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5)
2023(3369)
2022(2722)
2021(2858)
2020(2118)
2019(5024)
2018(5151)
2017(7164)
2016(5344)
2015(6150)
2014(6477)
2013(5306)
2012(4743)
2011(4230)
2010(4548)
2009(3635)
2008(3483)
2007(3242)
2006(2954)
2005(2769)
作者
(11824)
(9763)
(9736)
(9431)
(6215)
(4704)
(4687)
(4044)
(3752)
(3644)
(3479)
(3310)
(3285)
(3203)
(3079)
(3043)
(3031)
(2999)
(2939)
(2836)
(2660)
(2578)
(2491)
(2242)
(2234)
(2228)
(2225)
(2119)
(2042)
(2038)
学科
教育(19649)
中国(9067)
教学(8815)
理论(7401)
管理(6250)
(5254)
(5154)
(5009)
经济(5000)
(4394)
企业(4394)
学法(3896)
教学法(3896)
计算(3869)
算机(3825)
计算机(3825)
思想(3785)
机化(3765)
计算机化(3764)
政治(3648)
思想政治(3502)
政治教育(3502)
治教(3502)
德育(3482)
(3360)
(3329)
改革(3281)
研究(3245)
学理(3235)
学理论(3235)
机构
大学(63527)
学院(58471)
教育(28556)
研究(23633)
(21109)
师范(20959)
师范大学(17540)
(15614)
科学(13989)
技术(13091)
管理(12935)
职业(12874)
(11388)
教育学(11028)
理学(11018)
北京(10966)
(10765)
理学院(10715)
(10711)
研究所(10493)
管理学(10138)
管理学院(9998)
经济(9930)
中国(9901)
中心(9843)
职业技术(8847)
(8676)
(8340)
技术学院(8263)
教育学院(8144)
基金
项目(36131)
研究(34549)
科学(29260)
教育(26636)
基金(21047)
(17654)
编号(17622)
成果(17540)
国家(17319)
社会(17228)
课题(16582)
(16319)
(16195)
社会科(15823)
社会科学(15821)
(14666)
科学基金(13841)
规划(11500)
项目编号(10581)
(10363)
基金项目(10165)
重点(10082)
研究成果(9855)
(9696)
(9395)
年度(9361)
教育部(9038)
(8934)
(8913)
大学(8717)
期刊
教育(50336)
研究(27956)
中国(24921)
职业(12132)
(11598)
经济(11598)
技术(11117)
学报(8193)
技术教育(7979)
职业技术(7979)
职业技术教育(7979)
大学(7730)
科学(6374)
(5685)
成人(5611)
成人教育(5611)
高等(5439)
学学(5268)
(5141)
论坛(5141)
管理(5057)
(4808)
高等教育(4783)
(4266)
农业(4189)
发展(4186)
(4186)
职教(4119)
图书(3989)
比较(3532)
共检索到9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峰  
微课以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学习形式突破时空界限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社区学习者的青睐。然而社区教育微课在设计和开发实践中存在着"课程属性欠缺、内容零散化碎片化、支持体系缺失、教育功能偏移"等问题。本文从微课概念溯源入手,审视社区教育微课本质属性,以深度学习为导向,从"学情分析、精炼内容、问题导向、整合设计"四个方面提出社区教育微课程设计策略,提升社区教育微课程质量,帮助更多学习者有效学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静静  
2000年以后,学习设计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学习设计是从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认知能力和经验世界出发,设计学习任务框架,并以最合理优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呈现,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高品质的学习设计既指向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又指向学生群体的平等互学。本文既建构了高品质学习设计的宏观模型,又从微观角度阐释了学习任务设计的方法,并提出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学习设计的迭代与更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陈敏  
微课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微课的各种定义,分析了微课认识的误区,指出微课的本质是"课",并从"课"的角度提出,微课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由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四部分构成。此外,由于微课小而散,应通过语义技术描述微课间的整体知识逻辑,实现散而有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介绍了基于学习元的微课设计思路,包括微课设计、教学信息描述、微课聚合和开发模式等,试图为研究者和设计者们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卓  郝静  
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针对当前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社区教育机构要在全面理解微课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微课特点,充分利用微课教学优势,加大微课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提升人们对微课的认知水平,完善社区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琳  王运武  
着眼智慧教育设计微课,是时代性的崭新课题。短小精悍、易掌握、高效率、得其精华及利于建构是微课本质。智慧教育的要义是,在信息化基础之上,建构信息时代的教育新秩序、新形态,根据信息时代创新要求重构教育,造就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学习者。微课设计智慧在于:"效果"、"开放"、"多元"、"视动"、"巅峰"、"引领"、"易"、"灵"、"研创"、"立体"及"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亦芳  
合作学习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研究进展以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体验学习快乐,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目前,合作学习初步形成了基本理论,也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其在基础教育的兴起与成功,为社区教育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通过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调查发现,合作学习适合于社区教育教学。为此,需要加强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组织设计、策略设计等教学设计环节。同时,合作学习在社区教育的应用中,需要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合作学习新机制;开展教学研究,打造合作学习新模式;强化技术支持,拓展合作学习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正华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将带领人们进入"微时代",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因此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构建信息化、碎片化的微课资源库,成为探索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重要平台。基于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大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作为微型学习的主要载体,微课程有利于实现泛在学习,该模式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爽  
