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0)
- 2023(11369)
- 2022(9362)
- 2021(8653)
- 2020(7161)
- 2019(16477)
- 2018(15606)
- 2017(29570)
- 2016(15955)
- 2015(17654)
- 2014(17065)
- 2013(17270)
- 2012(16078)
- 2011(14736)
- 2010(14588)
- 2009(13359)
- 2008(13456)
- 2007(11386)
- 2006(10159)
- 2005(8987)
- 学科
- 济(70913)
- 经济(70835)
- 管理(41416)
- 业(40318)
- 方法(33076)
- 企(30193)
- 企业(30193)
- 数学(29571)
- 数学方法(29306)
- 贸(23446)
- 贸易(23434)
- 易(22804)
- 中国(21293)
- 财(19135)
- 农(19045)
- 学(15230)
- 业经(13841)
- 制(12934)
- 农业(12913)
- 地方(11869)
- 出(11057)
- 环境(10665)
- 银(10466)
- 银行(10411)
- 融(10339)
- 金融(10338)
- 收入(10160)
- 关系(10139)
- 行(10046)
- 产业(9892)
- 机构
- 大学(242114)
- 学院(237150)
- 济(109591)
- 经济(108012)
- 研究(91434)
- 管理(85568)
- 理学(75218)
- 理学院(74248)
- 管理学(72904)
- 管理学院(72489)
- 中国(67243)
- 科学(56191)
- 京(51638)
- 农(48094)
- 所(47341)
- 财(45993)
- 研究所(43858)
- 业大(39340)
- 农业(38514)
- 中心(38318)
- 财经(37882)
- 经济学(36335)
- 经(34905)
- 经济学院(33083)
- 院(33075)
- 江(32746)
- 北京(32532)
- 范(29925)
- 师范(29493)
- 财经大学(28492)
- 基金
- 项目(165566)
- 科学(130774)
- 基金(125334)
- 家(113903)
- 国家(113072)
- 研究(112183)
- 科学基金(94568)
- 社会(76138)
- 社会科(72539)
- 社会科学(72523)
- 基金项目(65443)
- 自然(61999)
- 自然科(60673)
- 自然科学(60646)
- 省(60227)
- 自然科学基金(59654)
- 划(53639)
- 资助(51686)
- 教育(50706)
- 编号(39866)
- 重点(38473)
- 部(38202)
- 发(35826)
- 创(34184)
- 国家社会(34095)
- 科研(32540)
- 创新(32312)
- 教育部(32269)
- 中国(32258)
- 计划(31809)
- 期刊
- 济(109717)
- 经济(109717)
- 研究(71413)
- 学报(46590)
- 中国(42882)
- 农(42145)
- 科学(41365)
- 大学(34453)
- 学学(32998)
- 财(32776)
- 管理(30043)
- 农业(29111)
- 经济研究(21225)
- 贸(19476)
- 财经(19202)
- 融(18596)
- 金融(18596)
- 教育(17751)
- 国际(17447)
- 业(16814)
- 经(16694)
- 问题(16471)
- 技术(15735)
- 业经(15705)
- 世界(14240)
- 版(12489)
- 业大(12234)
- 技术经济(11441)
- 统计(11385)
- 科技(10905)
共检索到344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欣 李秀敏 穆晓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要素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波动过程。劳动要素报酬所占比重过低,在长期层面上必将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寻找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从中国对外贸易视角出发,将贸易对象按收入水平划分,分析其结构特点,并构建计量回归模型,探讨其对国内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量有明显差别;随着贸易对象地区收入水平的提升,对收入水平越高地区的出口量增加越有利于劳动要素收入提高,而对其进口量的增加更有利于资本要素收入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国际产品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已经充分融入这一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会给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将会提升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使这些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改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培冠 朱婕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
关键词:
居民收入 城乡差异 区域差异 新型城市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划分国家收入水平的三个档次世界银行把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类别。低收入国家是指那些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10美元以下的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亚洲国家和非洲部分国家.中国也在其中。中等收入国家指...
