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4)
- 2023(15864)
- 2022(13503)
- 2021(12729)
- 2020(10334)
- 2019(23759)
- 2018(23725)
- 2017(43866)
- 2016(24819)
- 2015(28137)
- 2014(27963)
- 2013(26950)
- 2012(25004)
- 2011(22908)
- 2010(23102)
- 2009(20754)
- 2008(20143)
- 2007(17948)
- 2006(16013)
- 2005(14302)
- 学科
- 济(96220)
- 经济(96135)
- 管理(67565)
- 业(65849)
- 企(53565)
- 企业(53565)
- 方法(38527)
- 中国(33071)
- 数学(32496)
- 数学方法(32110)
- 农(27315)
- 地方(25528)
- 教育(23893)
- 业经(23423)
- 学(21995)
- 技术(21438)
- 财(20648)
- 理论(19402)
- 农业(18564)
- 贸(16885)
- 贸易(16867)
- 制(16681)
- 易(16283)
- 发(15895)
- 环境(15745)
- 银(15727)
- 银行(15677)
- 和(15586)
- 行(15129)
- 融(14983)
- 机构
- 大学(341331)
- 学院(340009)
- 管理(130518)
- 济(130252)
- 经济(127163)
- 研究(120189)
- 理学(112089)
- 理学院(110720)
- 管理学(108820)
- 管理学院(108180)
- 中国(85364)
- 京(75715)
- 科学(74292)
- 所(60781)
- 财(58021)
- 研究所(55301)
- 范(54611)
- 农(54432)
- 师范(54208)
- 中心(53080)
- 江(52228)
- 业大(49515)
- 北京(48952)
- 财经(45763)
- 师范大学(44013)
- 院(43601)
- 州(42556)
- 农业(42229)
- 教育(41852)
- 经(41596)
- 基金
- 项目(228003)
- 科学(180489)
- 研究(174405)
- 基金(160585)
- 家(139082)
- 国家(137702)
- 科学基金(117862)
- 社会(106858)
- 社会科(101035)
- 社会科学(101013)
- 省(91983)
- 教育(85198)
- 基金项目(84929)
- 划(78129)
- 自然(74688)
- 编号(73683)
- 自然科(72938)
- 自然科学(72923)
- 自然科学基金(71583)
- 资助(65288)
- 成果(61303)
- 课题(53765)
- 发(53294)
- 重点(51991)
- 部(50698)
- 创(49370)
- 创新(45824)
- 项目编号(44683)
- 教育部(43777)
- 年(43320)
- 期刊
- 济(148023)
- 经济(148023)
- 研究(109638)
- 中国(78119)
- 教育(68783)
- 学报(50913)
- 农(50019)
- 管理(49753)
- 科学(48140)
- 财(41686)
- 大学(39377)
- 学学(35436)
- 农业(35422)
- 技术(35217)
- 融(28979)
- 金融(28979)
- 业经(25673)
- 经济研究(23029)
- 财经(21593)
- 图书(19947)
- 业(19096)
- 问题(18825)
- 经(18545)
- 职业(18174)
- 科技(17500)
- 技术经济(16841)
- 坛(16764)
- 论坛(16764)
- 理论(15834)
- 发(15517)
共检索到520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多宁 李同同 谭绍华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价值之维看,要洞悉发展需求,调优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包括提振学生职业愿景,强化使命担当;厚植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工匠精神;更新学生职业知识,强化数字思维;磨砺学生职业能力,强化绿色技能。从理论之维看,要迭代要素配置,增强关键能力,具体包括专业建设的迭代升级,要在产业需求对接上下功夫;课程建设的迭代升级,要在岗位能力要求甄别上下功夫;学场建设的迭代升级,要在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融合上下功夫;师资建设的迭代升级,要在促进人机协同上下功夫。从实践之维看,要聚焦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学徒制培养、推动专业和课程质量认证。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士明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历史性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仅揭示了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要义,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是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必须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努力推进适应“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和谐共生,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慷慨
新质生产力正在改变全球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经历了从被动反应到双向赋能的过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表征为提供高技能人才,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新发展阶段,类型地位的确立使职业教育发展更有底气但是特色不够鲜明、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未能很好体现动态性特征、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与技术智能化的双重挤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要坚持技能发展与“人”性的统一,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又突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和个体性;既锐意创新,激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又要内外兼修,持续优化环境支持系统,遵循多元共治的理念,通过外部条件优化助推职业教育内部整体质变,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牵引,以和谐的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安民
利用2010-2022年中国274个城市的数据,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对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教育显著提升了城市新质生产力,这一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市场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了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职业教育发展对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呈现多维异质性,职业教育对中西部区域、教育经费投入大的城市和新质生产力分位数较高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据此,应紧扣社会需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畅通转化渠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加快技术成果市场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机制作用;遵循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宁 张越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以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必然。作为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职业教育创新链的重要联结枢纽,职业教育需要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把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机遇,从构建“大职教”体系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优化产学研用生态系统以改善培育和发展环境,打造类型教育优势以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三重维度,搭建行动框架并落地实施,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天山 陆宇正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数字技术的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持续爆发时期,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把握新机遇的重大战略选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凤英
新质生产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提供智力保障,两者处于高度耦合的关系之中。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不仅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推进,而且有助于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产业链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共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上两者的耦合,既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也是面向新技术革命与发展的多重逻辑作用下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两者的耦合发展通过结构上的体系建设共塑、过程上的人才培养互动以及动力上的科技供给共生等机制来实现。为促进两者的高度耦合,需基于国家战略发展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变革;同时需优化新质人才供给体系,加强新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育;此外还需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适应的新技术生态环境,打造职业教育技术创新的实践场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凤英