由"浅层学习"迈向"深度学习"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路径,而"混合式教学"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方法与技术保障。教师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可帮助学生由知识的机械记忆到深度理解再到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实现综合能力培养与文化价值传递。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蒋慧芳   曾文婕   朱琦  
对话式反馈突破传统独白式反馈的局限,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鼓励教师、同伴、学生个体和技术互惠共生,强调学生深入参与反馈和营造师生相互信任的氛围,为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对话式反馈有师生对话式反馈、同伴对话式反馈、自我对话式反馈和人机对话式反馈四类,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反馈、支持学生协作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调节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对话式反馈需通过构建深度具身反馈环境,发展教师的对话式反馈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反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静雅  亓玉慧  
混合式教学是信息化时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受到诸多高校的关注。在高职混合式教学发展方兴未艾之际,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审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心性"错位、"经验性"割裂及"成效性"匮乏三方面。深度学习的融入能够有效解决混合式教学中的问题。高职混合式教学有效落实可根据深度学习DELC路径,建构涵盖"准备区—资源区—前测区—建构区—实践区—交互区—评价区—后测区"的混合式教学路径,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度学习的发生,使高职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得到改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婧韡   刘一萌   顾小清  
深度学习作为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已被证实是先进且可行的。然而,如何将深度学习原则嵌入个性化、多模态、可反馈的学习过程中,是世界教育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教育技术可用于搭建多样的智能化学习系统和平台,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能途径。然而,大部分智能化学习系统无法支持学生深度学习过程,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本研究以威克萨姆与麦吉的深度学习原则为依据,将学习过程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智能化深度学习系统框架。本研究设计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智能化深度学习系统的概念框架、系统架构、核心功能模块,阐释了具体的深度学习过程,并通过系统交互原型让学生亲自体验,进而验证学习效果,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方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詹世雄  黄俊生  
针对当前学生对生物实验室安全知识的缺乏及对安全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对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建设进行详细的论述。以生物活体实验材料安全问题为例,制作微课,展示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形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秋林  
如何"因材施教"地向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学习动机与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与定制化的社区教育服务,已成为社区教育领域亟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在辩证分析MOOC与个性化社区教育互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了基于MOOC平台的个性化社区教育服务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主要包括建设MOOC资源库、进行学习分析、建立学习约束机制、构建良好的交互环境、提升教师MOOC教学技能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满福  桑新民  
当前,微课的兴起是教学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观。高校开展微课建设,必须既汲取既往资源建设的经验,又注重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和利用率。为此,在目标定位上要推动共建共享并将立足点定位于"助学"功能;在创新方向上要体现"小、实、新"的特色;在资源结构上要处理好快餐与中餐、大餐的关系;在评价体系上要引导优秀作品的生成。在微课开发的初始阶段,理智、科学地建立、完善评价标准(游戏规则)对后续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当前的评价标准应突出三个关键点,即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研制分门别类的评价标准、加大用户评价的权重、重视可重用资源的价值导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解构深度学习的“前世今生”拥抱哥白尼式的课堂变革“深度学习”是21世纪型学校变革的风向标,也是我国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的教学指导方针。“深度学习”指向学生高阶智能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因此,倘若离开了当代学习科学的指引,漠视“课堂转型”的挑战,所谓“深度学习”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本书旨在梳理国际教育界掀起的“深度学习”的思潮及其成果:包括理论基础、实施模型、实践案例,借此为我国新时代教学理论的建构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创造,提供鲜活的理论与经验。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