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7)
2023(3150)
2022(2762)
2021(2622)
2020(2196)
2019(5000)
2018(4829)
2017(8083)
2016(5470)
2015(6719)
2014(6588)
2013(5808)
2012(5305)
2011(4945)
2010(5034)
2009(4134)
2008(3971)
2007(3601)
2006(3065)
2005(2637)
作者
(14406)
(11930)
(11795)
(11341)
(7486)
(5748)
(5581)
(4701)
(4583)
(4488)
(4223)
(4118)
(3942)
(3798)
(3620)
(3615)
(3601)
(3554)
(3538)
(3382)
(3209)
(2950)
(2947)
(2936)
(2723)
(2699)
(2645)
(2635)
(2603)
(2575)
学科
(13311)
经济(13302)
教育(8675)
教学(8589)
管理(8281)
方法(7607)
(7310)
理论(7277)
数学(7145)
数学方法(6959)
学法(5508)
教学法(5508)
中国(5500)
(4932)
企业(4932)
学理(4603)
学理论(4603)
(4391)
研究(4142)
(3561)
政治(3069)
思想(3036)
农业(2981)
思想政治(2953)
政治教育(2953)
治教(2953)
德育(2944)
业经(2636)
学校(2471)
工作(2364)
机构
大学(72123)
学院(67426)
研究(23620)
管理(21085)
(20558)
经济(19925)
理学(18602)
理学院(18285)
管理学(17632)
管理学院(17513)
(15538)
科学(15364)
(14356)
师范(14211)
(13841)
教育(13744)
中国(12816)
业大(12520)
(11586)
师范大学(11423)
(11206)
技术(11163)
农业(11034)
研究所(10833)
中心(9859)
北京(9717)
职业(9318)
(8473)
(8467)
农业大学(8053)
基金
项目(46900)
研究(37439)
科学(35820)
基金(29726)
(25770)
国家(25486)
教育(22861)
科学基金(21394)
(21069)
社会(20358)
社会科(19206)
社会科学(19199)
(17670)
编号(17184)
基金项目(15984)
成果(15240)
课题(13947)
自然(13463)
自然科(13178)
自然科学(13174)
自然科学基金(12958)
资助(12071)
大学(11900)
(11865)
重点(11409)
(10616)
(10481)
规划(10224)
项目编号(9931)
(9785)
期刊
教育(31115)
研究(23706)
中国(20996)
(19758)
经济(19758)
学报(13296)
(11796)
大学(11409)
科学(9848)
学学(8888)
农业(8527)
技术(8433)
职业(7862)
管理(6490)
高等(6100)
(5742)
图书(5699)
高等教育(5029)
(4752)
技术教育(4557)
职业技术(4557)
职业技术教育(4557)
(3954)
论坛(3954)
书馆(3936)
图书馆(3936)
业大(3817)
成人(3794)
成人教育(3794)
(3726)
共检索到10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军  
大学学科课程的支离破碎日益背离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使命,超越学科的大学课程统整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大学学科课程统整,需要从“认识论”的“高深学问”课程转向“育人论”的“高阶素养”课程,基本属性是从学科逻辑转向课程逻辑,从知识中心转向学生发展中心,把知识权威让位于知识与文化价值综合权威。指向“高阶素养”的大学学科课程统整,组织要素主要来自五大领域,即国家事项、社会问题、人类命运、职业愿景和个人关注。这些议题是专业知识与高阶素养教育的结合点。融入“高阶素养”的学科课程统整,主要围绕确定整合议题、分析单元结构、开发教育资源、设计专题研习、策划作业项目、编制课程评价等实践环节展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清田  
本文研究动机乃因台湾于2014年8月1日实施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11月28日公布《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以"核心素养"作为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课程核心,此一课程改革议题值得探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连贯与统整",藉由文献探讨与评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领域/科目"检核探讨。研究结果发现"核心素养"和幼儿园课程、公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与高级中等教育等各学校课程领域/科目具有连贯与统整的关联,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除可进行垂直连贯,并可与各教育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友富  
信息素养是图书馆学优势向其他学科渗透的突破口。图书馆学人只有联合起来,积极主动、不遗余力地推动将信息素养列为必修课,规范和引导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出版高质量的信息素养教材,组织教材示范教学培训班和教学研讨会,不断扩大受益面和影响面,才能提升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庆艳  
作为核心素养载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引起学界的热切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准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此而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打造卓越性实践教学理念,构建适宜性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学程实践教学模式,运用立体化实践教学方法,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高基"合作教学共同体,开展"金字塔"式实践教学评估,可以有效提升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如何命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题目是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固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关注的是学科课程学习的真实性学业成就。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本质上是以建构为核心的评价,需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建构理论,深刻反思当前双向细目表的不足,构建整合真实情境、课程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框架。在命制考试题目时,需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发掘特定现实情境用于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与情境特征的明确关系确定合理的任务呈现方式,提供恰当的支撑性材料或信息,充分考虑设问指向和设问方式对问题空间大小的影响。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结合具体评价任务,研制包括评价框架、表现水平和表现样例等成分的等级性评分标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邵朝友  杨宇凡  胡晓敏  
