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8)
- 2023(10942)
- 2022(9685)
- 2021(9249)
- 2020(7800)
- 2019(17946)
- 2018(18016)
- 2017(34192)
- 2016(18924)
- 2015(21625)
- 2014(21594)
- 2013(21320)
- 2012(19837)
- 2011(17705)
- 2010(17621)
- 2009(16152)
- 2008(15789)
- 2007(13944)
- 2006(12101)
- 2005(10579)
- 学科
- 济(73484)
- 经济(73400)
- 管理(58032)
- 业(54664)
- 企(46923)
- 企业(46923)
- 方法(35495)
- 数学(29956)
- 数学方法(29540)
- 农(19562)
- 学(18510)
- 中国(17961)
- 技术(17213)
- 财(17161)
- 业经(16778)
- 理论(14060)
- 地方(13892)
- 贸(13110)
- 贸易(13101)
- 农业(13095)
- 易(12728)
- 和(12669)
- 制(12496)
- 环境(11267)
- 务(11189)
- 财务(11120)
- 财务管理(11099)
- 教育(10854)
- 划(10793)
- 企业财务(10448)
- 机构
- 大学(273652)
- 学院(270654)
- 管理(108861)
- 济(99602)
- 经济(97228)
- 理学(94579)
- 理学院(93525)
- 管理学(91741)
- 管理学院(91262)
- 研究(89150)
- 中国(64663)
- 京(59231)
- 科学(59096)
- 农(46439)
- 所(45850)
- 财(44157)
- 业大(43899)
- 研究所(41950)
- 中心(40410)
- 江(39143)
- 北京(37335)
- 农业(36618)
- 范(36383)
- 师范(35989)
- 财经(35838)
- 经(32604)
- 院(32466)
- 州(32070)
- 技术(31201)
- 师范大学(29083)
- 基金
- 项目(188652)
- 科学(146884)
- 研究(136012)
- 基金(135598)
- 家(119197)
- 国家(118217)
- 科学基金(100675)
- 社会(82417)
- 社会科(77945)
- 社会科学(77923)
- 省(74262)
- 基金项目(72667)
- 自然(67535)
- 自然科(65956)
- 自然科学(65943)
- 自然科学基金(64756)
- 划(62671)
- 教育(62331)
- 资助(55918)
- 编号(55756)
- 成果(45298)
- 重点(41955)
- 部(40798)
- 创(39483)
- 发(39304)
- 课题(38189)
- 创新(36808)
- 科研(36245)
- 大学(34904)
- 计划(34831)
- 期刊
- 济(109361)
- 经济(109361)
- 研究(76614)
- 中国(51741)
- 学报(47904)
- 科学(43446)
- 农(42300)
- 管理(40308)
- 大学(35598)
- 学学(33413)
- 教育(32887)
- 财(32641)
- 农业(29924)
- 技术(26076)
- 融(19211)
- 金融(19211)
- 业经(17811)
- 财经(17052)
- 图书(16743)
- 经济研究(16131)
- 科技(15636)
- 业(15405)
- 技术经济(14661)
- 经(14431)
- 理论(14040)
- 问题(14014)
- 版(13341)
- 实践(13127)
- 践(13127)
- 业大(12732)
共检索到389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芳 余龙江 栗茂腾 杨秦 崔永明
对红豆杉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指纹图谱技术从色谱相似度软件评价和直接观察图谱两方面,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在红豆杉组织的分布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中国红豆杉与穗花杉、曼地亚红豆杉的色谱相似度为0.326和0.865,而同株红豆杉中树皮与枝叶、种子以及冠瘿组织的色谱相似度分别为0.965、0.932和0.322,表明已建立的指纹图谱的技术和评价方法能合理地反映植物和组织间的化学成分差异,提示紫杉烷类的空间分布在红豆杉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差异,红豆杉中紫杉烷的含量在一年四季处于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受气温、湿度、降雨量和光照等气象指标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紫杉烷积累 色谱指纹图谱 红豆杉 紫杉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 余龙江 栗茂腾 朱敏 朱路
研究紫杉醇及其重要前体物质巴卡亭Ⅲ在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esis)中合成和积累部位,通过HPLC分析代谢产物在中国红豆杉植物中的空间分布,定量PCR技术研究代表紫杉醇合成途径中不同步骤的6种关键酶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巴卡亭Ⅲ主要分布在针叶中,而紫杉醇主要分布在树皮和树根皮中;针叶中,紫杉醇代谢途径上游步骤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树皮中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酶转录表达水平高,而树皮中能检测到较高含量的6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表明紫杉醇的骨架结构主要在针叶中合成,而树皮中转化这些前体物质生成紫杉醇的能力较强,树根中含有完整的紫杉醇代谢酶系,暗示根组织培养是生产紫杉醇很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水平 杨宪 张雪 黄建国 王伯初 祝连彩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臧传富 刘万德 李帅锋 张志钧
将2年生云南红豆杉置于用滤光膜营造白光、黄光、红光和蓝光4种光环境中栽培1 a。栽培期间,测定光合作用,试验期末取样测定植株大小、枝叶特性、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等,以揭示不同光质对云南红豆杉形态、光合作用和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能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光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抑制叶生长,增加第一级枝枝条总数,促进株高生长,提高茎和植株生物量;黄光使Pmax、AQY降低、使LCP和LSP提高,抑制叶生长,提高茎、叶和植株总生物量;蓝光降低Pmax、AQY,提高LSP、LCP、Rd,抑制叶和地径的生长,促进高的生长...
