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7)
2023(7971)
2022(6538)
2021(5997)
2020(5134)
2019(11456)
2018(11177)
2017(21114)
2016(11995)
2015(13107)
2014(13114)
2013(12879)
2012(12296)
2011(11318)
2010(11448)
2009(10171)
2008(10149)
2007(9047)
2006(7933)
2005(7202)
作者
(40125)
(33807)
(33612)
(31642)
(21526)
(16330)
(15006)
(13172)
(12826)
(12230)
(11849)
(11414)
(11194)
(11007)
(10870)
(10408)
(10061)
(10038)
(9899)
(9637)
(8772)
(8483)
(8289)
(7858)
(7808)
(7676)
(7427)
(7225)
(7198)
(6970)
学科
(48652)
经济(48593)
管理(33842)
(30498)
方法(25738)
(25411)
企业(25411)
数学(23019)
数学方法(22542)
(15131)
中国(11718)
(11241)
(11106)
环境(10855)
业经(8945)
理论(8335)
(8213)
(8010)
(7840)
金融(7837)
(7798)
技术(7635)
地方(7632)
(7546)
银行(7499)
农业(7366)
(7341)
贸易(7339)
(7192)
(7118)
机构
大学(180566)
学院(177481)
研究(68518)
(66414)
经济(65030)
管理(62014)
理学(54349)
理学院(53585)
管理学(51892)
管理学院(51602)
科学(48531)
中国(48148)
(43495)
(39235)
(38091)
研究所(35503)
农业(35168)
业大(34915)
(29780)
中心(29528)
(26855)
(24513)
北京(24450)
财经(24148)
(22923)
(22746)
农业大学(22623)
师范(22489)
(22136)
科学院(21809)
基金
项目(128137)
科学(99545)
基金(94379)
(88296)
国家(87680)
研究(81125)
科学基金(72256)
自然(51928)
自然科(50792)
自然科学(50768)
社会(50572)
(50538)
自然科学基金(49859)
基金项目(48858)
社会科(47916)
社会科学(47894)
(44731)
资助(40403)
教育(37926)
重点(30752)
计划(28828)
编号(28627)
(27575)
(27301)
(26516)
科研(26027)
科技(25670)
创新(24978)
成果(23274)
(22791)
期刊
(67854)
经济(67854)
研究(47271)
学报(43433)
(38912)
科学(35529)
中国(34915)
大学(30525)
学学(29308)
农业(26381)
管理(23374)
(21967)
教育(17108)
(14771)
(14390)
金融(14390)
技术(13802)
业大(12921)
财经(12035)
经济研究(11435)
(11197)
农业大学(10666)
(10314)
统计(10233)
科技(9637)
业经(9461)
林业(9154)
(9042)
问题(8764)
技术经济(8510)
共检索到255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月桦  林娜  石慧清  周春菊  
【目的】研究持绿型小麦的冠温特性及其对高温和低氮的适应性,为小麦低温种质资源鉴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栽培条件为对照,对低氮和高温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茎鞘干物质量、产量、绿叶面积和冠层温度等进行测定。【结果】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持绿型小麦豫麦66和潍麦8均表现出较低的冠层温度和较高的绿叶面积。持绿型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淬灭系数都高于非持绿型小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低于非持绿型小麦,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多地用于光化学反应,而以热能的形式辐射出来的较少。低氮和高温逆境下持绿型小麦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增加,收获指数提高,经济产量高。【结论】持绿型小麦冠层温度低,叶片衰老延迟,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桂平  程辉  范虹  樊志龙  胡发龙  殷文  
【目的】针对干旱绿洲灌区水资源匮乏、春小麦生产化肥投入量大等问题,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氮减投对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试区春小麦节水节肥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宽幅匀播(W)和传统条播(C)2种种植方式下,设2个灌水梯度为传统灌水(I2,2 400 m~3·hm~(-2))、减量灌水20%(I1,1 920 m~3·hm~(-2))和3个施氮梯度为传统施氮(N3,225 kg·hm~(-2))、减施氮肥20%(N2,180 kg·hm~(-2))、减施氮肥40%(N1,135 kg·hm~(-2)),研究宽幅匀播和传统条播下春小麦产量对水氮减量的适应性。【结果】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增大了春小麦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_(max))、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V_(mean))和抽穗期之后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延迟了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T_m)。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春小麦V_(max)和V_(mean)分别提高13.0%—23.4%和11.0%—16.9%,T_m延迟3.3—3.7 d,宽幅匀播可有效调控春小麦生长发育动态。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1.0%—17.3%与4.3%—9.6%,收获指数提高6.3%—6.9%。与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相比,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增加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为16.0%—22.5%与5.6%—13.2%,提高收获指数8.2%—10.9%,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与减水20%传统施氮春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春小麦增产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协同提升,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依次提高3.9%—7.1%与18.4%—22.7%,以千粒重的提高幅度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主要通过提高收获指数、增大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宽幅匀播可实现春小麦生产的水氮同步减量20%,是绿洲灌区春小麦水氮节约稳产高产的可行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嵩午  刘党校  
