明显要高,从而更有利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障,并从根本上减少征地冲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瑞雪  颜廷武  
研究目的: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下,针对中国现行三种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展开综合考察与评价。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未能准确反映私人物品基础之上的耕地价值;第二,对于耕地公共物品属性认识不足,试图以建立社会保障的"成本"计算征地补偿的社会保障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重大偏误。研究结论:提高补偿标准,改革征地制度,调整失衡已久的利益分配关系刻不容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付时鸣  王勇  
我国的征地制度具有国家垄断的性质,现行的征地补偿费标准缺乏合理性,导致了实际征地中给予农民的补偿费偏低,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权实际上是一个实物期权,从实物期权的定价方式出发,可以建立农地征用补偿费的新标准和新思路。如果采用货币补偿的形式,就应依照期权价格给予农民足额补偿。对征地双方都更有利的是混合补偿的形式,能够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解决他们的生存就业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更合理的农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和方法,才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仕菊  黄贤金  陈志刚  谭丹  王广洪  
研究目的:从耕地价值角度,研究征地补偿标准的构成、测算方法及分配机制,建立合理可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及补偿分配机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价值评估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2007年全国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是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的2.51倍,且高于耕地最低市场价格,与征地补偿标准改革方向一致。研究结论:构建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合理可行的,且耕地各种价值的归宿很明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严重不公,理论界提供的改革思路之一是提高产值倍数,但不改变补偿基准的改革仍然未能脱离计划经济的樊篱,现行补偿标准的缺陷或不公平将会依然存在。未来更可行的改革方案应该是彻底改革,即实行征地区片综合价,但也会引发许多新的不公平。我们应该采取因应措施,避免或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进征地补偿标准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婉莹  
现阶段我国的征地补偿机制存在补偿额度过低、补偿范围不明确、土地新增收益的归属不清晰等问题。文章以土地二元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的地租与地价理论及科斯定理,旨在提出自己关于征地补偿价格标准改善的可行性建议。该文将不动产估价中的市场比较法与收益法引入征地补偿机制中,提出以下建议:(1)集体与失地农民分开补偿,对于有相关权益的土地的损失也应纳入补偿的范围。(2)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进行补偿,其中政府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补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集体的补偿以当前市价为基准进行补偿,可由市场比较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借鉴不动产估价的收益法,通过其净收益除于以当期活期存款利率为基础而确定的资本化率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生国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创新的类型区分公益性与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差别的补偿标准。由于我国没有从法律上明确我国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原则,因此,学者往往从征地补偿实践角度出发,认为我国补偿标准低和补偿范围窄,属于不完全补偿。这种不完全补偿导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受损。针对这个问题,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根据项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划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然后通过实行有差别的补偿标准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差别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小雄  朱晓刚  黄小兰  冯小丽  
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我国以往补偿标准以及新征地补偿标准的利弊比较分析,综合弹性标准、绝对刚性标准以及相对刚性标准各自的优劣,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新征地补偿标准的应用建议:新征地补偿标准作为征地补偿的最低标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梦一  
2013年,A市按照省政府土地征收批复,对辖区内B县C村20亩土地进行征收(包括10亩耕地、5亩集体建设用地、5亩未利用地)。其中,C村村民李某的宅基地及其房屋(150平方米)属于被征收的土地范围,但因对补偿标准不满意,李某不同意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多次协商未果后,A市对包括该地块在内的C村土地进行征收,但对李某宅基地上房屋问题予以搁置。2017年,C村包括李某房屋在内的周围地块已经被划入城市规划区,A市再次启动对李某的房屋拆迁工作。李某认为其房屋应当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补偿标准进行补偿,A市不认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立双  张玉龙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产值倍数法测算征地补偿费,存在着考虑因素单一、补偿偏低等问题,并引发了许多纠纷事件。2005年全国开始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制订工作,与传统的产值倍数法相比较,在征地补偿构成、制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以及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时间上均有所不同,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并没有突破传统,而是在传统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的考虑,使征地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从辽宁省三类公益性项目实例的测算和比较结果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因此新征地补偿标准并非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它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的问题,需要在完善征地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征地的"市价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