关键词:
光质 云南红豆杉 生长 光合作用 紫杉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星星 王仁才 张家银 李炎林 秦宇 熊兴耀
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为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三尖杉宁碱、7–表–10–去乙酰紫杉醇、7–表–紫杉醇、巴卡亭III、10–去乙酰巴卡亭III)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25∶36∶39)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7 nm,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在35 mIn内完全分离;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紫杉醇和7–表–10–去乙酰紫杉醇在种胚中含量最高,分别为866.47、722.50μg/g,10–去乙酰巴卡亭III、巴卡亭III和7–表–紫杉醇在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01.20、234.0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珺 朱平 程克棣
天然产物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其天然来源的匮乏和缺少商业上可行的化学全合成促进了对紫杉醇生物来源的深入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过程,主要包括四环骨架的构建和加入各种羟基和酰基基团,其中羟基的加入由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催化。我们从中国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mRNA构建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几个P450 cDNA片段。其中一个长1 494 bp的cDNA片段,编码497个氨基酸,推断蛋白分子量为56470 Da,等电点为9.42。序列比较显示,这个推断蛋白包含多个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保守区,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特征,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其与已鉴定的东北红豆杉紫杉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广有 高峰 葛春华 唐晓杰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了中国境内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和同一群体内不同单株的紫杉醇含量,以及不同树龄或不同季节的紫杉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群体之间紫杉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差异高达2.7倍;群体内个体间紫杉醇含量的变异与群体间相当,同一群体(汪清)内不同单株之间紫杉醇含量差异高达4.3倍.说明紫杉醇含量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和群体内,其变异组成是群体间为84.6%,个体间为15.0%,并且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广义遗传力(H2)为82%.因此,群体选择或单株选择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同时,紫杉醇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升高;在生长旺季植株内紫杉醇含量较低,进入休眠期含量较高.紫杉醇含量...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天然群体 紫杉醇变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顺华 史小娟 苗国丽 徐志明 张新凤 何照斌 斯金平 杜红亮
从国内8个不同产地采集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枝条和林下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taxol)和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10-DAB)质量分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矿质元素及肥力结构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和10-DAB质量分数差异很大,紫杉醇有随北纬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紫杉醇和10-DAB与多数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紫杉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北纬纬度呈显著负相关,10-DAB与土壤矿质元素钴和锰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紫杉醇与10-DAB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197);用多元逐步回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海霞 朱祥瑞 陆洪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 梁庆丰 曹孜义
该文从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培养基中不同添加物对红豆杉细胞培养和细胞中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以及在提高紫杉醇产量中有关酶代谢调节、细胞株系选择和培养方法的改进等方面 ,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毛状根培养、冠瘿瘤组织培养、水培根培养和瘤培养等培养材料的扩展方面 ,对国内外所作的尝试性研究和新的报道进行了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红豆杉体外培养方法优化、提高紫杉醇产量等问题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为利用红豆杉体外培养进行紫杉醇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细胞工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冬云 杨芳 石岭 刘同祥 张宗申
为了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促进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以东北矮紫杉幼茎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分析不同种类和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增殖速度和紫杉醇含量。结果表明,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在24 d的培养过程中基本呈"S"型;细胞生长对数期,紫杉醇积累下降或上升缓慢,进入生长稳定期,紫杉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适宜浓度的2,4-D和NAA均能促进东北矮紫杉细胞的生长,以1.5 mg/L 2,4-D组合最有利于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的增值;6-BA组合有利于紫杉醇积累,其平均含量在100μg.g-1之上。因此,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生长及紫杉醇的积累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东北矮紫杉 愈伤组织 紫杉醇 激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醉 周志强 夏春梅 刘彤
为研究天然东北红豆杉枝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积累特点,系统采集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营养时期和不同坡向的天然东北红豆杉枝样品,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当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枝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树龄增加枝中的紫杉醇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三尖杉宁碱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降低;2)雌株和雄株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只在较大径级(>60cm)时有明显差异,即雌株中含量低于雄株,而在<60cm径级范围内,雌株和雄株间两种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随着营养时期的变化,从4月到10月,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紫杉醇含量在8、...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枝 紫杉醇 三尖杉宁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罗先权 饶红欣 彭静 彭信海
以紫科1号红豆杉为材料,对其不同年份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进行观测和检测。结果表明:结果分析得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年生紫科1号红豆杉无论是生长量、生物量还是紫杉醇含量都具有明显优势;生长量方面其株高平均122.37 cm,分支数与6、7年生苗没明显差异,地径虽不是最大,与6年生苗相比没有差异;生物量达3.35 kg;根与枝叶紫杉醇含量没明显差异,紫杉醇含量都较高平均0.005 2%。确定了紫科1号红豆杉采收的最佳时间和部位:5年生枝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家儒 管志勇 刘曼西 吴振斌 王君健
用Cu2+对红豆杉(Taxuschinensis)培养细胞中紫杉醇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20d即指数生长期末,每1L细胞悬浮培养物中加入30μmolCuCl2,Cu2+促进紫杉醇形成的作用最大。添加CuCl2对红豆杉细胞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引起培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培养基pH值的变化。
关键词:
诱导子 红豆杉 细胞培养 紫杉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 付春华 姜革民 兰文智 余龙江
研究了在真菌诱导子诱导红豆杉细胞时酚类化合物与紫杉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处理提高了细胞的G6PD、PAL的活性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真菌诱导子和谷氨酸的联合处理也可提高细胞中G6PD、PAL的活性,且联合处理后的酶活性较真菌诱导子单独处理的要高。联合处理后紫杉醇产量与酚类化合物的变化相似,均是前期低于真菌诱导子处理,后期高于诱导子处理;PAL的抑制剂AOA显著降低真菌诱导子处理的酚类化合物和紫杉醇的产量,同时细胞死亡明显增加。因此认为,酚类化合物与细胞诱导时的紫杉醇产量有关,细胞诱导时保持一定浓度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紫杉醇产量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