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8)
- 2023(7513)
- 2022(6261)
- 2021(5690)
- 2020(4291)
- 2019(10198)
- 2018(10184)
- 2017(18601)
- 2016(10226)
- 2015(11212)
- 2014(11272)
- 2013(11163)
- 2012(10598)
- 2011(9879)
- 2010(10271)
- 2009(9385)
- 2008(9374)
- 2007(8310)
- 2006(8043)
- 2005(7686)
- 学科
- 济(50397)
- 经济(50348)
- 业(24811)
- 管理(23950)
- 地方(18788)
- 中国(18470)
- 企(17579)
- 企业(17579)
- 农(16040)
- 业经(13792)
- 方法(12042)
- 制(11973)
- 农业(11011)
- 发(10631)
- 地方经济(10329)
- 融(10157)
- 金融(10157)
- 银(10107)
- 银行(10096)
- 行(9972)
- 数学(9870)
- 数学方法(9792)
- 体(8726)
- 贸(8553)
- 贸易(8538)
- 财(8477)
- 易(8169)
- 发展(8067)
- 展(8040)
- 环境(8031)
- 机构
- 学院(142894)
- 大学(139548)
- 济(63852)
- 经济(62518)
- 研究(59394)
- 管理(50063)
- 中国(46010)
- 理学(40833)
- 理学院(40284)
- 管理学(39727)
- 管理学院(39439)
- 科学(34336)
- 京(32171)
- 所(30914)
- 财(30057)
- 研究所(27509)
- 农(26938)
- 中心(25745)
- 江(24734)
- 范(22001)
- 师范(21805)
- 北京(21456)
- 院(21431)
- 财经(21330)
- 农业(20421)
- 省(19899)
- 州(19726)
- 业大(19517)
- 经(19233)
- 经济学(19156)
- 基金
- 项目(86015)
- 研究(67597)
- 科学(67381)
- 基金(58691)
- 家(51090)
- 国家(50556)
- 社会(42453)
- 科学基金(42237)
- 社会科(40240)
- 社会科学(40235)
- 省(35523)
- 教育(30321)
- 基金项目(29955)
- 划(29222)
- 编号(28123)
- 发(26244)
- 自然(24165)
- 成果(23714)
- 资助(23596)
- 自然科(23548)
- 自然科学(23544)
- 自然科学基金(23094)
- 发展(21746)
- 课题(21424)
- 展(21364)
- 重点(20095)
- 部(18428)
- 创(18214)
- 国家社会(17490)
- 年(17168)
共检索到251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文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在形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相继被认可的新要素总是该时代生产力发展中最先进的要素。按要素分配不仅是发展科技、管理等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先进生产力 科技 管理 人才 按要素分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庚发
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过程中的要素也是历史的、变化的,生产力的变化发展是先由其内部某些生产要素变化的发展开始的。因此,先进的生产力要靠先进生产要素支撑,稀缺生产要素要靠合理的分配机制吸引,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要素 分配机制 内在要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柏青
实践证明,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成功的,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时机已逐渐成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取向原则,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品评现行税制中的问题.并进而明确税制改革的重点、构建税制改革的框架,是一个需要思考、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试图就此谈点看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王丽娟 李羚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是共产党的生命力所在 ,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因此 ,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打好改革攻坚战 :(1)坚持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 ,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要地位 ;(2 )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 ,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生机与活力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高国际竞争力 ;(4)发挥工作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
共产党 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忠实代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重一 熊新文
在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 ,并在这个基础上 ,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表明 ,她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不同任务、手段、途径和方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昌黎 孟海贵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 ,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 ,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 ,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 ,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 ,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 ,智力型劳动者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 ,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 ,(人与自然 )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集合论分析 ,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 ,接近重合 ,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 ,有部分相交 ,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 ,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 ,将是 2...
关键词:
生产力轨道 先进生产力 坐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永新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新科技革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方位和发展状况的科学把握,亦是建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教育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关系密切,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主要通过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助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来实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更应当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进一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春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新前
实现科学发展需要通过改革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及问题。完成新阶段改革开放的两大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
关键词:
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敏
一、科学规划,全面落实,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与行业管理取得新成绩过去一年多来,在国务院领导和财政部党组的关怀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部内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在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与注册会计师管理机构和全国7000多家事务所(不含分所)、30余万行业从业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共同努力下,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与行业管理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维逻辑来考察,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对新质生产力构成阻碍的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和跃升开辟道路,是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回应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诉求的必然选择,但是,现存的协作机制、人才机制、市场体系、分配机制和开放机制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使新质生产力面临较大的前进摩擦力。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举国体制,积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能级”核心动能;优化人才机制,巩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升级市场体系,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改进分配机制,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品质”社会基础;更新开放机制,争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水平”外部条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继东
2007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广东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逐步向和谐迈进的一年。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以建设和谐广东农信为目标,以改革发展统领全局,以票据兑付考核带动各项工作,以强化管理和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有效手段,以加快电子化建设为支撑,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保障,努力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