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5)
- 2023(6161)
- 2022(5160)
- 2021(5194)
- 2020(4106)
- 2019(9980)
- 2018(10327)
- 2017(16277)
- 2016(10944)
- 2015(12648)
- 2014(13320)
- 2013(11416)
- 2012(10391)
- 2011(9541)
- 2010(9980)
- 2009(8617)
- 2008(8727)
- 2007(8027)
- 2006(7277)
- 2005(6844)
- 学科
- 教育(23230)
- 济(22788)
- 经济(22745)
- 管理(21051)
- 业(17214)
- 中国(15322)
- 企(15094)
- 企业(15094)
- 教学(13951)
- 理论(12892)
- 制(9531)
- 财(8751)
- 学法(8149)
- 教学法(8149)
- 农(8140)
- 学(7304)
- 体(7108)
- 方法(6934)
- 学理(6860)
- 学理论(6860)
- 业经(6841)
- 研究(6229)
- 体制(5911)
- 学校(5689)
- 技术(5680)
- 发(5402)
- 数学(5234)
- 银(5230)
- 银行(5217)
- 地方(5108)
- 机构
- 学院(130284)
- 大学(129606)
- 研究(48744)
- 济(37303)
- 教育(36806)
- 经济(35895)
- 管理(35838)
- 范(32634)
- 师范(32460)
- 京(30596)
- 中国(29660)
- 理学(28948)
- 理学院(28416)
- 科学(27872)
- 管理学(27589)
- 管理学院(27293)
- 师范大学(26299)
- 职业(25716)
- 江(25051)
- 所(24669)
- 技术(24608)
- 财(22273)
- 研究所(21783)
- 北京(20981)
- 中心(20526)
- 州(19536)
- 职业技术(18007)
- 院(17851)
- 农(17261)
- 技术学院(17151)
- 基金
- 项目(73377)
- 研究(69076)
- 科学(57159)
- 教育(45054)
- 基金(43035)
- 家(35509)
- 社会(35488)
- 编号(35024)
- 国家(34899)
- 省(33138)
- 成果(33080)
- 社会科(32998)
- 社会科学(32991)
- 课题(29942)
- 划(29436)
- 科学基金(28406)
- 年(26407)
- 基金项目(21048)
- 规划(20828)
- 项目编号(20175)
- 性(19699)
- 重点(19176)
- 度(18688)
- 研究成果(18209)
- 部(18071)
- 资助(17921)
- 发(17384)
- 阶(17188)
- 段(17152)
- 阶段(17098)
- 期刊
- 教育(71925)
- 研究(55218)
- 济(49466)
- 经济(49466)
- 中国(47191)
- 职业(20993)
- 技术(19799)
- 财(19182)
- 学报(16634)
- 农(15398)
- 管理(14169)
- 大学(14095)
- 技术教育(13757)
- 职业技术(13757)
- 职业技术教育(13757)
- 科学(13340)
- 学学(10569)
- 坛(10568)
- 论坛(10568)
- 融(10549)
- 金融(10549)
- 农业(10179)
- 图书(9072)
- 高等(8855)
- 成人(8200)
- 成人教育(8200)
- 发(8154)
- 财经(8098)
- 业经(8051)
- 高等教育(7345)
共检索到228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朋腾 肖甦
持续推进指向胜任力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俄罗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秉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俄罗斯高师院校积极探索“胜任力导向”的教师培养,构建由一般文化胜任力、一般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组成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有效解决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实难题。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出“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专业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任务”为纽带组织教学落实行动导向,并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胜任力评价工具,强调体现对话理念的师生双向“反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修朋月 张宝歌
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四维一体”的校本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总结与归纳,为高等师范院校构建校本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四维一体 校本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翟敏
高师院校的音乐论文写作课程目前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以及课程考核方面都还不够成熟,通过积极推进从理论讲授向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论文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课堂体系以及制定分阶段考试的合理评价机制,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
高师 音乐专业 论文写作 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江家发
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为此,高师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以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安庆师范学院综合文科专业试验改革课题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提文 梁林 侯维芝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团队胜任力探索其培养方案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运用团队胜任力理论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团队胜任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归纳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团队胜任力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策略。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团队胜任力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郜锦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章靖
培养全球胜任力是当前全球教育变革的主题,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实诉求。哈佛大学教授费尔南多?M?赖默斯所主导的“全球教育创新倡议”秉持全球化立场,面向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开发出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该课程设置重视操作性与可推广性,课程实施兼顾“学科融入”与“课程单列”,广泛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社会实践和有组织讨论等教与学方法,突出“做中学”,并提出课程实施的“13步骤”的校本改革主张,集中代表了欧美学界关于全球胜任力探索的前沿。作为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系统研发的课程体系,“全球教育创新倡议”的全球胜任力课程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其后续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全球教育创新倡议 全球胜任力 课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弘安
地方高师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在新的发展关键期,地方高师院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找适合自己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尤其要把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牢抓好。一、坚守地方高师院校办学的基本定位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爱华 宋萍 刘兆丰
顶岗实习支教是指师范生在高师院校修完专业骨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后,到农村中学进行"全职"教师岗位实习,高师院校则对实习基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河北师范大学通过"顶岗置换"方式,积极探索高师院校人才培养"3.5+0.5"模式,以强化师范生的从教意识和专业素质,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亚娟 神显豪
地方工科院校应秉承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地方需要的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分析了影响工程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包括对工程教育观念理解狭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欠合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去工化"现象严重等方面,进而对相关方面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
工程能力 地方工科院校 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进敏
文章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了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运动技术训练能力、体育竞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和全民健身指导能力,并据此提出了科学构建体育课程群、创新体育教育实践体系、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和推进体育教育学风建设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体育教育 专业实践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培养高素质教师,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观念变革是我国高师院校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先导,应强化办学特色,探索综合发展,借鉴国外经验。
关键词:
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 教育观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云
教师资格国考无差别、全覆盖推行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持续推进,令作为职前卓越教师培养主体的高师院校,陷入既要确保"国考"通过又要着眼"卓越"发展的"两难"抉择困境。事实上,"国考"已导致高师院校职前卓越教师培养重心失衡、正常教学失序、生源质量降低、培养模式守旧、职业道德淡化等问题。摆脱"国考"导向的"假性卓越"评价标准、突破传统卓越观念、改变"国考"应试型课程设置、拓宽卓越教师培养的"国家"视野、借鉴美国教师资格标准化考试制度,对我国现行"国考"制度进行改革,有利于有效化解"国考"对高师院校职前卓越教师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