新质生产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提供智力保障,两者处于高度耦合的关系之中。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不仅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推进,而且有助于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产业链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共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上两者的耦合,既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也是面向新技术革命与发展的多重逻辑作用下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两者的耦合发展通过结构上的体系建设共塑、过程上的人才培养互动以及动力上的科技供给共生等机制来实现。为促进两者的高度耦合,需基于国家战略发展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变革;同时需优化新质人才供给体系,加强新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育;此外还需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适应的新技术生态环境,打造职业教育技术创新的实践场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同训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针对新质生产力时代产业向“新”、岗位向“融”、技术技能人才向“软”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为:保障人力资本增值、赋能新质劳动者,开展技术技能创新、赋能新质科学技术;职业教育的能为:通过转变培养理念、更新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重构培养体系、健全教学治理体系,构建一个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范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荟 周志微
高等职业教育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重塑高等职业教育新生态,二者存在应然的耦合逻辑关系。基于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各省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呈现低协调等级省市多、高协调等级省市少的“金字塔”型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及市场化水平对本地和邻地的影响均为正,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的影响为负、对邻地的影响为正,高职依赖度对本地的影响为正、对邻地的影响为负。基于此,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推进两大系统的耦合进程;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充分发挥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实施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现,具有要素配置优、产业体系新、创新驱动快、数字赋能强、人力配置准等本质特征。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研究采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对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组成和运行逻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运行表征和推进路径。研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促进产教伴生关系;推动多元协同共建,深化校企依赖关系;打造“五金”新基建,重构教学组织关系;优化研发平台组织,创新科教融汇关系;优化数字赋能生态,建立虚实融合关系;完善产教治理体系,处理好内外环境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岚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动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定位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主要面临三重困境,包括国际合作多重风险阻碍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范围扩大、国际产教融合不足制约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领域扩展、国际合作制度重叠影响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层次延伸等。建议从长期坚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合作风险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国际产教深度融合、顶层设计优化国际合作制度、加速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突破困境,实现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楚金华
政府的高等职业教育职能定位、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取向、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转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理路。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质是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衍生变化。明晰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形成机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发端于企业创新,服务企业科技力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着力点,深化评价改革和加强职业研究是其发力点。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动态调整办学定位,推行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强化知识库、师资队伍和育人文化的核心地位,创新课程任务、培养方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与科研组织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落实内部评价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杨影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面对当前经济环境的精准把握和未来走势的深度考量,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选择的战略取向。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仍属于生产力范畴,代表着生产力在质态上的跃升,其发展遵循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动力、以产业深度转型为载体、以人力资本跃升为关键的逻辑。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要求职业教育通过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夯实人才根基,通过立地式研发注入根本动力,通过强调面向产业办学形成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的格局。为此,职业教育需要从加强产教融合一体化统筹、积极培育“数字人才”、提升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发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职业教育力量。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角色使命 责任担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职业教育对民族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基础的中部和下部”支撑作用,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外界提出了产业、科技、人才和绿色理念等维度的本体性诉求,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为阈度以及民族地区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实然状况,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融合性、超越式、特色化、数智化、联动性的发展逻辑,因地制宜地构建与民族地区社会实然高度自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进阶取向。实践中,要推进“四链融合”,把职业教育融入“新质产业”发展;要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新质技能人才”;要突出研发驱动,汇入“新质创新”链条;强化思想护航,营造“新质文化”氛围;树立全局思维,构建“新质发展”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