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4)
2023(7512)
2022(6597)
2021(6177)
2020(5342)
2019(12549)
2018(12372)
2017(24948)
2016(13935)
2015(15834)
2014(16120)
2013(16110)
2012(15386)
2011(13962)
2010(14222)
2009(13407)
2008(13598)
2007(12610)
2006(11075)
2005(10011)
作者
(40769)
(34360)
(34024)
(32898)
(21856)
(16300)
(15818)
(13348)
(12793)
(12514)
(11623)
(11212)
(10978)
(10902)
(10896)
(10760)
(10715)
(10176)
(9978)
(9912)
(8584)
(8447)
(8388)
(7961)
(7813)
(7728)
(7701)
(7556)
(6942)
(6881)
学科
(59009)
经济(58949)
(39914)
管理(39490)
(30235)
企业(30235)
方法(27646)
数学(24936)
数学方法(24650)
(19596)
(17521)
中国(16321)
农业(12861)
(12667)
贸易(12665)
(12333)
地方(11977)
(11924)
业经(11376)
(11360)
(10207)
(9645)
财务(9618)
财务管理(9593)
(9354)
银行(9334)
企业财务(9055)
(8893)
(8615)
(8601)
机构
学院(205000)
大学(204060)
(89713)
经济(87818)
管理(78934)
研究(70130)
理学(67374)
理学院(66666)
管理学(65583)
管理学院(65183)
中国(53575)
(42517)
(42166)
科学(41744)
(36378)
(36298)
财经(32778)
研究所(32777)
中心(32633)
(32399)
业大(30049)
(29606)
农业(28697)
经济学(27877)
北京(26925)
(26456)
师范(26233)
经济学院(25249)
(25156)
(24688)
基金
项目(129339)
科学(101262)
研究(96098)
基金(93117)
(80161)
国家(79472)
科学基金(67383)
社会(60073)
社会科(56928)
社会科学(56910)
(50561)
基金项目(48487)
教育(44599)
(42851)
自然(42824)
自然科(41782)
自然科学(41767)
自然科学基金(41035)
编号(40345)
资助(39686)
成果(33946)
(29533)
重点(29016)
(28410)
课题(27964)
(26163)
教育部(25238)
(24971)
科研(24839)
创新(24517)
期刊
(99843)
经济(99843)
研究(61164)
中国(39772)
(33018)
(32802)
学报(29518)
科学(27571)
管理(27152)
大学(22130)
农业(21781)
(20996)
金融(20996)
学学(20836)
教育(20337)
技术(17725)
财经(16361)
业经(16302)
经济研究(16136)
(14025)
问题(13502)
(11638)
(11485)
技术经济(11006)
统计(10495)
理论(10387)
商业(9685)
国际(9614)
(9368)
实践(9320)
共检索到308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土兴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在一个区域里的主次地位 ,决定于所有者与劳动者博弈双方的力量比较以及宏观分配政策调整程度。按劳分配方式及其位次的确定 ,决定于各层次劳动者博弈多方的力量比较、所有者的价值偏好以及宏观分配政策调整程度。为更有效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较优统一 ,应当建立合理有效、高灵敏度的宏观分配政策调整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德生  
试论按劳分配收入量的界定——从劳动力商品特性所作的分析○牛德生(一)劳动力使用权价格是按劳分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作为商品它以所有权为前提,然后才通过市场。商品的交换说到底是一种权利交换关系。不过一般商品的交换体现的是所有权交换关系,伴随着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超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入手,把我国政府与外商投资者作为两个博弈主体,通过对外资优惠政策和外商的直接投资的动态博弈分析,得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然后通过对该均衡解的详细分析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资政策和以后的外资政策的调整路线与博弈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并得出了充分利用外资的关键是改善投资环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按劳分配是劳动产权演进的历史必然;对劳动产权的全面肯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进步性与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而忽视劳动产权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只有明确界定劳动产权,才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魏众  王琼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有两个,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我国继早期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大讨论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设,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对按劳分配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展开的评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香伶  
1997年12月23—24日,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部工资研究所及中国人事科学院行政科学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及政策研讨会”,与会代表60多人,均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各部委及实际工作部门。大家围绕中心议题从多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志  
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有两大缺陷:一是社会扣除不统一,从而导致制度上的工酬不一致;二是直接的社会扣除,导致按流动形态的劳动分配。弥补上述两大缺陷,首先生明确"人人社会扣除相等,剩余全部属于自己"这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极量界限;其次要建立按劳分配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对集体和集体对个人的分配。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流述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及制度;第二部分指出按劳分配的两大缺陷;第三部分针对第一个缺陷,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基本数量界限;第四部分针对第二个缺陷,提出建立两个基本层次的按劳分配体制和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丽玲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当前一些教材中普遍用多因素并列来解释。既有劳动力方面的(如还存在劳动差别)、又有上层建筑(如思想觉悟)、所有制方面的(如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我认为欠妥。本文想从所有制与分配的联系中探讨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定鑫  葛梅轩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体制上,除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为此,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产品的价值……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又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同他所给予社会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倚奇  
本文认为 ,在按劳分配原则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劳动时间、产出数量等衡量工作量的因素外 ,还应考虑劳动强度、智力疲劳、工作压力感、员工对报酬差距及竞争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一些生理心理因素 ,以大大提高按劳动分配的实际应用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翘闾  
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吴翘闾有人曾把社会主义公式化.社会主义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一计划经济十按劳分配。现在理论界一致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划分社会性质的标准。显然,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被否定了。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井明  
长期以来,理论教科书中,总是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会发现,现实与这个理论有较大差距。只要是拿到市场上去作为商品交换而又确实有社会需求的东西,哪怕不包含多少劳动,也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事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