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3)
2023(1824)
2022(1391)
2021(1287)
2020(947)
2019(2332)
2018(2215)
2017(4350)
2016(2344)
2015(2673)
2014(2770)
2013(2749)
2012(2604)
2011(2332)
2010(2422)
2009(2310)
2008(2504)
2007(2258)
2006(2104)
2005(1976)
作者
(6616)
(5811)
(5583)
(5460)
(3595)
(2744)
(2484)
(2245)
(2160)
(2065)
(2008)
(1891)
(1852)
(1840)
(1831)
(1776)
(1675)
(1614)
(1604)
(1464)
(1443)
(1364)
(1312)
(1308)
(1281)
(1244)
(1227)
(1217)
(1125)
(1123)
学科
(12140)
经济(12115)
(7960)
管理(6877)
(5863)
企业(5863)
方法(5700)
(5293)
劳动(5274)
中国(4657)
数学(4086)
理论(4047)
数学方法(4031)
(4000)
(3981)
农业(3433)
(3417)
业经(3039)
(2869)
收入(2626)
人口(2492)
动力(2466)
劳动力(2457)
农业劳动(2264)
农业人口(2213)
(2063)
国民(2013)
教育(1899)
国民收入(1873)
经济学(1849)
机构
大学(41132)
学院(39575)
(19435)
经济(19123)
管理(15148)
理学(13190)
理学院(13073)
管理学(12907)
研究(12838)
管理学院(12833)
中国(9471)
(9366)
(8588)
财经(7620)
经济学(7356)
(6975)
科学(6665)
经济学院(6496)
(6111)
财经大学(5753)
(5546)
研究所(5521)
师范(5519)
北京(5514)
(5451)
中心(4994)
师范大学(4560)
(4501)
社会(4284)
(4249)
基金
项目(23860)
科学(19377)
研究(18391)
基金(18316)
(15468)
国家(15326)
科学基金(13386)
社会(13142)
社会科(12396)
社会科学(12394)
基金项目(9055)
教育(8799)
(8249)
资助(7814)
自然(7568)
自然科(7405)
自然科学(7402)
自然科学基金(7284)
(7197)
编号(7192)
成果(6431)
(5841)
国家社会(5757)
教育部(5421)
重点(5329)
人文(5108)
(5020)
课题(5012)
(4899)
社科(4765)
期刊
(21955)
经济(21955)
研究(13004)
中国(8852)
(7416)
管理(5991)
科学(5088)
学报(4973)
教育(4638)
财经(4615)
大学(4148)
(4037)
学学(3886)
(3800)
经济研究(3605)
问题(2906)
技术(2876)
业经(2553)
经济学(2481)
农业(2354)
(2208)
金融(2208)
(2153)
(2153)
劳动(2153)
(1985)
技术经济(1950)
世界(1878)
(1872)
经济问题(1832)
共检索到59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翘闾  
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吴翘闾有人曾把社会主义公式化.社会主义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一计划经济十按劳分配。现在理论界一致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划分社会性质的标准。显然,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被否定了。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升平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理论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把按劳分配特定形式的实现条件当作按劳分配适用范围;二是认为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存在根本矛盾;三是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现实的分配制度;四是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五是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了按劳分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一帆  
关于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若干反思李一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按劳分配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较多的一个热.点。目前为止,除提出了一个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观点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争来争去,大都是在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框框中炒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胡璇  
工资是以人为范畴的经济规定,这决定工资研究是劳动价值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研究组成,从"唯物史观=通史规定"角度看,则是其中的基础部分。沿着通史的理论道路,以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发展形式为考察路径,以工资形式为考察中心,于是引出"身份工资"与"财产工资"范畴。研究表明,对工资范畴的历史规定进一步引申出"所有制形式本位论"问题,即理论逻辑要求通过人本位与物本位(两类所有制形式本位规定)来区分工资的身份形式与工资的财产形式,界定其概念内涵和知识逻辑。中国共产党的按劳分配观是"通史原理"与"断代史批判"的工作统一,是百年道路的辩证法思考产物,其指导了社会主义工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标识"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伟大历史启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按劳分配是劳动产权演进的历史必然;对劳动产权的全面肯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进步性与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而忽视劳动产权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只有明确界定劳动产权,才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简新华  
读了董辅礽教授在《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4期发表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商品〉序》一文,颇受启发,深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和按劳分配问题的确还存在一些理论难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试对序中提出的几个难题做点初步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志  
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有两大缺陷:一是社会扣除不统一,从而导致制度上的工酬不一致;二是直接的社会扣除,导致按流动形态的劳动分配。弥补上述两大缺陷,首先生明确"人人社会扣除相等,剩余全部属于自己"这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极量界限;其次要建立按劳分配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对集体和集体对个人的分配。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流述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及制度;第二部分指出按劳分配的两大缺陷;第三部分针对第一个缺陷,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基本数量界限;第四部分针对第二个缺陷,提出建立两个基本层次的按劳分配体制和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丽玲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当前一些教材中普遍用多因素并列来解释。既有劳动力方面的(如还存在劳动差别)、又有上层建筑(如思想觉悟)、所有制方面的(如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我认为欠妥。本文想从所有制与分配的联系中探讨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倚奇  
本文认为 ,在按劳分配原则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劳动时间、产出数量等衡量工作量的因素外 ,还应考虑劳动强度、智力疲劳、工作压力感、员工对报酬差距及竞争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一些生理心理因素 ,以大大提高按劳动分配的实际应用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定鑫  葛梅轩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体制上,除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为此,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产品的价值……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又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同他所给予社会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井明  
长期以来,理论教科书中,总是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会发现,现实与这个理论有较大差距。只要是拿到市场上去作为商品交换而又确实有社会需求的东西,哪怕不包含多少劳动,也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事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焦建国  侯晓杰  
按劳分配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焦建国,侯晓杰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然而,社会主义分配实际上却始终没有摆脱原则与实践的矛盾,甚至南辕北辙;我们先是走进了平均主义的泥潭,改革开放以后又步入了平均主义与贫富相距悬殊并存的困境。市场化改革目标确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