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4)
- 2023(8964)
- 2022(7612)
- 2021(6955)
- 2020(5835)
- 2019(13291)
- 2018(13071)
- 2017(23402)
- 2016(13164)
- 2015(14944)
- 2014(15158)
- 2013(14527)
- 2012(13585)
- 2011(12409)
- 2010(12370)
- 2009(11747)
- 2008(11552)
- 2007(10255)
- 2006(9136)
- 2005(8550)
- 学科
- 济(47981)
- 经济(47887)
- 管理(42392)
- 业(36913)
- 企(30206)
- 企业(30206)
- 方法(18728)
- 财(17793)
- 中国(16830)
- 数学(16212)
- 数学方法(16003)
- 制(15805)
- 农(14654)
- 体(11836)
- 业经(11267)
- 学(11180)
- 银(9836)
- 银行(9808)
- 务(9615)
- 财务(9578)
- 财务管理(9551)
- 农业(9529)
- 融(9518)
- 金融(9511)
- 行(9398)
- 企业财务(9055)
- 体制(8779)
- 理论(8372)
- 地方(8322)
- 贸(8143)
- 机构
- 大学(184863)
- 学院(182943)
- 济(76647)
- 经济(75018)
- 研究(67176)
- 管理(67054)
- 理学(56780)
- 理学院(56115)
- 管理学(55183)
- 管理学院(54830)
- 中国(51641)
- 财(40012)
- 京(39526)
- 科学(39120)
- 所(34119)
- 农(31591)
- 研究所(30613)
- 中心(30457)
- 财经(30190)
- 江(28869)
- 经(27392)
- 业大(26480)
- 北京(24905)
- 院(24883)
- 农业(24696)
- 范(24154)
- 经济学(24130)
- 师范(23862)
- 财经大学(22274)
- 州(22141)
- 基金
- 项目(121816)
- 科学(96233)
- 研究(89850)
- 基金(88762)
- 家(77965)
- 国家(77326)
- 科学基金(65646)
- 社会(58553)
- 社会科(55407)
- 社会科学(55399)
- 省(47304)
- 基金项目(46246)
- 教育(42035)
- 自然(40806)
- 划(40374)
- 自然科(39857)
- 自然科学(39844)
- 自然科学基金(39164)
- 资助(35710)
- 编号(35569)
- 成果(30607)
- 重点(28214)
- 制(27945)
- 部(27721)
- 课题(26186)
- 发(25704)
- 创(25218)
- 国家社会(24801)
- 教育部(23922)
- 创新(23834)
共检索到294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言君
该文提出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和三次历史性飞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与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既是公平、效率、共富、和谐关系规律和人的异化复归历史趋势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见之于实践的现实必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入到建构公平正义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新阶段的到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卫平
改革开放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使我们做大了"蛋糕",而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公平合理分好"蛋糕"。当前,垄断行业的超高收入、企业高管的高额薪酬、权利寻租及腐败等分配不公问题为社会所诟病,必须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用制度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殷蕾
分配不公正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完善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制度成为当前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国分配不公表面体现为收入差距扩大、分配秩序混乱等问题,但深层原因却在于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失衡,政策制定中倾强忽弱、政策运行中护强损弱、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导致收入分配改革步履维艰,三重作用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濒临爆发。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破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困境的利刃。以利益协调理论为基点,通过分析瑞典收入分配制度中的利益表达机制,提炼有益经验,为我国构建利益表达机制,进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涛
公平正义是推进我国分配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初次分配中要实现开放市场和社会所要求的形式的机会平等,在再分配中要不断推进机会公平的平等,确保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公平分配的制度基础,除了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还包括开放的市场和社会以及政府再分配的相关制度。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初次分配 再分配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程言君
新中国按劳分配制度作为一个以企业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断完善发展的制度体系,基于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构发展,决定于马克思人和经济社会发展"否定的否定"规律。追溯其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三次重大变革、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三种历史形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按劳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标志着公平高效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建构历史新阶段的到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春晖
公平与效率是矛盾关系,而这对矛盾又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我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发展变化,从"公平优先"——"公平效率二者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并不断完善,从"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和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改革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建方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更加科学地论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十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宏伟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的新突破,是对按劳分配制度在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深化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与时俱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丽雅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过程中,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转变,并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云中 王石红
按贡献分配原则并不改变和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成立的条件和根本特征 ,与按劳分配制度具有兼容性。但按贡献分配原则和按劳分配制度反映的关系和要求不同。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按贡献分配反映的是多元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财富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反映的是企业劳动者对公有产权的平等占有并按自己的劳动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以实现这种占有关系。因此 ,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替代。为了实现两者的结合和统一 ,必须实行两个层次的分配机制 :第一层次的分配 ,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要素 ,与其他生产要素平等地 ,按照其对于创造财富的贡献分得一个收入份额。第二层次的分配 ,按照劳动者的劳动贡献 ,分得一部分公有产权收益。...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制度 结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展开的。富起来时代的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效率,改革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后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二是实施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并产生了明显的提高效率、充分动员了各种创造财富的要素的效果。进入强起来时代,面对的是人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存在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问题。这就需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尤其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偏重于公平正义。改革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二是缩小收入差距,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40年中,两个时代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一个整体,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和统一,是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正义是主体对复杂的教育根本价值的合理性追求,包括机会、过程和结果平等的互利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德性正义。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为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地实施和评估教育权利、义务和投入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为以平等方式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和以兜底方式使条件差、质量低的教育达到基本平等,并持续提高所有教育条件和质量、效率水平的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体现为以同一个尺度一视同仁地评估教育质量、效率提升程度的平等。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扶贫帮困和追求卓越的德性正义是非功利和超越互利公平的正义。追求教育正义必须把实现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紧密结合,使教育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仁爱德性的教育正义互为保证、相互促进。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正义 教育平等 德性正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芽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一种特殊住宅类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提供给特定人群使用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在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介绍,基于公平正义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杜芳
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动对中国经济走势有重要影响。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是中国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中国现阶段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键词:
收入分配理论 马克思 公平 效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享光
本文考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建立公平与效率协调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问题。本文认为,在微观领域,要建立生产条件分配和收入分配相结合的微观制度,建立自由与管制相结合的市场协调制度;在宏观领域,需要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制度,相应建立公平与效率协调统一的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调节制度,同时建立再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机制,最终形成公平与效率协调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生产条件分配 国民待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创建和谐分配制度 坚持公平效率统一
从贫富差距再谈我国分配制度中的效率与公平
论我国公有制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创新——对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比较研究
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体系的三个层次
共同富裕视阈下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思想渊源、演进历程与实践进路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研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切入点
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与协调配套的基本分配制度体系——基于马克思需要理论的考察
“中国收入分配50人论坛”2023年度会议——“完善分配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成功召开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提高企业职工工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