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4)
- 2023(12653)
- 2022(10724)
- 2021(10538)
- 2020(8460)
- 2019(20023)
- 2018(20366)
- 2017(37684)
- 2016(21312)
- 2015(24436)
- 2014(24871)
- 2013(23775)
- 2012(21631)
- 2011(19528)
- 2010(20339)
- 2009(18369)
- 2008(16841)
- 2007(14418)
- 2006(12621)
- 2005(11076)
- 学科
- 济(70736)
- 经济(70650)
- 管理(56165)
- 业(51118)
- 企(43185)
- 企业(43185)
- 方法(33198)
- 数学(28141)
- 数学方法(27713)
- 中国(24559)
- 教育(23408)
- 农(19910)
- 学(18694)
- 理论(18429)
- 财(17930)
- 业经(16659)
- 地方(14926)
- 技术(13460)
- 农业(13220)
- 制(13204)
- 教学(13141)
- 和(12845)
- 贸(12402)
- 贸易(12389)
- 易(12026)
- 银(11479)
- 务(11473)
- 环境(11461)
- 银行(11444)
- 财务(11404)
- 机构
- 大学(290052)
- 学院(286279)
- 管理(110383)
- 济(98690)
- 经济(95933)
- 理学(95394)
- 研究(94638)
- 理学院(94268)
- 管理学(92394)
- 管理学院(91870)
- 中国(66143)
- 京(63976)
- 科学(60000)
- 范(48106)
- 师范(47704)
- 所(46931)
- 财(45763)
- 中心(43017)
- 江(42978)
- 研究所(42935)
- 业大(41779)
- 农(41593)
- 北京(41433)
- 教育(39140)
- 师范大学(38857)
- 财经(36706)
- 技术(36351)
- 州(35394)
- 院(34559)
- 经(33351)
- 基金
- 项目(195981)
- 科学(153443)
- 研究(150711)
- 基金(136504)
- 家(117695)
- 国家(116542)
- 科学基金(99522)
- 社会(89101)
- 社会科(83979)
- 社会科学(83955)
- 省(78381)
- 教育(76537)
- 基金项目(72381)
- 划(67604)
- 编号(65380)
- 自然(64193)
- 自然科(62643)
- 自然科学(62630)
- 自然科学基金(61449)
- 资助(56069)
- 成果(55527)
- 课题(47569)
- 重点(44754)
- 部(43794)
- 发(41894)
- 创(40909)
- 项目编号(40202)
- 年(39161)
- 教育部(38088)
- 创新(37766)
共检索到423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羽 刘惠琴 石中英
高质量的教育研究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当代主流教育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实证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和批判理论范式。这三种范式面临两大危机:研究无法系统指导实践改进、主流范式缺少中国本土文化的贡献,限制了教育研究价值的实现。本文提出"指向实践改进的系统范式",以解决主流教育研究范式的危机。系统范式的本体论基础包括教育实践的统一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复杂动态性;认识论主张包括具身性、情境性和整体性;方法路径包括驻校教育研究模式、"学术—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的研究材料等,并提出"实践改进性"的学术评价标准。系统范式的实践面临诸多挑战,要求对教育实践系统与教育研究的关系进行顶层设计、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创新学术评价标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谊浩
长期以来倡导并践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并影响着全球经济,更加凸显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及其危机予以剖析的重要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体现于"现象经济学"倾向、方法论的形式化、环境假定的绝对化、"价值中立"的先天不足,以及均衡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有限性等方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预示着其进一步演化的转换方向。
关键词:
西方主流经济学 范式 危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树贤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享的价值、信念和技术的有序结构,是科学理论得以建构的路径和方式。现代教育管理学诞生之初,应对20世纪初大工业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移植了现代管理学的研究范式。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用经济活动的规律指导教育管理实践,采用理性人假设,将利益驱动作为人与人互动的基本模式,以此作为现代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路径。由于教育的去功利化发展,现代教育管理学范式中固有的教育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内在矛盾得以发展,技术架构与价值实践的矛盾凸显,现代教育管理学遭遇了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双重危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宗模
高等教育国家化范式萌生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的现代民族国家,成熟于洪堡的柏林大学,其理论基础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与国家形成理论。该范式将民族国家的世界视为一个个利益分割的世界,民族利益和国家忠诚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出发点;主张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并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加以控制;高等教育应为民族国家培养精英,自觉成为国家的工具。这种高等教育的民族国家信念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遭到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各种局部的修正已经难以应对整体性的压力,范式的转型势成必然。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家化 范式 危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虎 李长健
