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2)
- 2023(16456)
- 2022(14255)
- 2021(13500)
- 2020(11366)
- 2019(26353)
- 2018(25599)
- 2017(50527)
- 2016(27768)
- 2015(30618)
- 2014(30632)
- 2013(30365)
- 2012(28126)
- 2011(24643)
- 2010(25274)
- 2009(23248)
- 2008(22954)
- 2007(19971)
- 2006(17753)
- 2005(15912)
- 学科
- 济(107680)
- 经济(107551)
- 管理(84999)
- 业(83503)
- 企(69817)
- 企业(69817)
- 方法(51819)
- 数学(44963)
- 数学方法(44470)
- 财(42946)
- 农(30722)
- 中国(29371)
- 务(25284)
- 财务(25215)
- 财务管理(25130)
- 企业财务(24044)
- 业经(23497)
- 制(23428)
- 学(22715)
- 地方(22559)
- 农业(20687)
- 贸(19892)
- 贸易(19878)
- 易(19315)
- 银(17711)
- 银行(17657)
- 理论(17229)
- 融(16728)
- 金融(16727)
- 技术(16677)
- 机构
- 大学(382784)
- 学院(382529)
- 济(155739)
- 经济(152407)
- 管理(152085)
- 理学(131501)
- 理学院(130155)
- 管理学(128061)
- 管理学院(127369)
- 研究(126264)
- 中国(97297)
- 财(82702)
- 京(81127)
- 科学(76371)
- 所(63651)
- 财经(62779)
- 农(61028)
- 中心(57584)
- 经(57146)
- 江(57005)
- 研究所(56944)
- 业大(55404)
- 北京(50882)
- 范(47868)
- 农业(47542)
- 师范(47433)
- 经济学(47205)
- 财经大学(46662)
- 院(46051)
- 州(45837)
- 基金
- 项目(256663)
- 科学(201786)
- 研究(188264)
- 基金(187437)
- 家(162753)
- 国家(161390)
- 科学基金(138906)
- 社会(118978)
- 社会科(112933)
- 社会科学(112904)
- 省(99153)
- 基金项目(98711)
- 自然(90457)
- 自然科(88299)
- 自然科学(88281)
- 自然科学基金(86730)
- 教育(86261)
- 划(83129)
- 资助(78693)
- 编号(76460)
- 成果(63159)
- 部(57634)
- 重点(57067)
- 发(53738)
- 创(52991)
- 课题(52281)
- 教育部(49787)
- 创新(49435)
- 科研(49407)
- 国家社会(48899)
- 期刊
- 济(169391)
- 经济(169391)
- 研究(117980)
- 中国(75405)
- 财(69100)
- 学报(59275)
- 管理(55243)
- 农(55134)
- 科学(53462)
- 大学(45264)
- 学学(42953)
- 教育(38432)
- 农业(37696)
- 融(37618)
- 金融(37618)
- 财经(30954)
- 技术(30529)
- 经济研究(28218)
- 业经(27117)
- 经(26322)
- 问题(21836)
- 业(19522)
- 财会(19060)
- 理论(18305)
- 技术经济(18278)
- 会计(18166)
- 版(17824)
- 贸(17634)
- 现代(16956)
- 图书(16848)
共检索到571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厉国威 廖义刚 韩洪灵
与国外证券市场不同,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拥有相互补充的两个关于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信息源:ST(特别处理)与GCO(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前的1998—2003年间处于财务困境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采用价格模型和回报模型对GCO的价值相关性和被出具GCO公司的盈余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不论公司是否已经被ST,GCO都会促使投资者进一步降低对公司的价值认定和导致公司更低的盈余价值相关性。这一经验结果意味着,GCO能在我国所特有的ST风险警示制度的基础上提供增量的决策有用性,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持续改进将有利于提升审计师对公司持续经营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义刚
以2009-2012年我国A股财务困境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及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师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环境不确定性越高则更可能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高质量内部控制将有助于缓解其持续经营疑虑,但上述关系仅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存在;进一步的检验还发现,在高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高质量内部控制缓解持续经营疑虑主要源于良好的风险评估机制。上述研究发现一方面证实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缓解处于较高不确定性环境中财务困境公司的持续经营问题,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天然政治联系使得国有财务困境公司不需要凭借高质量内部控制也能够缓解持续经营危机。
关键词:
环境不确定性 内部控制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宗萍 王强
以2009—2011年连续三年发生财务困境和连续三年财务健康的A股上市公司各351家,共702家为样本,利用2007—2011年的数据,分析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效用,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公司的财务困境具有预测效用,距离公司发生财务困境越近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预测能力越强,声誉好的事务所出具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力更强。因此,注册会计师出具的GCO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具有一定的决策相关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冬华 康华 赵玉洁
股改完成后内部人交易日益常态化,内部人交易受到监管层和市场各方的关注。为了降低事后被查处的可能性,发生内部人交易的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可能会要求审计师签发更好的审计意见。基于2007至2013年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研究发现: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经济依赖的程度越高,内部人卖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负相关关系越显著。更进一步地,内部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负相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股权制衡度较低、分析师跟进数量较少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表明上述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地遏制了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发生内部人交易后胁迫审计师签发干净审计报告的行...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持续经营 财务困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俊瑞 刘彬 程子健 汪方军
本文以我国2007-2011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关系。研究发现,作为企业获取银行信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担保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审计师并不会仅仅依据企业存在对外担保便对其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然而,当审计师进一步考虑到企业对外担保的规模、担保对象与被担保方风险后,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规模给予了充分关注,担保规模越大越容易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且审计师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对非子公司提供的担保。此外,由于对企业存在的高风险担保行为愈加谨慎,...
