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3)
2023(6441)
2022(5365)
2021(4771)
2020(3979)
2019(8725)
2018(8321)
2017(15143)
2016(8539)
2015(9007)
2014(8545)
2013(8444)
2012(7687)
2011(6856)
2010(6395)
2009(5957)
2008(5680)
2007(4910)
2006(4181)
2005(3421)
作者
(27757)
(23568)
(23385)
(21665)
(14688)
(11523)
(10207)
(9331)
(8937)
(8165)
(8021)
(7740)
(7623)
(7497)
(7354)
(7222)
(7099)
(7088)
(6782)
(6740)
(6142)
(5744)
(5495)
(5401)
(5222)
(5112)
(5073)
(5017)
(4845)
(4775)
学科
(30923)
经济(30889)
管理(23359)
(22713)
(17596)
企业(17596)
方法(16116)
数学(14758)
数学方法(14630)
(9405)
(8437)
(8275)
(7769)
贸易(7769)
(7602)
中国(7497)
业经(6986)
农业(6496)
技术(5576)
环境(5525)
(5300)
财务(5294)
财务管理(5288)
企业财务(5044)
(5033)
地方(4978)
(4562)
产业(4525)
(4443)
(4407)
机构
大学(119403)
学院(118964)
(46868)
经济(46070)
管理(44701)
研究(43270)
理学(39924)
理学院(39458)
管理学(38618)
管理学院(38442)
(33173)
科学(31281)
中国(30691)
农业(26946)
业大(26811)
(24612)
(23603)
研究所(22317)
中心(19681)
(19328)
农业大学(18255)
(16790)
财经(16223)
(15799)
(15698)
(14989)
北京(14815)
(14467)
经济学(14407)
科学院(14244)
基金
项目(92338)
科学(70895)
基金(68173)
(64704)
国家(64223)
研究(56336)
科学基金(52916)
自然(37912)
自然科(37059)
自然科学(37041)
基金项目(36914)
社会(36861)
自然科学基金(36404)
(36325)
社会科(35120)
社会科学(35108)
(31603)
资助(27292)
教育(24872)
重点(21457)
计划(21143)
(19664)
(19483)
科技(19360)
编号(19355)
(19253)
科研(19147)
创新(18530)
(18077)
(16180)
期刊
(43284)
经济(43284)
学报(31658)
(28721)
研究(27503)
科学(24978)
大学(22100)
学学(21719)
中国(20033)
农业(19645)
管理(14325)
(14020)
(11132)
业大(9868)
农业大学(8308)
(8292)
金融(8292)
经济研究(7972)
(7907)
业经(7605)
财经(7530)
科技(7525)
技术(7492)
林业(7222)
(6415)
问题(6107)
中国农业(5842)
资源(5821)
教育(5814)
商业(5746)
共检索到160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龙飞  王庆成  张彦东  徐庆祥  彭红梅  刘婷岩  
采用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和2倍指数施肥(DEF)3种施肥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施N肥处理对山桃稠李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和养分(N,P,K)含量动态及养分承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结束后,EF和DEF处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37.00g和35.60g,比CF处理(27.10g)分别增加36.5%和31.3%(P<0.05);2)苗木生长高峰期第9~11周,EF和DEF处理单株苗木N含量增量分别为0.28mg和0.17mg,均高于CF处理(0.03mg)(P<0.05);3)EF和DEF处理均提高了播种苗体内N养分承载,生长季结束时,单株苗木N含量分别为0.69g和0.73g,均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龙飞  王庆成  刘婷岩  许丽娟  
施肥可以增加苗木体内养分含量,改善苗木质量(Sardans et al.,2006a;2006b)。长期以来施肥技术是苗木培育研究的重点,Ingestad等(1986)和Ingestad(1987)创立"指数养分承载理论"后,相关施肥技术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Timmer,1996;Oliet et al.,2009;Islam et al.,2009;李素艳等,2003;魏旭红等,2010a;2010b)。研究表明:指数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增加苗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龙飞  刘婷岩  张连飞  贾斌英  李宁  李开隆  
为改善白桦苗木质量,本文采用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1/2指数施肥(HEF)、2倍指数施肥(DEF)以及对照(CK)处理,研究容器苗中不同N施肥处理对白桦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分配、养分含量动态和养分承载以及苗木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结束后,EF处理提高了苗木生物量,同时改善了苗木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EF处理苗木总生物量较CK提高23.87%(P<0.05),同时EF处理较CF和DEF处理苗木根茎比提高均为26.09%(P<0.05)。2)EF处理提高了苗木体内的养分承载,与DEF处理苗木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EF处理苗木养分含量较CF、HEF、CK处理分别增加29.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阳  张德鹏  及利  张洁  杨立学  
【目的】开展野外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配比施肥对紫椴播种苗生长、养分积累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揭示幼苗对N、P、K的需求利用规律,为田间规模化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鉴了"3414"施肥方案,选用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_2O_5 12%)、氯化钾(含K_2O 60%)3种肥料,设置4水平(0、1、2、3),组合成14种施肥处理方式,通过对不同配比施肥处理下紫椴播种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全株氮、磷及钾含量、根长、根表面积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配比施肥对紫椴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苗高、地径及生物量方面,配施T10(N_2P_2K_3)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紫椴播种苗苗高(22.16 cm)、地径(5 mm)的生长及生物量(7.16 g)的积累,T11(N_3P_2K_2)处理下的苗木最小;营养物质贮藏方面,配施T10(N_2P_2K_3)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中的全株氮、磷及钾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56.20、13.17、44.20 mg.株~-1,T11(N_3P_2K_2)处理效果最差;苗木根系形态方面,配施T3(N1P2K2)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总根长(764.76 cm)、根表面积(55.70 cm2)及根体积(9.78 cm3)最高。相比其他13种处理,T3(N1P2K2)占有更多的细根(D_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李贻铨  