在我国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中对食品安全治理形成了以"改善政府监管"为路径依赖的主流范式。这种范式是以管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伴随着西方芝加哥学派的勃兴,管制经济学理论自二十世纪后半叶遭到了重大批判,以此为基石构建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主流范式也面临着政府替代还是市场修正、公共利益还是部门利益、政府万能还是政府有限的逻辑性、主导性、主体性危机。应当以管制为逻辑起点,以信誉机制为先导,以不完备法律理论下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的优化分配为启迪,在食品安全中构建市场先行,辅之以政府、第三部门、法庭与私人多元参与的合作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关注文化因素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当代比较教育学术探究的重要主题,文化范式是比较教育研究应该遵循的理论取向和实践范型。比较教育的文化范式在本质上蕴含"解释"和"共生"两种内涵。在文化范式下,比较教育研究注重阐述各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并致力于本国教育的发展,其功能在于促进对异文化和他国教育的解释性理解,文化和历史传统成为解释国家之间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而民族性则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文化范式可以提高比较教育研究的解释力,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理解;借助中华传统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方向通过15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实践一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范式。本文对该范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者的学术立场和学术主张进行了评介,包括范式产生的背景、研究者的行动尝试、范式的雏形(概念概括、共同承诺的信念、价值、范例)、范式的方法论意涵、该研究方向的地位以及今后继续探索的思路。通过本文,作者希望倡导一种批判反思的、基于实践问题的并为实践服务的教育研究取向,以提高我国教育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
实践—反思 质性研究 范式 知行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进利
本文首先阐述教育变革实行范式转移的必要性,接着对构成我们现今大多数变革努力之基础的理性-结构范式存在的缺失进行剖析,最后就教育变革所需要的战略-系统范式,从环境和组织、规划和革新、焦点和实施几个方面,揭示其所具有的意涵。
关键词:
教育变革 理性-结构范式 战略-系统范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姚慧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杨
当前,以科技管理范式为应然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于科技治理改革实然,导致人才评价实践中衍生诸多问题,亟需建立符合科技治理需要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但是,由于科技治理的理论内涵尚未厘清,对于人才评价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为阐明科技治理时代的人才评价实践进路,本文首先从目标、行动、话语、组织、规范5个维度对科技治理的理论内涵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科技治理时代的人才评价应将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作为评价目标、以网络结构重塑评价主客体关系、面向合作重构人才评价标准、以平等对话改良评价方式、在行动中规范人才评价过程。
关键词:
科技治理 科技管理 人才评价 范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军
介绍情报分析方法范式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从提高情报分析质量的角度探讨情报分析方法的范式研究的实践意义,提出情报分析方法研究的5种范式,即数据范式、文献范式、人际范式、机构范式和认知范式,简要介绍各自的特征和情报功能。
关键词:
情报分析 情报研究 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玉静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夏豪杰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教育交往史是教育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以年鉴学派史学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与教育活动史研究范式等为理论参照,对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教育交往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与考察,进而构建以教育交往为中心,涉及日常交往、学术交往与社会交往等内容的研究网络。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教育交往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独有的地位、体现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不仅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化的特点,而且发挥了大学校长教育交往的特殊功能与价值。他们通过地缘交往、学缘交往、业缘交往、志缘交往,沟通信息、谋求资源、更新理念、获得经验,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与办学水平,推进民国时期大学的转型、变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校长 教育交往 教育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婧婧 于玻
在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需要范式创新,以发现教育的复杂性规律,推动教育变革。教育领域的数据密集型研究代表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可以将其称为“新经验主义”。在本体论上,它认为数据以一种分布式“经验”的形式存在。在认识论上,它认为这些数据经验受简单规则约束,需要对数据间关系进行建模去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基本规律。在方法论上,它以复杂系统建模为主,旨在深入认识教育复杂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元素和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和演化机制。这种方法论还指导教育研究收集所需的过程性数据,并找到恰当的方式揭示集体复杂特征是如何产生的。为实现研究范式创新的目标,教育研究需要积极接纳人本计算与模拟仿真等跨学科合作,从而在教育实践中生成真实而丰富的研究数据,并能够模拟和仿真教育系统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化。新经验主义范式下的教育数据密集型研究不能盲目崇尚科学主义、简单套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范式,而应更加包容溯因、归纳和演绎的逻辑,以推动我们对复杂教育现象的认识,体现出教育研究范式创新的学术自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