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1)
- 2023(9911)
- 2022(8239)
- 2021(7336)
- 2020(5717)
- 2019(13151)
- 2018(12780)
- 2017(23694)
- 2016(12468)
- 2015(14004)
- 2014(14215)
- 2013(14052)
- 2012(13552)
- 2011(12783)
- 2010(13259)
- 2009(12320)
- 2008(11978)
- 2007(10894)
- 2006(10288)
- 2005(9775)
- 学科
- 济(79778)
- 经济(79712)
- 管理(32160)
- 业(28862)
- 地方(26295)
- 中国(22780)
- 企(22151)
- 企业(22151)
- 方法(21166)
- 数学(17319)
- 数学方法(17141)
- 业经(17136)
- 农(16523)
- 地方经济(15744)
- 学(14434)
- 融(12693)
- 金融(12693)
- 发(12080)
- 财(11980)
- 农业(11821)
- 制(11782)
- 银(11521)
- 银行(11511)
- 行(11315)
- 理论(10808)
- 环境(10623)
- 贸(10351)
- 贸易(10339)
- 和(9922)
- 易(9785)
- 机构
- 学院(191499)
- 大学(190015)
- 济(90170)
- 经济(88316)
- 研究(75153)
- 管理(67317)
- 中国(57253)
- 理学(56006)
- 理学院(55298)
- 管理学(54441)
- 管理学院(54069)
- 科学(42679)
- 京(41645)
- 财(41121)
- 所(38267)
- 研究所(34058)
- 中心(32560)
- 财经(31074)
- 江(30233)
- 经济学(28988)
- 经(27983)
- 农(27969)
- 范(27702)
- 北京(27463)
- 师范(27462)
- 院(26770)
- 经济学院(25581)
- 州(24731)
- 业大(23013)
- 财经大学(22608)
- 基金
- 项目(115048)
- 科学(90523)
- 研究(88304)
- 基金(81271)
- 家(69686)
- 国家(69051)
- 科学基金(58705)
- 社会(57765)
- 社会科(54784)
- 社会科学(54769)
- 省(45916)
- 基金项目(41778)
- 教育(39597)
- 划(37824)
- 编号(35244)
- 自然(33851)
- 资助(33208)
- 自然科(33003)
- 自然科学(32996)
- 自然科学基金(32391)
- 发(32007)
- 成果(30001)
- 重点(26629)
- 发展(26554)
- 课题(26512)
- 展(26130)
- 部(24854)
- 国家社会(24157)
- 创(23792)
- 创新(22286)
共检索到321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阳生
一、自中心发展与地方综合经济圈的概念自中心发展的概念是70年代由D.圣海斯和H.埃尔森汉斯提出来的。自中心发展是指一种区域生产力发展过程,主要是在地方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尽可能长期地依靠密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应用小规模技术,组织劳动密集型生产,全面调动一切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区域外部的依赖性,直接满足区内人口的基本需求。然而,自中心发展并非建立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区域经济系统,从而与区域外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曹国琪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区域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化的经济构建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它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效率;自由化贸易开辟了比较优势的利益源泉。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设想鼎承了规模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光锐
试论局部经济圈的发展及特点赵光锐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主流。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开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展示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化、集团化趋势。在亚太经济合作发展进程的一波三折中,在中国周围正形成若干局部经济圈引起世人注目,预示着亚太...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罗安军
在拟订打造“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计划的过程中,科技合作是首先提出的课题。客观、科学地评估区域内各地区科研能力,并围绕结论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泛珠江三角洲 科研能力 评估 因子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臣 韦秋梅 曹志强
大西南经济圈物流网络系统在我国西部物流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优化可促进圈内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综合竞争优势,利于西部物流体系构建,促进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合作与交流。本文以轴辐理论为基础,以大西南经济圈17个城市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供求和发展、物流基础设施3个维度,构建大西南经济圈物流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引力模型确定轴心城市、辐点城市和辐射范围,构建以重庆物流圈、成都物流圈、昆明物流圈和南宁物流圈为核心的大西南经济圈轴辐式物流网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立民 孙永利 张鹏
由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部九州及山口地区,经济上的互补性构成了环黄海经济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池元吉 李晓
论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局部经济圈”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池元吉,李晓近十几年来,东亚经济迅猛增长,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在相邻的局部地区内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形成了许多以地方经济交流为主体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佑鹏 过建春
海南经济走“生物经济圈”发展道路初探柯佑鹏过建春一、问题的提出海南经济究竟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对海南的政策制定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近些年来,尤其建省办大特区以来,有不少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和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玉梅 易大智 陈颖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楚天舒 李晓红
构建了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3年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和西安11个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想点法计算了各时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中心城市在不同时段的总部经济发展状态、发展趋势及2007—2013年其总部经济总体动态发展水平,为研究2007—2013年中国11个中心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发展水平 动态评价 中心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王晖军
东北亚地区是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地区,但区域合作的机制则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合作性的机制。文章以促进各方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东北亚地区运输网络一体化的设想和航运中心的层次结构发展战略,以及利用"轴—辐"系统模式组织运输网络和强化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陆路交通联系等观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茜
21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实现了三个突破,即突破单体运营、突破地缘关系和突破合作领域。城市之间的强纽带关系使得关联性分析成为制定城市规划的必不可少的依据。本文以环成都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总量、旅游、开放和第二产业四个方面,对中心城市成都与周边7个城市的关联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关联度可以把7个城市划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资阳、眉山和雅安;第二层是德阳;第三层是绵阳、遂宁和乐山。结合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分层特点,环成都经济圈7个城市应优先发展关联度强的城市(如资阳、眉山、雅安),提升环区城市的能级而非层级,同步加减法促进中心城市高配,强化中心城市成都与环区城市的分工与协作。
关键词:
都市圈 环成都经济圈 关联度分析 分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杨庆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加大金融对该战略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供给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论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对金融支持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金融支持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发展定位 金融服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迟维韵
一、华南农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华南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一,华南三省耕地面积虽只有410.8万公顷,仅占全国耕地面积(9543万公顷)的4.3%,但养育着全国近9%的人口;其二,广东省的粮食、稻米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相邻六省之一的湖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