【目的】在对小麦冠层温度长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小麦冠温多态性研究,以揭示其和小麦籽粒品质变化的关联。【方法】将具有不同冠温状态的小麦材料置于不同环境条件尤其气象条件的影响之下,以引起小麦籽粒品质的变异。【结果】小麦按其冠温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冷型小麦,其冠温年年表现为冷型态;暖型小麦,其冠温年年表现为暖型态;中间型小麦,其冠温主要表现为包括冷型态,暖型态在内的6种状态。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冷型小麦的品质变异最小,最为稳定;暖型小麦次之;中间型小麦变异最大,最不稳定。其实质在于小麦植株体内所进行的有关生理生化过程的稳定性因小麦温度型而异。【结论】鉴于冷型小麦具有品质变异小的特性,因而,降低小麦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永攀  罗培高  任正隆  
探明持绿型小麦品种川农18(CN18)、川农12(CN12)、川农17(CN17)和常规品种绵阳11(MY11)之间的差异,采用了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剪去旗叶的方法,测定了在开花后不同时期小麦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并且测定了在各处理下植株的千粒重。结果表明,持绿型小麦品种植株抗衰老,光合作用时间长,籽粒具有较高的生长率,因此具有较高的千粒重,除旗叶外,倒二叶、倒三叶对子粒重也具有很强的补偿作用。"库"的强度很可能是限制持绿型小麦超高产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罗江  茹振刚  高庆荣  姜辉  郭凤芝  吴世文  孙哲  
【目的】研究BNS育性及其温光特性,探寻育性转换规律,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NS和百农矮抗58为试材,进行秋季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测定不同播期的育性及其日均温度、日照长度的动态变化和温光效应。【结果】(1)BN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麦穗蓬松,颖壳开张,有透明感;花药干瘪瘦小、不外挂,无或有极少量无活力的花粉,呈圆败型败育;自交不结实,且不育性能稳定遗传;国内、国际法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79.64%~87.22%、89.89%~102.10%,雌蕊活性正常。(2)BNS温度敏感期为小花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温度7.4~11.4℃,不育度97.57%~100%(10月17日前播种),高于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毅  邹志同  
黑西哥小麦以其矮秆、抗倒、大穗、抗锈性较强、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被我国各地广泛引入利用。其中一些品种如Saric F70(沙瑞克)、Chapingo F74(查平戈)、Potams—70(波塔姆)等在西南和华南冬麦区,北部春麦区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除直接引种利用外,各地还广泛地利用墨西哥小麦作亲本,先后育成品种(系)达400多个。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终年多湿、多雾、日照少、辐射量低,与地处高原的墨西哥相比,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因而墨西哥小麦在成都适应性较差,表现黄叶、干尖、早枯、结实性较差、千粒重较低,感染白粉病,不抗赤霉病,故目前在成都平原尚无直接利用,但利用其作亲本育成的一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新明  张娟娟  刘合兵  姬兴杰  刘木森  张翀  
【目的】检验小麦模型WCSODS在河南省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大田方法,分别设置了播期和氮肥试验,以播期试验为基础进行参数调试,以氮肥试验验证模型。【结果】(1)WCSODS对河南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全生育期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仅相差1~2d,拔节期和抽穗期模拟相差较大,分别为3~6d和0~4d,产量模拟相差42~463.5kg·ha-1;(2)WCSODS以绿叶分配系数和地上部干重为基础,对小麦LAI动态变化进行模拟,从而在方法上避免了叶面积定量计算时造成的误差,适用于不同分蘖能力的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结果显示其对LAI、茎蘖数及干物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相关系数达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东清  王振林  倪英丽  尹燕枰  蔡铁  杨卫兵  彭佃亮  崔正勇  江文文  
【目的】探讨花后高温和外源脱落酸(A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籽粒灌浆和内源激素的影响,为高温逆境下采用激素调控措施提高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持绿型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济麦20,花后1—5 d,用透明聚乙烯塑料膜搭设增温棚进行高温处理,同时花后1—3 d喷施10 mg·L-1的ABA于穗部,用量100 mL·m-2,3次重复。定期取籽粒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用简易胚乳细胞计数法测定胚乳细胞数目,Richard方程对籽粒增重及胚乳细胞增殖动态模拟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两品种强弱势籽粒的胚乳细胞数目,降低胚乳细胞增殖速率,但延长了籽粒胚乳细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傅大立  王保平  
