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2)
2023(2803)
2022(2276)
2021(2169)
2020(1961)
2019(4483)
2018(4388)
2017(8631)
2016(4770)
2015(5750)
2014(5579)
2013(5633)
2012(5091)
2011(4396)
2010(4352)
2009(4328)
2008(4536)
2007(4081)
2006(3882)
2005(3551)
作者
(14841)
(12329)
(12300)
(11549)
(8048)
(5853)
(5823)
(4664)
(4642)
(4581)
(4046)
(4003)
(3995)
(3935)
(3910)
(3849)
(3676)
(3658)
(3639)
(3581)
(3148)
(2988)
(2908)
(2866)
(2864)
(2765)
(2753)
(2618)
(2526)
(2441)
学科
(23807)
(23563)
企业(23563)
管理(23439)
(16877)
经济(16843)
(13429)
(12300)
财务(12291)
财务管理(12269)
企业财务(11964)
方法(9513)
数学(7657)
数学方法(7586)
业经(5253)
(5228)
公司(5165)
(4554)
(3954)
信息(3917)
理论(3869)
体制(3675)
(3435)
中国(3100)
技术(3055)
(3031)
(2923)
(2902)
环境(2758)
组织(2669)
机构
大学(72871)
学院(70874)
管理(30086)
理学(25508)
理学院(25273)
管理学(24945)
管理学院(24812)
(23626)
经济(23040)
研究(19704)
中国(17601)
(16002)
(15474)
科学(12892)
财经(12372)
(11207)
(10813)
(10479)
(10376)
中心(10212)
业大(9985)
北京(9721)
财经大学(9296)
研究所(8997)
商学(8820)
商学院(8759)
(8758)
农业(8554)
会计(8441)
(7857)
基金
项目(44019)
科学(35088)
基金(33759)
研究(30131)
(29429)
国家(29204)
科学基金(26004)
自然(18905)
自然科(18481)
自然科学(18476)
社会(18320)
自然科学基金(18188)
基金项目(18153)
社会科(17371)
社会科学(17365)
(16374)
(13978)
教育(13856)
资助(13807)
编号(12875)
成果(11899)
项目编号(9782)
(9542)
重点(9501)
科研(8900)
(8591)
大学(8447)
教育部(8317)
计划(8284)
人文(8158)
期刊
(24564)
经济(24564)
(17484)
研究(17447)
中国(14904)
学报(13655)
管理(11109)
科学(10240)
大学(9256)
(9035)
学学(8654)
图书(8217)
财会(7455)
(7234)
金融(7234)
会计(7210)
财经(6571)
情报(6242)
农业(5852)
书馆(5479)
图书馆(5479)
(5394)
通讯(5006)
会通(4994)
理论(4812)
技术(4567)
实践(4480)
(4480)
教育(4417)
(3895)
共检索到109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付娟  任颋  
近年来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内频频更换,造成市场上对他们能否有效履行职责产生质疑。本研究透过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视角,分析在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更换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承销商声誉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的更换将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承销商声誉对于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国企信息披露质量优于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的提升和董事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披露质量的提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蔡庆丰  刘锦  
保荐代表人在我国现有的保荐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新股发行市场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亦出现了业绩变脸及募集资金投向频繁变更等问题,这使得保荐代表人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现有双重保荐制的有效性也因此受到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保荐代表人"尽责"这一视角出发,于上市前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上市后持续督导期间市场认同这两个层面分别进行了探讨。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数据,我们发现:一级市场中保荐代表人能够对拟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正面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亦较为认可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双保制"进行了解构与反思,认为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削弱了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云霞  严梦莹  钟宁桦  
为了提高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我国证券发审制度由"通道制"变为"保荐制"。"保荐制"规定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共同督导上市公司,以保证其质量。但是,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内的频繁变更却降低了制度的有效性。通过对保荐制度的剖析,本文发现我国保荐制度中的漏洞使得保荐代表人在面临高风险项目时能够通过变更来规避处罚。为了验证,本文以2006~2009年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保荐代表人变更的原因及市场反应。结果显示,当保荐项目风险越大、定增前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保荐机构级别越低时,保荐代表人越容易变更。此外,本文发现市场对保荐代表人的变更反应消极,这很可能是因为变更向市场传递了项目质量差的负面信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艳  
一般来说,独立董事能够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独立董事声誉"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引入声誉机制的独立董事激励模型,并采用2004年至2005年沪市A股独立董事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追踪,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受到的声誉激励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性,声誉激励只能够促使独立董事避开公开违规事件,却不能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这很可能是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5—2008年度处于持续督导期间的在我国深交所上市的535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前十大保荐机构是否可以提高其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由我国前十大保荐机构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并不高于由其它保荐机构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认为当前有关监管部门的政策措施应包括建立持续督导费用支付制度;加强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加大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违规行为的惩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贾楠  
破产重整情形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一系列重要程序与措施的决策者与推动者,在实现破产企业保值升值、平衡利害方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破产重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变动频率高、幅度大,且外部投资人引入等因素增加了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难度较大;与此同时,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设计需兼顾《企业破产法》与《证券法》的多元价值需求,传统规则难以有效应对。针对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问题,宜从形式至实质标准的考量、综合与动态的双重考量、投资关系与权力支配的双重考量三方面出发,进一步优化界定标准。针对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问题,宜遵循挽救破产企业与公平清偿相兼顾的基本原则,考虑采取“安全港”豁免、听证会披露、分阶段披露等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提升破产重整情形下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汪翠荣  马传刚  
本文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规定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层级性和结果的终极性特点,揭示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谭安杰  董彦彬  
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督导[澳]谭安杰引言中国自80年代初期以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资本筹集渠道,从而为国家预算和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开辟了新的源泉。中国的决策者现在普遍认识到国有企业应该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人们对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例如何为中国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绪军  蔡利农  罗长江  
表外信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应体现充分性、适当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原则,加强对社会责任、客户、经营过程及持续发展等方面信息的披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凯  
证券市场信息公开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来实现的,本文从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披露市场、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就上市公司能够不真实披露的行为动因给出一个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以期从一个角度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辉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不利于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从金融角度看,企业信息披露的根本作用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为金融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更是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度,环境信息逐渐成为财务信息、公司治理信息等传统信息之外的重要补充,并影响到对企业风险和绩效状况的整体判断。在此背景下,环境信息披露为绿色投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活动提供了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新红  
本文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的问题。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途径,以加深人们对真实披露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艳  阳晓明  谢至  
基于审计师选择和审计费用,文章考察审计监督与网站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选择"大所"审计年报的公司,其网站信息披露活动相对较少。上市公司可能更倾向财务导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沟通功能。未来上市公司还需加强网站建设,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马德林  杨杰  
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财务丑闻,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投资的信心,更是对各上市公司的道德素质、中介机构的道德水平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发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如何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管,如何建立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