单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单位,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需要回应目标、教学、评价之间何以一致,学生何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等问题。建构一致性以建构主义为学习理论基础,以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为课程理论基础,为教学设计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它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所需的单元设计提供理论指引,其统整性学习目标可与单元目标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匹配、其情境性教学可帮助学生在单元教学中习得学科核心素养、其表现性评价可在单元评价中诊断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基于建构一致性的视角,遵循"明晰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评价设计"的分析框架,可从三个方面实施单元设计:一是明晰学习目标,即分析课标、学情及教材,确定单元目标构成;二是设计教学活动,即基于目标描述可能的活动并分组,审视分组所得的核心学习任务;三是开展评价设计,即确定成绩来源,基于目标开发评价,核查评价与目标及教学的一致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作为核心素养培育先发国家的典型,新西兰学校主要通过课程方案、科目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的课程整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推进过程中,新西兰注重为学校自主探索留出充足空间,其教育管理部门联合教育研究机构、大学、中小学相互协作,为学校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案例,在教师和研究者之间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利用评估及时把握进展和问题,对学校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新西兰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基于课程整合推动学校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需扩展整合范畴,形成支持学校核心素养培育的完整生态;加强纵向整合,为学校核心素养的持续培育提供依托;整合变革知识,打造促进学校核心素养培育的极度空间。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婷  
第一,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聚焦核心素养,且将核心素养的表现具体化,便于指导教师教学,观测教与学的效果。要围绕教学目标,整体规划教学任务与评价标准。在“比例”单元中,核心问题与学习任务、学习评价均围绕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意识到问题情境中的两组量存在对应关系,可以进行多重比较,在比例问题情境中存在共变关系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志强  虞天意  雷浩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推进过程中,课程与教学领域正面临着新的瓶颈与挑战。第15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以“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构”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国际课程比较、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整合、教学与评价、学校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本次论坛集中展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的基本理念、策略架构和实施路径,反映了“素养时代”下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积极探索。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杜政荣  
知识的更新、建构以及能否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为“课程统整”之诱因,而真实世界的整体性,以及人脑功能之连结与分析,更加突显“课程统整”之重要。课程统整是组织学科内容的一项技术与方法,也是一套进步的教育哲学,知识必须与生活面结合、学校与社会连结,让学习者体认到学习的意义。“课程统整”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内容或经验,组合成一种有意义的、统整的学习内容或经验,并达成学习意义化、内化、类化和简化之功能。为了达到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及追求永续发展之目标,尝试以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做课程纵向及横向之连结,串连生活相关之主题,融入个人、家庭、社会和地球等内容,这个统整课程称为“生活科学概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越  郝俊生  
从国家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质为导向,对化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围绕"以问题为导向"的核心教学思想,以教学内容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研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国平  张丽芳  
在学校层面上进行课程统整,不仅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实践的内在逻辑,它应成为基础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寻求自身发展所依赖的共同经验。要充分达成课程统整的功能,需要从课程管理的计划和控制之外找到战略——课程领导,即以学校为场域,通过愿景引领、目标设定、协调激励、评价保障等要项,以使学校体系能达成增进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辉  
教师作为指导实施教育的执行者,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再加上现代教育的激烈竞争性日益突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才能豁然开朗。《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作者常生龙用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生活现实案例,为教师提供落实核心素养的实现途径。首先,该书带领我们重新认识素养;其次,明确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再次,引导我们实现自我管理,告知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出有价值的事情,对品格做了解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邵朝友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探讨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课程育人的专业认知与课程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内容的立场,亟需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立场。核心素养可作为课程发展中可把握的教育目标实体、课程目标的来源、内容处理与教学实施的GPS、学习质量评价的参照。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在于建构课程育人的专业话语,打破学科等级化的困境,提供更具教育性的问责,消解分科与整合的课程对立,推动课程领域的专业对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文亚平  李霞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经历了一个蓬勃的发展期,但也暴露出艺术教育机制不健全、师资结构失衡、艺术实践层次不高以及观念落后等问题。高校艺术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必须遵循全程性、针对性与科学性原则,通过更新理念,树立高等教育工作者课程开放发展观念,推动艺术课程实施的人本化战略,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等路径,因势利导,建设完善的现代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保障大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工作顺利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