桐麦间作系统内外的对比研究表明,试验期间系统内小麦平均光能利用率是系统外的133.3%,光能利用率在11时~13时之间最低.整个时段平均光合速率为系统外对照点的87.6%,其中,小麦抽穗开花期为97.9%,灌浆期为86.3%,成熟期为78.6%.桐麦间作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在灌浆期与成熟期.光合速率在11时~13时之间是最大的,呈单峰曲线.桐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叶面BalBery指数的影响,表现在灌浆期末期和成熟期,在小麦抽穗开花期没有影响.从抽穗开花期到灌浆期和成熟期,小麦光合作用与光量的关系逐渐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勇  吴振录  张爱民  Maarten van Ginkel  何中虎  
目的研究CIMMYT小麦在中国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春麦区的育种水平。方法10份CIMMYT代表性品种和15份中国春麦主栽品种于2001和2002年种植在中国春麦区的9个试点和CIMMYT的4种不同处理环境,分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CIMMYT品种穗数和穗粒数多,千粒重中等,具有广泛适应性,比中国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优势;黑龙江光敏感品种植株高、抽穗和成熟晚、穗数中等、穗粒数少、千粒重和产量低;中国其它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和成熟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高、产量中等。CIMMYT品种引种到中国后,株高降低,抽穗和成熟提早,并略减产;黑龙江光敏感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书勤  吕印谱  宋保谦  
对春型、过渡型、冬型小麦品种 ,在秋春播条件下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及其温光因子的分析 ,结果表明 :在春型品种生育前期 ,相对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 ;过渡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 15d以上 8℃以下的低温条件 ,在具备了所要求的低温条件后 ,相对较高的温度也可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 ;冬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和较多的低温天数。据此提出了过渡型品种在河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春型品种应注意播期不宜过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旭红  谢明  万方浩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和生殖适应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成虫在不同温度(37℃、39℃、41℃、43℃、45℃)下暴露1h后比较两种粉虱存活、产卵量、后代存活情况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差异。【结果】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B型烟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9.1%下降到42.6%,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5.0%下降到13.5%。两种粉虱雌雄虫在45℃高温暴露1h后,B型烟粉虱成虫的寿命超过10d,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的时间不足24h,存在显著差异。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后代的存活率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由70.7%下降到25.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佰利  王长发  苗方  张嵩午  何永杰  
选择 4种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 ,通过测定功能叶片光合速率、群体冠层温度、叶片功能持续期 ,以及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等指标 ,研究抗旱小麦的冷温特性。结果表明 ,在籽粒灌浆期间 ,抗旱小麦和冷型小麦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 ,它们的许多性状如叶片功能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等明显优于暖型小麦和耐旱性差的小麦 ,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因此 ,在生产中 ,冠层温度可以作为衡量旱地小麦代谢功能的指标 ,并将为旱地小麦品系、品种的选择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春晓  马恒运  黄季焜  王金霞  
水资源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瓶颈,但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本文利用中东部5省气候变化和农业适应性调查资料,利用Translog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推导出灌溉效率函数,建立灌溉效率和影响因素函数关系,研究农户小麦灌溉效率统计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中东部5省农户小麦灌溉效率为70%左右,但地理区域间差异明显,农户间有两极分化态势。灌溉水源和设施、家庭生产收入、耕地规模和气候变化等均显著影响灌溉效率,而且地理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学林  郭天财  朱云集  王晨阳  马冬云  王永华  
大田条件下,选用2个有代表性的强、弱筋型冬小麦品种,研究追肥时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糊化时间外,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而且两种筋型品种之间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幅度有较大差异。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的淀粉糊化特性值均高于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随追肥时期变化,两种筋型品种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均以拔节期追肥表现较优,因此,拔节期是淀粉糊化特性的较佳施肥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