关键词:
收入水平 中等收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强
分区计算对比其他国家的出口相对绩效指数表明,2003年后,中国不同区域指数值走向差异明显,低收入区绩效指数振荡攀升至历史高位。在基于收入水平的要素成本率指标和出口相对业绩、出口发展指数指标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其计量参数表明,只有高收入区省份从2007年始,上年收入水平才对当年出口增长发生具统计显著性负弹性影响。预计未来中国出口增速会下降,但并不会发生增长逆转。高收入区出口转型升级、中低收入区充分发挥成本优势、加强高中低收入区经济联系,有助于强化中国货物出口增长可持续性,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秋锋
笔者把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引入H—O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调整、劳动力有限流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变动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要素密集度转变存在密切联系,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结果;资本深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所有者;作为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贸易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出现和要素密集度背离的现象,原因是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和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贸易结构调整 要素市场扭曲 收入分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正 郑欢 韩骁
基于CHIPS 2002年的数据,检验了收入水平、分配公平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总体上,居民的幸福感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收入不公呈负相关关系。样本划分为平均收入之下样本组和平均收入之上样本组的分组回归显示,收入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在两个组均为正,但低收入组的正向效应更大。收入不公对幸福感的影响在两个组均为负,但低收入组的负向效应更大。分离出收入最高的2%的样本,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公对他们幸福感的影响都不再显著。
关键词:
幸福指数 社会阶层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国 罗楚亮 李实
本文利用2007年CHIP住户调查数据,根据农村家庭外出从业成员的不同界定方式,讨论了不同的外出从业收入核算方式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纯收入核算实践过程中,各地对农户成员外出从业收入的核算方式并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外出户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将核算方式统一调整后,收入差距的估计结果也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略有上升,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及全国收入差距有所下降。因此,在农户成员外出从业收入核算中,需要选择统一而合理的核算口径。这对于准确估算农村居民收入和分析收入分配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户 外出从业 收入核算 收入分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小林 杜鑫
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收入模拟法考察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使参与非农就业农户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588元提高到18275元,全体农户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4164元增加到17890元;与此同时,非农就业还对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从0.4610降低到0.4508。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住户抽样调查相关结果的印证。根据上述结论,中国应当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发挥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双重福利改善效应,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收入 收入分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牟晖 袁胜轩 赵尚梅 陈胜良
以2002~2016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向面板模型对法制与保费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法治与保费收入水平呈负向关系,即社会法制进步在当前阶段抑制了保险业的发展,多次的稳健性检验可以证明实证结果的可信度。究其原因在于,受费率非市场化、社会对保险的认知不充分、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保险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不规范的展业与销售,而非产品与服务。在此约束条件下,越是加强法治越会削弱保险业不规范的发展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保费收入。因此,在加强法治的情境下,保险业应当紧随国有企业改革,着力于加快费率市场化进程和加强民众与企业的风险与保险意识培育,从而为法治规制提供更加具有适应性的配套条件。
关键词:
法治 保费收入水平 费率市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庭良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变动、收入水平对产业结构的长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与物价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物价增长率的变动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勇健 李萍
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利用2000-2009年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同组成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对农民纯收入影响显著的是:农业技术水平、人均社会投资、人均耕地面积,他们通过分别影响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最终影响农民纯收入水平;虽然农村固定投资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但人均固定投资对农村居民高收入群体的促进作用高于低收入群体,且主要作用于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耕地面积对工资性低收入群体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工资性高收入群体的抑制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晓亮
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是我国今后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重点和目标,即实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消灭贫困人口。为此,在收入分配理论方面要实行一系列创新和突破;实践上,中等收入者的扩大,只能或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灭贫困其实质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华民
对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辖区金融业员工收入水平、分配结构和薪酬体制的调研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收入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其分配结构有欠合理,要改变其人力竞争劣势,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改革薪酬体制:一方面,政府应该放松对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制的管制政策;另一方面,应该强化绩效和人力资本在收入决定体制中的权重,以保证薪酬体制能够真正激励员工努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耀 王兆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