对建立在广东开平的尾叶桉MLA6年生无性系施肥试验林进行了生物量和养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MLA无性系幼林早期施肥促进了无性系的生长,也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生长最佳的施肥处理N75P200K50,其6年生的生物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分别为65 95、54 94t·hm-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2 37和2 36倍,分别是最大施肥量处理N75P300K75的1 65倍和1 67倍。通过胸径和树高与生物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尾叶桉MLA无性系单株或林分生物量。叶片的N、P、K含量较高,施肥促进了尾叶桉无性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友红  马文奇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东方百合、麝香百合和亚洲百合3个切花百合品种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施肥与否,切花百合的前期生长主要是以消耗鳞茎为主,供地上部生长,生物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时虽然3个品种的百合进入了不同的生育阶段,但它们所经历的消耗鳞茎的时间基本一致,大约为47 d。此后,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的鳞茎生物量迅速增加,总量也随之增加,茎、叶干质量在生长后期降低;亚洲百合鳞茎生物量变化不大,茎、叶干质量不断上升,总量增加。施肥对3个品种整株生物量积累和切花商业品质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改善部分品质指标性状如东方百合的花直径、麝香百合的叶片颜色、亚洲百合每株花蕾个数等;也能增...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刘广路  范少辉  官凤英  苏文会  黄金华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 a(林分Ⅱ)、施肥13 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芳  吴家森  钱新标  吴丽君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笋用竹种。近十几年来,雷竹的早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实施后,使竹笋产量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肥料试验,设了6个处理,即猪栏肥+化肥(处理1),菜籽饼+化肥(处理2),1/2猪栏肥+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1/2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2年5月开始至200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小兵   柳开楼   黄尚书   何绍浪   徐小林   周琦娜   钟义军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并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施肥(NPK、NPKM和OM)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春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67.05%~159.15%,3.33%~62.37%;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22%~79.71%,9.82%~59.51%,8.73%~82.37%,66.67%~538.89%;秋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36.30%~136.72%,17.09%~47.29%;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41%~74.55%,22.69%~57.39%,18.85%~58.98%,51.70%~216.67%,其中,以NPK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总体上,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秋玉米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春玉米时期。NPKM和OM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养分,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磷素累积明显,而NPK处理则加速了土壤酸化。各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较CK比增加了1.04~15.07倍。综上,有机无机配施(NPKM)是提升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炜  孙志贵  田贺培  张运波  卢碧林  
为研究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水稻分蘖特征和产量状况,以全两优681、荃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稻麦两熟制耕作制度下,设置2种播种方式(机械直播和人工撒播)和施肥方式(4次施肥和3次施肥),研究了直播稻成蘖和成穗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显示:各处理一次分蘖成蘖主要叶位为1/0至6/0,3/0至6/0叶位的成蘖率较高,二次分蘖叶位为2/1、3/1和2/2,3/1叶位成蘖率最高;2/0到5/0叶位是一次分蘖成穗优势叶位,2/1和3/1是二次分蘖的主要成穗叶位;一、二次分蘖成蘖和成穗率方面,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干物质积累量趋势一致,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分蘖至拔节期各处理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高于3次施肥;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直播稻的穗部性状优于人工撒播稻和3次施肥直播稻;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来看,各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机械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的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3次施肥的直播稻,除了有效穗数外,其他构成要素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综上,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稻分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下的直播稻的一、二次分蘖成穗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占优势,产量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玲玲  李渝  蒋太明  秦松  
为黄壤旱地合理施肥与养分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实现黄壤旱地可持续利用,以选择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常量有机肥(M)、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肥(MNPK)和常量氮磷钾肥(NPK)4个处理,分析贵州黄壤长期定位施肥18年后的旱地土壤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量C和N均有增加作用,并且影响趋势一致,含量依次为M+NPK>M>NPK>CK。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碳、全氮的利用率,其中全氮的利用率提高最明显,M+NPK处理中土壤微生物对氮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强  官凤英  辉朝茂  刘蔚漪  邹学明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6种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差异。【结果】(1)不同试验处理巨龙竹平均每丛新竹数量1.0~7.8株、胸径17.2~19.9 cm、竹高29.0~29.9 m、枝下高14.8~16.3 m;单株新竹各构件生物量:总69.63~98.13 kg、地上58.22~80.42 kg、地下11.41~17.71 kg、秆48.94~60.37 kg、枝3.71~12.04 kg、叶1.55~9.10 kg;竹丛新竹各组分生物量:总69.63~678.20 kg、地上58.22~543.62 kg、地下11.41~134.58 kg、秆48.94~467.89 kg、枝5.69~48.04 kg、叶3.60~28.69 kg;新竹构件(组分)生物量分配比重:地上79.47%~83.62%、地下16.38%~20.53%、秆60.41%~74.87%、枝5.12%~12.27%、叶2.11%~9.26%、根冠比0.20~0.26、出叶强度0.40~0.75。(2)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地下、枝、叶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秆的生物量比重降低;相同施肥量,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密度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峰值转折点:25、15株/丛),地下、秆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枝、叶的生物量比重降低。(3)不同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单株(前3):T_4~((7+120))(0.457)、T_8~((15+120))(0.390)、T_3~((7+80))(0.389);竹丛(前3):T_(12)~((25+120))(0.456)、T_8~((15+120))(0.447)、T_4~((7+120))(0.424)。【结论】综合比较,巨龙竹择伐留竹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宜控制在25株/丛和120 kg/丛,利于新竹生长和生产力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盛炜彤  熊有强  万细瑞  
研究施肥对1年生(1a)与2年生(2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