关键词:
对外担保 审计意见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廖义刚 王艳艳
大股东控制、股权制衡以及大股东的政治联系对审计师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具体说来,对于存在持续经营问题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不可能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而第二大股东相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可能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第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相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也越可能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同时,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高于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和非政府控制的公司。总的说来,独立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中的保证机制,与大股东之间的制衡...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政治联系 审计独立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李琰
以2003—2013年沪深A股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及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未来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负相关;然而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会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时,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比国有企业更明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李琰
以2003—2013年沪深A股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及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未来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负相关;然而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会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时,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比国有企业更明显。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思飞 王珊珊 邓鸽
探究现金股利变化的影响因素是研究公司股利政策的关键。本文使用2003-200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金流不确定性对公司现金股利决策是否存在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不确定性对于公司现金股利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现金流不确定性高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倾向较低,随着现金流不确定性的增加,公司削减股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如果现金流不确定性增大并且现金流负向变化,公司增加股利的可能性显著下降。滞后一期的现金流不确定性对于公司开始发放股利及中断发放股利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现金流不确定性 现金股利 股利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金南 黄丽华
信息技术能力被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认为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使用配对样本对照组的方法选择248家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下行时期信息技术能力的持续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信息技术能力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拥有卓越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当年和后续两年的平均利润率都有更好的表现,说明即使在经济下行时期,信息技术能力也能够持续改善企业盈利水平。研究还发现,对面临不确定性环境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对降低企业成本的作用更大,而且这种影响同样具有持续性。研究证实,在中国经济转型情境下信息技术能力对公司财务绩效有持续影响,证实了环境不确定性对信息技术能力与财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秋敏 张天西
市场对首次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的负面反应,同时市场能区别对待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同类型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在年度报告公布的较短时窗内市场对无法表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市场负面反应显著高于对强调无保留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和保留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负面反应。
关键词: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审计意见 信息含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荣华 黄陟
本文选取2008~2014年间我国所有A股上市企业为分析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研究环境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进行财务柔性的储备。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较高的"政治关联",所以其进行财务柔性储备的动机就更弱;财务柔性和企业价值存在正相关性,即企业如果事先进行财务柔性储备,企业价值就会增加;当环境不确定程度提高时,财务柔性就越有助于增加企业价值;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提高时,非公有制企业储备的财务柔性越有助于增加企业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杨梦微
文章根据2004—2019年中国对17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企业家信心、双边投资协定等变量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信心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OFDI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双边投资协定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低、双边贸易规模以及地理邻近关系的非对称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廷宇 张玲瑜
目前,全球政治经济关系趋于紧张,致使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达到历史峰值,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愈发重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的投资,尤其在重大政治经济金融冲击发生后,退出市场的企业有显著增加,这都意味着就业岗位供给的减少。文章以21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就业率的影响,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就业率有显著的负效应,且表现出国家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法治环境越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就业率的抑制效应越小。当面临重大宏观经济冲击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就业率的负面影响更显著。为了提高就业率,国家应该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提高投资者信心,促进投资和生产,从而增加就业岗位。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就业率 宏观经济冲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玉莲
笔者以2002年~2005年获得非标审计意见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各年度银行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以及贷款的自然对数作为银行贷款决策的替代变量,考察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情况下,银行贷款决策更加严格,而国有上市公司没有因此受到明显影响,但持续经营不确定的国有上市公司债务违约现象比该类民营上市公司更严重。这说明政治关系、政府干预影响了银行向国有上市公司的贷款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